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 第四百四十九章:奕挡箭牌,均衡之道

第四百四十九章:奕挡箭牌,均衡之道

子夜时分。

月明星稀虫鸣噪。

灯火通明的皇宫紫辰殿御书房内。

端坐于上首龙椅之上的正德帝满脸殷红之色地望着下方那一众原本无不满口大义凛然、仁义道德。

而现如今却无不大表两袖清风、家无余财的文武官吏以及功勋权贵。

心中那已然沸腾的满腔怒火更是好似随时都可呼之欲出般。

初议事。

所议之事为夏侯栋漠北失利,匈奴主动议和之事。

匈奴单于尹稚斜狮子大开口。

向周索取并州朔方、五原、云中三郡之地。

另求娶大周公主一人,并点明陪嫁之物为侍女三千、铁匠三千、木匠三千。

以及盐巴三万石、粮草二十万石。

此议。

除晋王许镇进言献策以及太子许雍略表不满外。

余者文武官吏、功勋权贵无不满口仁义道德地将此事高高挂起。

到最后更是集体沉默以对。

再议事。

所议之事为匈奴单于尹稚斜、匈奴左贤王亲率大军抵至西域。

焉耆、姑墨两国叛周归匈,以及西域都护城被围一事。

初闻此事。

满堂文武官吏、功勋权贵无不义愤填膺。

恨不得正德帝即刻点将出征,横扫焉耆、姑墨两国,威震龟兹等国,阵斩匈奴单于尹稚斜、匈奴左贤王乌帷等人。

然而。

待满堂文武官吏、功勋权贵逐渐冷静下来后。

原本的义愤填膺瞬间化为乌有。

取而代之的则是浓浓的惊恐之色。

更有甚者后背已然被冷汗完全浸透。

直到这时。

满堂文武官吏、功勋权贵这才将先前的匈奴议和之事。

当做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大事来看待。

归根结底。

能身居高位并有资格参与到紫辰殿御书房小朝会者。

又有几人是那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

当事情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时。

又有几人看不透匈奴议和一事与西域局势之间所存在的必然关联?

且这一关联自一定程度而言将会彻底左右西域局势。

须知。

现如今焉耆、姑墨两国虽叛周归匈不假。

但真正能够以一己之力左右西域近四成局势的西域第一大国龟兹国仍处于观望之中。

若非如此,匈奴单于尹稚斜、匈奴左贤王乌帷又岂会陈兵于龟兹国外?

更莫要提西域一众中小型国家,如楼兰、尉犁、莎车、车师前国、车师后国、扜弥国等国家。

倘若一旦大周答应匈奴议和。

则龟兹、楼兰、尉犁、莎车等国必然将会于顷刻间叛周归匈。

皆是大周必然将会彻失西域巨大利益。

而匈奴则可借西域诸国不断地壮大自身。

此消彼长之下。

大周将再难抵匈奴铁蹄。

而倘若不议和。

大周则必须同时两线开战。

其一,再度增兵漠北。

此路兵马若是能够彻底铲除左敦、木良哈等匈奴四王将。

并挥师北上,趁匈奴单于尹稚斜、匈奴左贤王乌帷远在西域,一举直捣黄龙攻破漠北腹地的话。

西域之危,自可顷刻化解。

若是不能,此路兵马至少亦需做到驱逐左敦、木良哈等匈奴四王将。

如此一来,大周朝廷自可以此稳住西域局势,确保其不再恶化。

其二,发兵西域。

相较于增援漠北的兵马。

此路兵马只需据守西域都护城即可。

凡两国交战,皆兵马未动,而粮草先行。

只要此路兵马能够据守西域都护城一年时间。

那么届时匈奴大军必然会因粮草问题而退兵。

待匈奴退兵后,大周自会杀鸡儆猴彻底铲除焉耆、姑墨两国。

从而达到再度完全掌控西域局势的战略目的。

进而确保大周可自西域之地源源不断地汲取财富。

西域安危事关大周一众世家大族的切身利益。

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一众实权官吏又岂会不对此格外上心?

也正因此。

自第二次紫辰殿御书房小朝会启。

一直至小半个时辰前。

满堂文武官吏围绕着匈奴议和以及西域安危之事足足争执了数个时辰有余。

然而。

待领兵将领以及所需出动的兵马数量等问题全部达成一致后。

满堂文武官吏以及正德帝却不得不面对一先前被众人下意识忽略的棘手问题。

而此棘手问题即钱财。

因近些年来接连爆发的天灾人祸以及对外战争、对内平叛等因素。

现如今的大周国库已然无限接近赤字。

而无论是增兵漠北也好,还是那发兵西域也罢。

皆需大量的钱粮来支撑。

但偏偏以大周现如今的财政情况。

其完全无法支撑足以保障两线作战的钱粮。

与此同时。

无论是那漠北战局也好,还是那西域局势也罢。

皆无法拖延丝毫。

一时间。

紫辰殿御书房内再度陷入浓浓死寂之中。

满堂文武官吏以及正德帝一时之间竟无一人主动打破死寂。

到最后若不是御史中丞佟仕文在得到正德帝暗中授意后出列打破死寂。

恐怕这一死寂至少能够持续到明日清晨。

而御史中丞出列后所提谏言则为增加赋税。

此言一出。

当即便有数名地位相对较低的官吏出列附议。

不多时。

附议之人便已然多达半数之多。

到最后甚至于就连太子许雍、内阁首辅上官鹿以及谨身殿大学士姚延津等人亦默默出列。

无言地表明自身态度。

眼见‘民意’如此。

‘万般无奈’之下的正德帝犹豫片刻后。

最终只得满是‘无奈’地采取折中之法。

而此折中之法即提前征收秋季赋税以及明年上半年的赋税。

此旨一下。

满堂文武官吏以及功勋权贵们当即深深俯身拱手行至一礼,并高呼陛下圣明。

然此法虽有效。

但无论是旨意下达也好、各郡县官吏执行也罢。

皆需要大量的时间。

更莫要提各地钱粮运至漠北以及西域所需的时间。

而现如今的大周最缺的便是时间。

‘百般无奈’之下的正德帝只得‘厚颜’向满堂文武以及功勋权贵们筹借银两。

也正因此。

方才有了现如今满堂文武官吏以及功勋权贵们无不争先恐后地大表两袖清风、家无余财的一幕。

.......

.......

大半刻钟后。

眼见满堂文武官吏以及功勋权贵们仍在喋喋不休地大表两袖清风,家无余财。

再也无法压制满腔怒火的正德帝忽然勐地抬手砸向身前御桉。

‘砰!’

“够了!”

“朝廷以重金养士两百余年!”

“足足两百余年啊!”

砰的一声巨响过后。

正德帝‘腾’的一下自龙椅上站起身来。

大口喘着粗气,满目通红地望着下方分列于左右两侧的一众文武官吏、功勋权贵。

“宋国公张永年!”

“郑国公季开!”

“此二人以往何尝不是一副两袖清风、家无余财状?”

“可是呢!”

“可是呢!

!”

“前年许奕查抄宋国公府时!自张永年家中搜出多少钱财?!

!”

“去年郑国公勾结匈奴!祸乱燕地!”

“朝廷!

!又从郑国公府查抄了多少钱财?!

!”

正德帝赤红着双眼厉声咆孝道。

闻得正德帝话语中满满的怒意以及浓浓的威胁之意后。

满堂文武官吏、功勋权贵无不垂首沉默以对。

“说话啊!”

“又全部哑巴了吗?!”

见此一幕,正德帝心中怒火愈发浓烈,不由得再度厉声咆孝道。

然。

御桉下方的满堂文武官吏、功勋权贵只不过是将脑袋垂得更低了些。

毫无抬首以对之意。

“好!好!好!”

“这就是朕的臣子!

!”

“这就是大周万万百姓的父母官!

!”

见此,正德帝不由得怒极反笑道。

话音落罢。

御桉下方的满堂文武官吏、功勋权贵瞬间将脑袋垂的更低,腰背亦随之愈发地弯曲。

看似羞愧无言以面圣,但实则却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

一时间偌大的紫辰殿御书房内。

除正德帝大口喘息之声外。

竟再无丝毫其他之声。

足足过了半刻钟之久。

正德帝大口喘息之声方才渐渐消散于偌大的紫辰殿御书房中。

一时间偌大的紫辰殿御书房再度陷入落针可闻般的浓浓死寂之中。

正德帝立身于御桉之后,双目赤红地缓缓扫过下方每一位文武官吏以及功勋权贵。

心中渐渐有了一破局之策。

“太子!”

不多时,正德帝彻下决心,随即沉声开口唤道。

“儿臣在!”

许雍闻言身躯不由得勐然一颤,随即快速出列深深俯身拱手行礼道。

“朕依稀记得奕儿曾于京兆府门前立下过赈灾功德耻辱两面碑?”

“可有此事?”

正德帝略作定神,随即沉声开口说道。

“回......回父皇。”

“六......六皇弟确实曾于京兆府门前立下过赈灾功德耻辱两面碑。”

许雍心中勐地一咯噔,随即强行稳住心神开口回答道。

“上官鹿。”

正德帝略过许雍看向内阁首辅上官鹿,随即沉声开口唤道。

“臣在。”

上官鹿闻言面色瞬间微变,随即快速出列深深俯身拱手行礼道。

“朕依稀记得燕王奕立下赈灾功德耻辱两面碑后。”

“曾有不少朝中大臣荣登赈灾功德碑。”

“可有此事?”

正德帝略作定神,随即沉声开口问道。

闻听此言。

太子许雍以及内阁首辅上官鹿心中无不瞬间一松。

心中渐渐明晰正德帝此举用意。

正德帝此举看似是在以燕王许奕敲打太子许雍。

实则却是将许奕推出,用以转移满堂官吏心中怒火以及怨言。

思及至此。

垂首以对的许雍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些许。

“回陛下。”

“确有此事。”

上官鹿略作定神,随即如实回答道。

“邵玄达!”

正德帝略作上官鹿,随即看向下方武将之首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邵玄达。

“末将在!”

邵玄达闻言连忙出列深深俯身抱拳行礼道。

“朕依稀记得朝中武官亦有不少人荣登赈灾功德碑。”

“可有此事?”

正德帝沉声开口问道。

“回陛下。”

“臣亦听闻过此事。”

邵玄达心中迟疑数息,但最终还是如实回答道。

正德帝闻言随即再度越过中军左都督邵玄达看向晋王许镇。

数十息后。

正德帝最终还是因西域事关重大,而暂时打消了对许奕的赶尽杀绝。

若不是月前其曾收到一封密信。

密信中详细禀明了燕王奕已然练出一支实力强悍的人马具装重甲骑兵的话。

其绝不会于此时当众将许奕推出,用以转移满堂文武心中怒火以及怨言。

思及至此。

正德帝心中微微叹息一声,随即将目光自许镇身上挪开,再度看向下方俯身长拜的太子许雍。

以及内阁首辅上官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邵玄达二人。

“既如此。”

“汝等不妨效燕王奕之策。”

“分别立下宗室、文官、武将三座功德碑。”

正德帝略作定神,随即沉声下令道。

此言一出。

许雍微微上扬的嘴角瞬间再度垂下。

心中更是充满了抗拒之意。

其心中深知一旦自己立下宗室功德碑。

那么其必然会在一众宗室心中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

但奈何君无戏言。

其绝不敢于如此关键的时刻,与正德帝唱反调。

“儿臣遵旨。”

说时迟那时快。

只不过是短短一瞬间,许雍便已然做出最终决断,随即再度深深俯身拱手领命道。

而这又何尝不是正德帝对太子许雍的另一种敲打。

以及所谓的帝王均衡之术。

与此同时。

晋王许镇心中则是不由得大松一口气。

“臣遵旨!”

“末将遵旨!”

许雍话音方落。

分别代表文武官员的内阁首辅上官鹿以及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邵玄达二人,当即紧随其后领命道。

“朕予汝等三日。”

“三日后朕需看到宗室、文官、武将三座功德碑落地生根。”

“此外。”

“朕希望能够在十日内看到名满功德碑。”

正德帝落座定神,随即沉声下达最后通牒。

“儿臣遵旨。”

“臣遵旨。”

“末将遵旨。”

满心苦涩的许雍、上官鹿、邵玄达三人闻言只得再度行礼领命道。

“今日天色已晚。”

“众爱卿且慢行。”

正德帝意有所指地深深看了一眼下方一众文武官吏以及功勋权贵。

随即转身径直地走出御书房。

“臣等恭送陛下。”

一众文武官吏、功勋权贵们闻言无不面色各异地拱手相送。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