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二百零九章:郡县西域(中)

第二百零九章:郡县西域(中)

次日。

奉天殿偏殿。

朱高煦伸手指着一箱箱丝绸茶叶,为哈立麻介绍道:“这是孤的一点心意,希望大师把这些东西带回乌思藏,也把孤与父皇的问候带回去。”

“陛下与太子殿下对我们藏人关怀有加,贫僧代表百姓感谢殿下。”

哈立麻双手合十,躬身说道。

朱高煦道:“先前哈立麻大师已经派人来京进贡,这次你又亲自来朝,让孤欣喜万分啊!”

永乐初年,朱棣即位不久,听闻哈立麻活佛(第新谢巴)道法甚高,遂遣司礼少监候显前往迎请。

今年年初,哈立麻从噶玛地方出发,一直到数日前才抵达京师,受到徐皇后、太子朱高煦、文武大臣及僧俗众人的盛大欢迎。

朱高煦领着哈立麻走到一座坐塌前,抬手道:“大师请坐。”

“贫僧不敢坐上座。”哈立麻后退两步,躬身说道。

朱高煦再次邀请道:“能千里迢迢把高僧请来,都是缘法,应该的。请——”

“谢太子殿下!”

哈立麻恭声道。

他坐下后,缓声道:“自当今陛下继位之后,曾数次派人进藏送去礼品和宣谕,贫僧早就想进京朝拜。今日蒙太子殿下召见,我等感激不尽。”

“虽然乌思藏和内地相隔甚远,可是在洪武年间的时候,太祖皇帝就曾对僧侣领袖各授封号,更在雪区先后设置了两个都指挥使司。父皇陛下继位后,一切彷照太祖前制不变。对高僧来京,孤当好生款待。”

朱高煦接话道。

哈立麻双手合十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朱高煦道:“再过半个月,父皇陛下回来后,要在灵谷寺为太祖高皇帝和高皇后祈福,届时,一定要请高僧亲临施法祈福。”

“高皇帝和高皇后与当今陛下一样,对乌思藏关怀备至,积德行善,有口皆碑,必有万世之福。这样的法会,殿下就是不提出来,贫僧也是要为他们祈福的。”

哈立麻应声道。

朱高煦道:“那就有劳大师了。”

“哈立麻深感荣幸。”

哈立麻恭声道。

半个月后。

朱棣还朝,特地在奉天殿接见了哈立麻。

哈立麻把藏族普遍推崇的《甘珠尔》手抄本推荐给朱棣,朱棣甚为高兴,即命哈立麻担任永乐版《甘珠尔》净刻本之总纂,刊梓印施。

此后,哈立麻率领僧众先后在应天府灵谷寺和山西五台山设普度大斋,为已故的太祖高皇帝及高皇后“荐福”。

由于“多有灵瑞,帝大悦”,故赐予哈立麻“如来”的名号,封其为“万行且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宝法王”,地位高于大乘和大慈二法王,成为当时藏传佛教头领人物中的最高封号。

这天,朱棣处理完与乌思藏的相关事务后,派人将亚烈苦奈儿押到了武英殿。

“亚烈,你可知罪?”

朱棣端坐在龙椅上,俯视着双手被绑在背后的亚烈苦奈儿,厉声问道。

亚烈用汉话回道:“今日我落到你的手里,你说有罪就有罪,你想怎么办,随你的便。”

“你双手沾满了我大明将士的鲜血,这笔账该怎么算?”

朱棣质问道。

亚烈道:“我不过是杀了你们几个士兵,你想算账可以,我现在虽然不是国王了,但家中有的是金银财宝。”

朱棣不屑道:“你那几个脏钱,换不来我大明将士的性命。擅杀他人,死有余辜,朕要用你的头,祭奠我死难将士的亡魂!”

“我既然被你们拘押到大明,就没想到还能活着回去。”

亚烈大声嚷嚷道:“朱棣,你不要以为别人都看不懂你的险恶居心,你派人下西洋,到底是为了什么!我锡兰山国,乃是海上交通要地。就算我不打王景弘率领的船队,你还是会找别的借口,夺我国土,占我财宝。我拼尽一死,也要揭穿你所谓友善邻邦的谎言!”

朱棣寒着脸道:“狡辩!大明船队巡洋数年,从未霸占过别国一寸土地,厚往薄来,友善万邦,四海有目共睹,不是你能颠倒黑白的。”

“算了吧,满者伯夷国难道不是被你们大明所灭?更何况,你把本人抓到了大明,还谈什么公道?”

亚烈反驳道:“别以为我看不懂你,我要是有你这样的实力,我也会这么做!谁的武力强大,谁的话就是公理!”

“满者伯夷国烧杀抢掠,占我属国疆域,大明出兵灭之,天经地义。至于你锡兰山的国土,朕不感兴趣。但血债血偿,这是天理。”

朱棣豁然起身,被气得放狠话道:“朕要用你祭奠大明将士的亡魂,朕要将你凌迟处死!”

亚烈直视朱棣,大声道:“朱棣,你还是装不下去了!早知道你会杀我,以维护大明威严,我从来到大明那天起,就知道会有一死。可是我要告诉你,你杀了我,你的算计也就将大白于天下。到了那天,你大明的信义将会丧尽,海外邦国人人共愤!”

“你死到临头,还顽固不化。来人,先把他押下去。”

朱棣懒得再与亚烈废话,抬手吩咐殿外守卫道。

次日。

奉天殿。

早朝。

“陛下,彭亨、阿鲁和柯枝国国使已经抵达京城,贡品的数量比规定的数额超出了数倍,并且再次进献国书,上表谢恩。”

礼部尚书郑赐躬身奏言道。

“陛下,彭亨等三国,之所以如此感念我大明,似乎另有意味,怕是多少出于对我大明的敬畏,深怕亚烈一事波及自身。沿海各地的番商,最近也都纷纷离开了大明。”

兵部尚书金忠接话道。

朱棣直言道:“他们多虑了,一个亚烈,不会让朕改变大明对海外的基本国策。”

右通政李至刚躬身呈上一道奏本,恭声道:“陛下,这是被亚烈所杀士兵家属的联名奏章。”

朱棣问道:“这东西为何会落到你的手里?”

“回陛下,平头草民,只能靠公车上书,以达天听,此乃兵马司收到的请愿联名。”

李至刚恭声回道。

紧接着,魏国公徐辉祖躬身出列,也呈上了一道奏本,道:“陛下,这是在京众将的联名奏章,无人不恳请陛下诛杀亚烈,为死难的弟兄报仇。臣以为王景弘身为巡洋正使,让大明在海外丢了脸,应当被革职。新的巡洋正使,臣奏请陛下另选他人。”

朱棣看向下方班序之中,靠末尾站立的王景弘,朗声道:“王景弘,你给朕带回来一个烫手的山芋啊!如今大臣们异口同声要杀亚烈,可杀了亚烈,又会与朕怀柔远人的国策相悖,从此让西洋诸邦对朝廷失去信任。对此,你怎么看?”

王景弘被朱棣点名,当即走出班序,躬身答道:“陛下,微臣辜负皇恩,罪不可赦。可微臣还是要进言,亚烈不能杀,杀此一人,将会使得海外番邦小国误以为大明巡洋是为了宣扬霸道强权,从内心仇视大明,将来船队出海所面对的战争就会一波接一波,到时候我大明战死在海外的将士,就不会是三百零五人,而是三千人,甚至还会更多!”

“再者,亚烈的所作所为,无法代表整个锡兰山国。那锡兰山的老王太后以及王室贤者,对大明礼遇有加,心怀感激。尤其是亚烈的母亲,她对亚烈的罪行心怀愧疚,让微臣把亚烈带回大明赔罪。”

朱棣诧异道:“你是要朕放了他?”

“恕臣愚钝,臣也不知该如何处置亚烈,可杀了他而产生的影响,对大明来说,是弊大于利。毕竟出海巡洋之策,从永乐元年六月至今,才施行了整整四年多。”

王景弘屈膝跪下,以额头触地,恭声道:“微臣叩请陛下三思。”

朱棣一时间有些犹豫,看向旁边的朱高煦道:“太子,你怎么看?”

朱高煦躬身道:“父皇,儿臣以为,亚烈不可杀,更不能为此就换掉王景弘巡洋正使的职务。”

“你说说看。”朱棣抚须道。

“永乐开元至今,短短五年,父皇施新政,树新风,修大典,迁新都,下西洋,开贸易,收安南,平西域,定漠北,每一件都是惊天地动、载入史册的壮举,同时每一件事也都毁誉参半。若杀了亚烈,又换掉王景弘,我大明怀柔远人的国策,必将受到海外各邦的怀疑。”

朱高煦道缓缓:“杀了亚烈,会激起更严重的矛盾,锡兰山国周边的邦国,一定会心惊胆战,害怕大明对他们也举起屠刀。长此以往,将不会有人再跟我们做贸易。转变国策,对外掠夺,不仅不符合道义,所要付出的代价也会十分巨大。我大明为开海而牺牲将士,不能被冠上掠夺海外邦国的骂名。”

他知道朝臣们喋喋不休,鼓噪生事,是因为所处位置不同。

而朱棣心生反感,是因为亚烈苦奈儿违背天道,犯下了伤天害理之罪恶。

在朱高煦看来,朱棣的心里比谁都清楚,一个偷偷摸摸干坏事的番邦小王,不过是跳梁小丑尔,绝不可能成大气候,更不会危机大明的天威。

只是这打到脸上的巴掌,让朱棣挂不住面子,咽不下那口气。

此事的关键,不在于亚烈一个人的生死,而是关乎大明如何以天朝上国的胸襟面对四海万邦。

所以,朱高煦接着缓声道:“减少杀戮,才能友邻万邦,共享太平。否则巡洋海外,带来的只会是无休止的仇杀战乱。锡兰山的老王太后处置此事也算得体,深明大义。儿臣认为,可以将亚烈拘押在大明,另外扶持一位贤者继承锡兰山国的王位。”

朱棣闻言,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他心里明白,大明船队出海巡洋,打开国门的同时,却也为大明带来了陌生。

然而,国与国之间,不能只依靠武力强权,还要用文化去影响。

大明臣民们本来就视番人如洪水勐兽,如今更是有人借大明与锡兰山的纠纷,仇视排斥番人,进一步将矛头指向了朝廷一直以来奉行的怀柔远人、礼遇万邦的国策。

推行国策,从来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若他此时杀了亚烈,就等于自认了巡洋之举祸国殃民的罪名。

“王景弘身为大明国使,船队统帅,不能为朝廷增光,反而使大明受辱,将士死难。暂且革职,以观后效。”

片刻后,朱棣打破沉默,俯视殿内文武大臣,朗声道:“至于对亚烈的处置,过几日再议。现在议另一件大事,西域已平,朕决定置之以郡县,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西域之地,自唐以后,至今战乱不休,未曾享有百年之和平。今虽平定西域,可其境内百姓不过两百万余万,大都据城而居。”

兵部尚书金忠躬身奏言道:“那里地广人稀,若设置为郡县,因道路崎区,怕是难以建立有效的管理。因此,臣以为我大明可以效法前汉,设置西域都督府治理西域。”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王国,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以汉王朝地方官员的身份治理西域。

至于西域都护,则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都尉,而郡都尉是一郡之长太守的副职,掌管军事。

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设“都护”,实际上与郡级区划相等。

西域都护府的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王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境内的和平秩序,确保丝绸商路的畅通。

兵部侍郎齐泰却有不一样的意见,他躬身出列,奏言道:“陛下,鉴于西域地广人稀,被天山从中间分为南北两部分,臣以为当效法盛唐,设置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武周长安二年,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在庭州设立了北庭都护府,辖境相当后世阿尔泰山以西,咸海以东,天山以北和巴里坤湖周围地区。

北庭都护府设立后,提携万里,社会安定、农业、牧业、商业、手工业都得到空前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中心。

九年后,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又两年后,即开元元年,第二任都护郭虔瑾进驻北庭后,将所率军队编为田卒、开荒种地、屯垦戍边。

“陛下,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作为唐王朝设在西域的最高一级军政衙门,使唐王朝在西域可以有效的任命各级官吏,统率边防守军,推行朝廷政令。”

齐泰躬身道:“设置两个都护府,一来可以巩固我大明在西北的边防,二来可以交通西域之西各国,三来可以在突发紧急军情时,两者之间互为依靠,以待朝廷援军。”

朱高煦听到这里,想到了设置两个都护府的第四个好处,即两者间为了治理各自辖区内的百姓,会进行竞争,如此则会加速朝廷对西域的建设与开发。

“金卿、齐卿,朕打算郡县西域,不打算设置都护府,你们什么意见?”

朱棣朗声问道。

金忠躬身答道:“臣赞成郡县西域。”

“臣附议。”齐泰躬身附和道。

“诸位臣工怎么看?”

朱棣环视殿内众臣,高声问道。

“臣等附议。”

其余众臣齐声道。

“既然如此,那朕想听听,诸位对于如何治理西域,有何建议?”

朱棣接着又问道。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