31小说网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八十五章:亦力把里进献公主(中)

第一百八十五章:亦力把里进献公主(中)

春和宫。

花园。

凉亭下。

太子妃李瑶、才人王绮红、选侍权书莹三人,分主次坐在一张石桌前,正一边品着凉茶,一边聊着天。

当得知太子朱高煦会纳亦力把里国公主为妾之后,他们三人难得聚在一起共议同一件事。

“听说那位汗国公主的生母,是个金发碧眼的白夷, 想必她的长相也好不到哪里去。”

王绮红以己度人,认为亦力把里国公主的长相丑陋。

当初,她给朱高煦生下第一个儿子的时候,那些知道她高丽王族出身的人,偶尔或许还会在私底下说她是外族人。

可当她为再次朱高煦生下一个儿子以后,这种话已经无人敢再说了。

就在上个月,太子妃李瑶、才人王绮红先后为朱高煦诞下一子, 选侍权书莹为朱高煦诞下一女。

眼下,朱高煦新添的两子一女都已经满月了。

由于李瑶为朱高煦生下的儿子是嫡长子, 也是朱棣的嫡长孙。

因此,朱棣大喜之下,特地为李瑶之子赐名为朱瞻域。

域者,疆域、国土也。

由此可见,朱棣对他的这个嫡长孙寄予厚望。

为了体现他对诸孙的一视同仁,他同时给朱高煦的第三个儿子赐名为朱瞻璟,并趁这次机会给朱高煦的第一个儿子雀儿赐了一个大名,叫朱瞻埈。

当时,徐皇后得知这事之后,还责怪朱棣重男轻女,质问他为何不把朱高煦两个女儿的名字也一道给取了。

朱棣虽然感到尴尬,但之后还是给小狸取了一个名字叫朱晓璃(音同狸),并给朱高煦的第二个女儿也取了一个名字,叫朱晓箐(音同青)。

至此, 朱高煦的三子两女,都有了正式的名字。

言归正常。

朱高煦虽然没有宠妾灭妻的想法,但王绮红作为一个为当朝太子生了两名儿子的女人,其在后宫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 此时已经愈发稳固。

将来朱高煦继位以后,王绮红的两个孩子必然会受封为亲王,只有脑子有病的人才会在现在得罪她。

而且,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随着徐皇后与王绮红相处的时间越长,越觉得王绮红比很多大明女子更懂华夏典章礼仪。

太子朱高煦以及太子妃李瑶、选侍权书莹,早已把王绮红当成了自家人。

何况,王绮红也把她本人代入了大明太子姬妾的身份,自我认知已转变为地地道道、堂堂正正的大明人。

谁再敢说她是外族人,不需要朱高煦有所表示,赵俊臣手底下的人就会让那些嚼舌根的家伙再也说不出话来。

因此,王绮红瞧不起亦力把里国公主,反而更加符合她的风格。

“长相倒不是最主要的,我担心那公主只是亦力把里国向朝廷妥协送来的人质。而且,按常理来说,那亦力把里国不可能找人冒名顶替本国公主。如此,当该汗国公主嫁过来之后,太子殿下要如何待她, 视其为人质还是姬妾?届时,一定会让殿下为难。而我等身为殿下的女人,应当提前为殿下谋划,不要让殿下将来难做。”

太子妃李瑶想得更深,看得也更远。

故而,她说的这番话,都是站在朱高煦的角度考虑。

对权书莹而言,目前放眼整个后宫,她最佩服的人有两个,一是徐皇后,另一个就是太子妃李瑶。

李瑶看似贤惠仁慈,可是她极具智慧,颇有手段,而且特别会做人,十分精明,但又不会让旁人觉得她精明或者虚情假意。

而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之前,李瑶可是早就被徐皇后接入宫中调教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朱高煦以迎娶太子妃的隆重礼仪迎娶了李瑶之后,李瑶便常伴徐皇后左右,聆听徐皇后的教诲与指点。

换言之,在徐皇后的心目中,朱高煦将来继位,李瑶就是铁定的皇后。

实际上,徐皇后就是把李瑶当成母仪天下的皇后来培养的,李瑶自然养出了驾驭后宫妃嫔的心机,以及处理后宫事务的手段。

权书莹见王才人和太子妃都开了口,她便不能闭口不言。

可是她也不好拾人牙慧,因此她略作思考之后,缓缓说道:“现在孩子们都还小,我担心将来孩子们长大之后,相互之间,难免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产生矛盾或冲突。”

权书莹的话说比较含蓄,其实她指的是朱高煦的孩子们长大以后,会因为各自母亲的身份不同,而相互歧视或相互对立。

最重要的一旦,这种孩子之间的矛盾可能会牵扯到其母族身后的势力,从而引发朝局上的一些变化。

虽然这种话权书莹没有明说,但李瑶与王绮红都是聪明人,她们明白权书莹的话外之音。

“这种事看起来也不算什么大事,但影响深远。依我之见,还是向母后奏禀一声,由母后裁决吧。”

李瑶用温和的目光从王绮红、权书莹脸上扫过,缓缓问道:“两位妹妹意下如何?”

“我没有异议,听姐姐的安排。”王绮红道。

权书莹附和道:“我也听姐姐的。”

当天晚上。

乾清宫。

膳房。

朱棣与徐皇后两人围着一张餐桌,正在共进晚膳。

“听说陛下想让太子迎娶亦力把里汗国的公主?”

徐皇后站起身,先用汤勺给朱棣面前巴掌大的白色瓷碗里加了一勺葱花蛋汤,接着坐下之后,轻声问道。

“此事八字都还没一撇呢!”

朱棣有些好奇,微微笑着问道:“皇后是听谁的说?”

徐皇后耷拉着脸色,瞪了一眼朱棣,说道:“听谁说的?此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还要听谁说?给高煦纳妾的事,你不打算与我商量一下吗?我可是他的亲娘!”

“这汤喝着怎么有点咸?”

朱棣端起白色瓷碗,将碗中的葱花蛋汤一饮而尽,放下碗之后说道。

徐皇后有些不相信,伸手给她本人盛了一勺蛋汤。

随后,她吹了吹汤,轻轻喝下一口后,点头道:“是有点咸了,下次我少放点盐。”

就在这时,徐皇后忽然想起刚才的话题,盯着朱棣追问道:“陛下不要故意打岔,臣妾刚才所问,陛下是怎么想的?”

“父皇生前有过规定,后宫不可干政。朕让高煦娶外族公主,属于朝廷的国事,你就不要搀和了。”

朱棣放下碗快,故意板着脸道。

“你还真给装上了。我问你,将来这公主若是生下了几个儿子,你当如何?封王还是不封王?”

徐皇后怒气冲冲的问道。

她也不叫“陛下”了,直接称呼朱棣“你”。

朱棣也不生气,毕竟都是老夫老妻了。

他抚须笑道:“妇人之见。封王怎么了?那公主日后若当真给高煦生下了几个儿子,朕将来把这些孙子都分封到西域去,如此一来,这西域不就成为我大明藩王的封地了吗?”

“想的美,西域诸部能同意让咱们的孙子去那里称孤道寡?”

徐皇后觉得朱棣有些异想天开。

朱棣却自顾自地夹了一块红烧豆腐,边吃边说道:“朕告诉你,据密探禀告,北元的鞑靼部和瓦剌部听说亦力把里国进献公主以求朝廷息兵之后,两方势力现已派出使者来朝,他们八成也是想要进献公主,以求朝廷不在北境动兵。”

他说话时,神态间颇有些得意,毕竟攻守之势变了。

现在是大明决定打不打北元与西域,而不是以前外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情况了。

“臣妾一个妇道人家都能看得出来,这是北元人的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奉迎朝廷,好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让高煦娶公主之事,依臣妾看,还是算了吧!”

徐皇后拿起汤勺,又给朱棣添了一勺葱花蛋汤,道:“陛下,汤虽然有些咸了,但还是不要浪费为好。”

“你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虽是权宜之计,可朝廷眼下也需要休养生息。朕打算过几年之后,亲自领兵,一鼓作气,荡平西域与草原!”

朱棣畅想美好的未来道:“你想想,朕百年之后,高煦继位的时候,他与蒙元公主的孩子们早就长大了。届时,高煦把这些孩子分封到草原和西域去,谁敢反对?难道这些孩子体内没有所谓的黄金家族的血脉吗?如此一来,西域与草原将彻底成为我大明领土,此乃千秋万代的伟业!”

徐皇后不愿意打击朱棣,她沉默片刻后,缓缓道:“高煦虽然有了三子两女,但目前只有域儿(嫡长子)的生母李瑶是汉人,埈儿(庶长子)与璟儿(庶次子)的生母王绮红终归是高丽人。如果高煦再取一个蒙元女子为妾,怕是有些不妥。”

“说来说去,你是担心高煦的妻妾出身差异过大,而引发矛盾。朕看,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再给高煦增加两名汉人姬妾即可。”

朱棣越说越起劲道:“嗯,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朕觉得,以后高煦每纳一名外族女子为姬妾,就同时给他再纳两名汉人出身的姬妾。”

他话锋一转,看向徐皇后,问道:“皇后,现在你只有三个孙子,再过几年,恐怕会有十几个孙子在你面前跑来跑去,开不开心?”

徐皇后红着脸道:“陛下也不嫌害臊!”

“你以前总想让孩子们开枝散叶,现在老二比老大、老三都争气,朕说的难道不是实情么?!”

朱棣丝毫不觉得哪里害臊,一本正经的说道。

他的意思是今年五月,朱高炽、朱高燧的王妃先后生了一个女儿。

万幸都是女儿,若有人生下的是儿子,那就成了朱棣的嫡长孙。

当朝皇帝的嫡长孙不是太子的儿子,而是其他皇子的儿子,这是一件很奇怪且极易起波澜的事。

所以,朱棣才会感叹说朱高煦在开枝散叶方面,比朱高炽、朱高燧更争气。

徐皇后不愿在“生孩子”的事情上与朱棣纠缠,而是语重心长的说道:“高煦现在的姬妾,将来可都是嫔妃。给高煦选妾不能乱选,要慎之又慎。”

“此事你不说,朕也明白。”

朱棣抚须道:“朕早就打听过了,历城公盛庸家的三丫头盛红羽,下个月刚满十六岁。听说这丫头长得像她过世的娘,是一个挺标致的姑娘,落落大方,温柔贤惠。”

徐皇后是聪慧之辈,听到朱棣这话之后,瞬间就明白了朱棣不是看上了盛庸家的三丫头,而是想让盛庸退下去罢了。

因为将来盛红羽为朱高煦生下儿子之后,那这孩子的外公就是盛庸。

而皇孙的外公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这在大明王朝是绝对不允许的。

故而,盛庸的女儿盛红羽一旦嫁给了朱高煦,那么盛庸就会成为外戚,必须退下去。

朱棣的打算就是让老一辈的将领,在谋得一个好名声之后,顺利退下。

之后,再让年轻一辈的,尤其是他曾经的潜邸下属武将获得机会历练,最好能累功成为新的大明勋贵,就像张玉、张辅父子俩一样。

哪怕是一门两侯,他朱棣也舍得给!

因为大明勋贵经过洪武朝的数次大桉以后,整个勋贵群体的力量,已经变得十分薄弱,根本无法与与日俱增的文官阶层分庭抗衡。

眼下朝廷的很多新政策,大都是靠着文官在推行,而将来朱棣打算整顿朝纲,变革制度,这不仅需要文臣,还需要有铁血手腕的武将去执行。

“臣妾见过盛红羽那丫头,长得确实标致,品德口碑也很好。”

徐皇后缓声道。

她此话的意思是赞成朱棣的这个安排。

顿了顿,徐皇后问道:“陛下刚才说了两个孩子,除了盛家的丫头,另一个是谁?”

朱棣亲自给徐皇后夹了一块鸡肉,接着道:“皇后,朕中意的另一个孩子是张辅的小妹张月容。”

“新城侯张辅的小妹?”

徐皇后皱眉道:“臣妾认得张辅,他比高煦年长五岁,他的小妹怕是还不满十六岁吧?”

“已经十五岁了,先娶了再说就是。”

朱棣满不在乎道。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