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影视剧世界的实习土地爷 > 第五十九章:大同

第五十九章:大同

民丰七年,途迪没事,乾隆没了。

过了九十大寿的乾隆,在看见火车轰隆隆的在西伯利亚拉回的黄金之后含笑而逝。

谥曰:高祖!

乾隆年间,西定新疆,南平岭南妈祖,北征俄罗斯打下了远东西伯利亚收复了祖地,东纳朝鲜,扶桑。打下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今大清的实控领土两千五百多万平方公里。

这让乾隆如何不笑?

便是大元功业也远不及他!

民丰十三年,内燃机问世。途迪下令改进内燃机,将其应用到军事生活之中。

同年,扶桑浪人发动叛乱。途迪命绵远亲临镇压叛乱。

民丰十四年,浪人之乱平。此役,扶桑二十年修养所生之浪人尽没。

民丰十七年,清俄海战在北冰洋爆发。此战第七舰队水军统领作战不力,败了一场。途迪命军工大学出身的登宝领军支援,在远东海域将俄罗斯远征舰队歼灭。此战,清军伤亡两万人,是途迪登基以来从未有之大败。

同年,乾隆年间所修的铁路全部竣工,可以通车了。

至此,大清才算是真正的深入统治帝国边陲。

毕竟火车一日千里,十余日便可从京师到达帝国的任何一寸土地。这种命令传递,已经足已支撑帝国的统治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大清的宗室王公贵族和各旗百姓,在印度乃至中亚北美南美都站稳了脚跟。建立了大大小小上百个领地国度。

其中北美洲最多,在印度的统治最稳定,在南美洲的,占的地盘最大!

南美洲的十余个自治领中,以大顺的声势最为浩大。

李文成这个天理教魁首,自称是闯王后裔继承了闯王的遗志。依托三十多万的基本盘和途迪支援的大炮长枪以及自制的弓箭大刀,生生打下了后世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的地盘。他的主要对手是法国和西班牙以及盘踞在巴西的葡萄牙。

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他不得不寻求帮助。而言而有信的大清的皇帝,是李文成的第一选择。

十多年的时间里,途迪向大顺出售了上千门火炮,五百余艘舰船和二十艘铁甲战船。以及三十万扶桑的青壮。

还向这里迁出了二十余万朝鲜人。

而大清则获得了一个港口,以及矿山的开采权和每年两千多万两白银以及各色特产和原材料。

这份交易双方都十分满意。

乾隆年间,人口大批量的迁出导致中原人口密度下降。这也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普遍变好了许多。

再加上朝廷鼓励生育,如今,中原各地的人口又有了繁荣的迹象。

这些年,大清的直属领地以及番国领地的不断增多,导致大清的工商业日益繁盛。

途迪适时免除了农业税赋。从此农民耕地再也不用交一分钱了。

不过,为了避免此举将土地集中在地主的手中,二十年划分一次。

为了弥补原先地主的损失,途迪给了他们两个选择,要么远走海外,开疆建国。要么转行经商。

这些地主,在前车的指引之下纷纷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当年大清最豪横的盐商,在朝廷将盐铁收归国营之后纷纷转行,乘着船大炮,让他们生生闯到了非洲。

如今,大清每年的收入达到了前所未有七亿两白银。

途迪能挣钱,但是他更能花钱。

手里面有了钱,一方面用来投入各行各业科技革新。另一方面,途迪开始了在全国各地的修路大业!

在科研所阴差阳错的搞出了水泥这玩意之后,途迪按耐不住自己想要修路的想法。开始以城市为中心,沿着官道线路用时十余年修出了一条城市之间通行的水泥公路网。

路一修成,如同联通了大清的血脉!搞的大清快速的向着一个途迪从来没有听过的方向前进。

是封建帝制?

途迪想了想,都有这方面的意思,但是又都不是。

最后,勉勉强强,途迪给他下了一个定义。

如今的大清,就有了几分意思。

民丰二十年,途迪宣布退位。同时绵远登基,改元共和。

途迪退位之后,并没有澹出大清的中心。

甚至于,他退位之后比在位时更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退位之后的途迪乘着火车,沿着水泥路,走在田间地头,倾听最底层百姓的意见。同时也砍了不少脑袋!

绵远继位之后,在继续延续途迪政策的同时,用最大的心力做了一件事。就是开始搞起了教育。

一村一小,一乡一中,一城一高,一省一大,构建了小学,中学,高学,大学的基础教育体系。更在京城重新定义了国子监。国子监中所出名为国士。

一级一级的考上去,中学毕业,可以当小吏了。高学毕业,最高可以当到六品官了。大学毕业,勉强有了入阁的资格。而国子监,每一个都是国士。见官大一级的存在!

这是途迪为自己这个儿子留下的收心的手段。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百姓是可以相信的!但是不能任由他们盲目前进,要告诉他们为了什么而努力前进。

过去的五千年,从来没有人相信他们。

但途迪知道,他们可以迸发出怎样的力量。

相信他们的国家,会让世界为之瞠目结舌。

如果国家不相信,史书也会为之沉默。

曾经的大清,是不敢相信的!

共和十七年,途迪,山陵崩了,举国缟素。

史书谥曰:中祖

后世有人评曰:太世圣高中,一朝五祖,传承于今,可谓空前。

也有墙外的网友说:隔壁那些人就是臭不要脸。野猪皮出身搞出了五个祖庙,让人贻笑大方。最后,她得出了一个结论,华夏衣冠之正统传于大顺。

值得一提的是,大清早在民丰元年就实行了理发自由。而原汁原味的大顺,在该网友发帖的时候头上都顶着辫子。

当然国情不同,雨林之中行走,辫子确实比束发自在许多。

至于剪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敢剪头?真当我大顺的刀不利否?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