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 第261章:高丽特别布政司(求推荐票)

第261章:高丽特别布政司(求推荐票)

崇祯四年发动的战争,大部分都在这一年的上半年结束,下半年都进入了稳定建设时期。

唯有东部的战争除外。

东部,也就是朝鲜和扶桑两个地方。

李朝受大明帝国恩赐很久,但是却没有像琉球王国那样的主动要求内附的觉悟。

这段时间以来,因为工业化的进行,相对而言,李朝之内的经济和生产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在各个方面都有一些进步。

尤其是文化方面,本就对大明帝国文化了解的他们,在大明的儒家主动传授学问的时候,非常积极地学习,汉字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

李朝之内,贵族和官员都是以能够熟练地书写和阅读汉字为荣。

如果谁可以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那绝对就是上流人士!

道教文化也是非常的盛行,仅仅崇祯三年一年的时间里,李朝之内就多了一百二十二个道观,很多李朝百姓主动学习道教文化,尊奉三清祖师。

萧升所希望看到的文化潮流现象已经出现了。

如今李朝的年轻人无不向往加入大明帝国,成为大明帝国的合法公民。

然而现在一个外国人想要成为大明帝国真正的合法公民,需要破除的阻碍有很多。

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到大明帝国留学,留学一年之后,通过汉语六级考试,然后再继续上学两年或者工作两年,就可以申请居民身份。

获得居民身份之后,在大明帝国境内连续居住两年以上,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公民身份。

这还是最简单的方式。

没办法,如今大明帝国征服了太多的地区,有很多虽然已经成为大明帝国的领土,但其中的居民仍然不属于大明帝国真正公民的人。

这些人也想要享受到作为大明帝国公民平等的权力,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

和他们相比,外国居民就更加难以加入进来。

留学是最简单也是最安全和稳妥的方式,却还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崇祯三年,大明帝国对李朝留学人数规定是一千人。

一千人,杯水车薪。

这远远无法满足李朝人对加入大明帝国的需求,尽管每个人一年的留学费用高达四百枚银元,那些李朝贵族们仍然趋之若鹜。

一千人就可以带给大明帝国四十万银元的教育经费。

李朝这边已经算好了,扶桑那边更是只有一百人的名额,真的是限制死了。

不过汉语学院却是在那边建了不少。

一年的时间,李朝已经有了明显的“崇华”现象,很多人开始摒弃李朝的文化和制度,嫌弃他们的建筑和饮食,转而对文明而强大的大明帝国心生崇拜和向往。

对于这种现象或许李朝的高官们已经有了察觉,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很多人也是其中的一员,寻找各种方式成为大明帝国的公民。

其实最容易加入大明帝国的就是女人,一个李朝的女人如果嫁给了一个大明帝国的百姓,那么她就可以直接获得大明帝国之内的永久居住权,当然,房子要自己买。

而只需要生下一个孩子并且在大明帝国生活一年,就可以获得正式的公民身份了。

一个大明帝国的公民身份非常的重要。

比如在坐火车的时候,买票公民优先,而外国人只能等着排队,或者用高价从其他人那里买二手的票。

再比如医疗方面。

现在大明帝国各地都在开办直属医院,而对这种高级医院,只有大明帝国的公民才有资格接受治疗,其它低一等身份的人,只能接受普通医馆的治疗,在药材方面,价格要更加昂贵。

教育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父母双方都不是大明帝国的公民,孩子就没有在大明帝国上学的权利。

教育资源本来就是非常紧缺的,当然不可能偏向外国人。

在商品贸易方面,外国商人只能从对外贸易的大明商人购买高价的出口产品,而同样的产品,在大明帝国普通公民购买,仅仅需要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

李朝现在的经济发展完全依赖于大明帝国,而那些商人们也处处感觉到了一种没有大明帝国普通公民身份的难处。

于是,李朝整个国家,很多人都开始嫌弃自己现在的身份,一块优质的发展土壤就形成了。

但,其国王李倧还没有主动归附的觉悟,这就是他的不对了。

违背人们的意愿注定是要被推翻的。

尽管现在李朝还是大明帝国的属国,但距离大明帝都如此之近的一个国家,对大明帝国来说是一个很大威胁。

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它真正成为大明帝国的一份子。

既然李倧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就只能让一些积极的人士来帮一帮他。

崇祯四年七月份,李朝一个大贵族兼大商人金恩圣带领数千工人冲击李朝的王宫。

这些工人手里拿着前膛燧发枪,从样式和款式来看,都是之前大明帝国淘汰的那一批。

他们打着旗号,列数了李朝宗室的各种禽兽行径,称要反抗“暴君”的压迫,要打倒国王李倧,推翻李氏的统治。

暴乱发生不久,李倧就很合理地被那些叛乱份子杀掉了。

一众李氏宗室,没有任何活口。

这些人,都是被历史淘汰的人,或许其中一些人根本没有做错过什么,但也是必须要死在这一场暴乱之中。

金恩圣推翻了李朝宗室,就像是一个玩笑一样的快速和简单,很多李朝的官员大将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再次得到消息的时候,得来的就是李氏全部被杀掉的消息。

而且,金恩圣那些人更是忽然逃离了,几乎就没有了踪迹,这让他们甚至都找不到发泄的对象。

没有攻击目标,而自己本国的国王还死掉了,连继承人都找不到,一时间这些李朝的高层们,都陷入了迷茫之中。

其中当然是。有一些有野心的存在,但他们此时也不敢站出来当那个出头鸟,毕竟如果操作稍有不慎就是被群起而攻之的对象。

正当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一种言论忽然冒出了出来。

“请宗主国大明帝国派一位有能力的人来管理李朝!”

这股言论是从那些学生的嘴里传出来的,不知道是从哪个人那里传出,但最后在学生之间扩散开来。

并逐渐扩散到那些工人之中。

紧接着,各个社会层面的人都得知了这个言论,传播速度之快让人忍不住去怀疑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推动。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就是要这么做。

于是在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他们推荐出崔鸣吉来做这件事。

作为一个和大明帝国谈判的老使者,崔鸣吉对这件事其实有所猜测。

然而,就是因为有些猜想,他才不得不答应了这一次的情愿。

崇祯四年八月份,他带着请愿书来到了大明帝国的帝都之中。

上面是千名学子,商人,官员的名字,他们请求大明帝国能够派出一些专业的人来管理朝鲜。

对这样的要求,一开始,朱由检当然是表现的非常的为难。

不过最后“在特使的百般祈求之下“,“无奈”答应了这一请求。

很快,大明帝国这边宣布了对李朝的安排。

设立大明帝国“高丽特别布政司”,分为五个部分设立分司,进行管理。

朝廷这边派出了一支三十人左右的官员,来到李朝构成了总布政司和分司的主干,而后由那些会大明帝国官方语言的官员们填充这些部门。

一套完整的领导班子就建立起来了。

李朝原本的官员体系部分得到了保留,但相当一部分人都被调离了。

这些人其中当然不全都是自愿的,但那三十名大明帝国的官员可是由一支五千人的勇卫营士兵护送过来的。

面对大明帝国的军队,任何人都不敢放肆。

李朝的管理和加入大明帝国的流程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主要是之前就建设有平安道西道租界,那里很多的愿意主动帮忙促进李朝融入大明帝国人一起努力。

在宣布李朝成为大明帝国的一部分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激动得热泪盈眶,甚至还有直接去庆祝的。

他们可是对大明帝国公民的生活向往已久,他们觉得王国和王室死得真是太有意义了。

在李朝内战的时候,旁边的邻国扶桑也在进行内部斗争,甚至他们的方式和手段更加残忍,战况也更加激烈一些。

尾田次郎在虾夷岛建立北海国与德川幕府对峙,早在崇祯二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产生了摩擦进行了战争,战争一直没有停止,持续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在这两年之中,大明帝国分别向两方售卖武器,获得了大量的白银。

尾田次郎一直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大明帝国的将军李卫,而他现在所做的就是要削弱扶桑。

对这件事他做的可以说是兢兢业业,非常用心的了。

甚至于在崇祯三年的时候,朱由检还给他颁发过一枚奖章,以表彰他在扶桑国秘密进行行动的功绩。

这枚奖章虽然是由他人之手,传达到了尾田次郎的手中,却依旧被他无比的珍视,甚至让家里人供奉起来。

然后他更加卖力地为大明帝国尽忠了。

自从有了电报服务之后,尾田次郎每个月都会向大明帝国军机总参汇报一次情况,让大明帝国看到他的努力。

尾田次郎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现在北海国和德川幕府之间来回拉扯,不分胜负,只是空耗国力而已。

而这就是大明帝国想要的。

扶桑的人口太多了,大明帝国想要将这块地方进行管制,要规划出很多的人来完成这件事。

并不是说随便乱一个人就可以,自己要多方策划各种评比。

战争使得的一部分人口减少,这样就可以减少大面积高管制,资金上的压力。

之后,大明帝国要接手这里,人一多就容易产生乱子,对于接受过程非常的不好。

两年时间的消耗,扶桑已经死掉了相当多的人口,而且因为战争,其无法抽出精力来发展经济和其他方面。

这就给了大明帝国机会。

商人们涌入这个国家,开矿,开办工厂,直接控制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生计。

如果这些大明帝国的商人同一时间撤离,扶桑的经济就会在短时间之内破产。

同时,袁可立还让人在占领区之内建造了福利院照顾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小孩。

帮助大量丈夫战死的不幸扶桑寡妇找到大明帝国的良人出嫁。

建立学校,免费教授那些小孩儿,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向他们灌输学习中华文化,力争做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大明帝国合法公民。

虽然在扶桑境内还无法做到和在李朝境内那样的程度,但也是产生了一股非常利于大明帝国接管的风气。

这种对大明帝国,对华夏天朝文化向往和崇敬的心态,正是战略之中所要求的。

德川幕府实行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压式的等级制度。

在拥有绝对的武力和金钱的支撑之下,这样的制度有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管理。

但扶桑先后被大明帝国和北海国侵占,丧失了大量的矿产,尤其是大明帝国占领的地区,更是直接分走了扶桑将近三分之二的白银产量。

于是扶桑的发展出现了资金缺少的情况。

而为了可以和北海国战争,就只能从其它的地方想办法。

贸易方面,大明帝国是有商人进行管理的,但扶桑无法从中获取多么大的利益,毕竟大明在扶桑有着大片的土地可以安排。

没有这条渠道,唯一的方式就是增加税收。

随着战争的推进,资金消耗越来越大,德川幕府也不得不加大税收额度。

以至于到了崇祯四年,税收额度比崇祯二年几乎多了一倍。

扶桑本来就地狭人多,没有那没多的耕地,现在要么就是等着,要么就是把其他人的土地分出来一些。

底层的百姓们苦不堪言,也是有很多的人自发地前往大明帝国占领区,进而谋求一个大明帝国合法公民的身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扶桑的下层人已经对德川幕府的统治感觉到了非常的厌恶。

一场颠覆性的风暴就在扶桑的江户酝酿着,随时都会爆发出来。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