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盛世华唐 > 0174 辽东2

0174 辽东2

征讨高句丽事关重大,自然不能因为岑文本一人而迟滞不前。

在确定他的身体无法奔波之后,李世民就把他留在此地修养。

听到这个消息,岑文本痛哭流涕,一直在自责不能为圣人尽忠。

见到这一幕,再回想关于他的情况,陈景恪大致知道为何他会如此了。

“岑中书乃长期肝中郁结,之前在长安时生活较为稳定还未爆发。”

“此次长途跋涉,又忧心国事,再加上幽州天寒被湿邪所侵,才会导致此病。”

岑文本此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的要求极高。

被任命为中书令之后他并没有和常人一般高兴,而是忧心忡忡。

别人问他是为何,他言道圣人如此厚恩,他怎么才能报答的了?

然而让人无奈的是,他家出了个性格和他截然相反的弟弟。

他的弟弟得知兄长当了宰相,那叫一个得意,竟然公开收受贿赂。

李世民大怒,准备把他弟弟发配。

岑文本苦苦哀求,李世民才赦免了他的罪过。

但如此违背良心的事情做过之后,岑文本心中更加的愧疚,常常以此警告自己,要忠心王事。

给自己如此大的压力,肝风郁结在所难免。

陈景恪解释道:“情志与五脏形影不离,郁则伤肝……肝胆为表里,肝气不能疏泄,胆气只能上行。

“气乃血之帅,气升则血升。气络于脑,则每日晕眩,如畏舟船;血菀于头,则如遭斧斫,昏沉不明。”

“故,就算治好了急性肝病,若你不能调节自己的心情,也会再次复发。”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若你不能开解自己,恐怕也无法安享天伦。”

李世民愣了一下,道:“岑卿的病竟如此严重?”

陈景恪叹道:“说这话有为自己揽功的嫌疑,然事实就是,这次若没有我在,恐怕岑中书已经不在了。”

李世民自然不会怀疑他的话,正因此才更加的震惊,没想到岑文本的病竟然严重到这种程度。

岑文本也后怕不已,道:“谢陈医师救命之恩。”

陈景恪侧过身体,道:“救死扶伤本就是我的职责,岑中书无需如此。”

这时李世民严肃的说道:“岑卿,景恪方才的话你也听到了,一定要好好修养,大唐离不开你,我也离不开你啊。”

岑文本感动的道:“陛下待臣何其厚也,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自然也表现的很激动,一副君臣相合的和谐场面。

陈景恪暗自摇头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但从岑文本那里出来,陈景恪才说道:“

圣人当能看出,正因为你对岑中书太过于看重,他才会给自己如此大的压力。”

“若真的想让他好生休息,最好是暂时免去他的官职卸去他身上的担子,如此他才能心安理得的去休息。”

李世民苦笑道:“真是多事之秋啊,你说的我又岂能看不出来。”

“只是朝廷征讨高句丽之战已经展开,很多事情都离不开他去做,也只能辛苦一下他了。”

“不过你放心,我会多配几个助手协助与他,当无大碍。”

话说到这个份上陈景恪还能说什么,只得再次为岑文本做了详细检查,然后开了几副疏肝解郁的滋补药物。

其中就有着名的成方逍遥丸:“这服药以后常吃吧,吃一个月休息两个月。”

岑文本郑重的接过药方,道:“谢陈医师,救命之恩文本必有厚报。”

把岑文本安置在幽州,李世民率军继续北上前往辽东。

而李明达则在苏定方的护卫下,缓慢的向着辽东进发。

他们行走的速度非常缓慢,更像是旅游踏青一般。

走这么慢纯粹是为了照顾她的身体,本就虚弱再剧烈奔波会要了她的命。

这样踏青一般行走,不但不会累,反而是一次散心旅程。

对于很少出宫,从未离开过长安的他来说,沿途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也不愁烦闷。

……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五月份,继李绩李道宗拿下盖牟城之后,张俭拿下了建安城。

张亮率刚刚组建的水师,从海上攻击卑沙城,擒获八千余口。

而李世民也率众翻越燕山山脉,正式进入辽东,一路疾行到达了面积广阔的辽泽。

辽泽处在辽河中下游,因为地势低洼,形成了广袤的沼泽地。

在经过几百年淤泥这里会成为数百里平原,辽西走廊也会出现。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这里就是一片人烟不能存的死亡地带。

该地东西长两百余里,人马不通。

且蚊虫极多,人往这里一站头顶就会出现一片‘黑云’,着实让人头皮发麻。

对此陈景恪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忍着。

不只是他要忍,李世民、长孙无忌等人和这数万将士也要忍着。

之前李绩路过这里,采取了绕行的方式。

还顺便来了一出声东击西,一举击破了高句丽人打造的防线。

李世民却没有选择绕行,依照现在人的行军速度,想绕过辽泽少说也需要半个月时间。

现在已经五月份,辽东十月份就会变的寒冷异常,也就是说他只有五个月的用兵时间,每一天都不能耽搁。

所以自然不愿意把宝贵时间浪费在绕行辽泽上。

他早就做好了万全的渡过辽泽准备,那就是搭设浮桥。

通过搭设浮桥大军只用了三天就渡过辽泽,且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他还下令拆毁了浮桥。

当然,他之所以敢用搭设浮桥的方法过辽泽,还是因为李绩和李道宗的军事行动过于顺利。

否则敌人必然会在辽水对岸阻击,到时伤亡会非常惨重。

这也是他能搭设浮桥,而李绩只能绕行的原因。

刚渡过浮桥,就有接连不断的好消息传来。

李绩率军围困辽东城,渊盖苏文带步骑四万来救,李道宗以四千人迎之。

双方在城外正面碰撞,其结果是唐军大获全胜击溃援军,并斩首千余级。

看到这个战果,陈景恪先是咋舌,这是什么样的勇气?十倍兵力竟然也敢正面往前冲。

这是何等的战斗力,十倍数量差距竟然能战而胜之。

然后就是深深的骄傲,我华夏先辈也曾经如此骁勇剽悍过。

我们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同时对渊盖苏文也充满的鄙夷,这家伙弑君造反,还以为会是什么无双统帅什么的,没想到就这水平?

他承认,自己对渊盖苏文的印象,很大一部分受到了《大唐双龙传》的影响。

虽然小说有夸张成分,可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四万人被四千人正面击溃,这军事能力除去夸张部分,什么都没有了好吧。

拿着战报,李世民再次问道:“景恪可还坚持己见?”

陈景恪很是无语,你堂堂皇帝能不能别这么小心眼。

但凡打了大胜仗你就这么问我一次,传出去丢不丢人啊。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当面说出来,只是道:

“大唐军队的战斗力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深深的为自己是华夏人,是唐人感到骄傲。”

“但时间是站在高句丽人这一边的,只要他们认识到自己野战能力的不足,坚壁清野固守城池。”

“逼迫着我们一座城一座城去拔,把时间拖到十月份,我们就不得不撤军。”

李世民也没有生气,而是再次看向地图,上面标注的密密麻麻都是军事据点。

代表大唐的黄旗和代表敌人的白旗,在地图上犬牙交错,通过这张地图就能初步窥探到战事是多么的激烈。

如果高句丽人真的采取陈景恪所说的这种方法,大唐想把这些城池都拔掉,确实很难。

而现在他将要直面一座对中原王朝来说,充满了屈辱的城池。

辽东城。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没能跨过这座城,累计有数十万将士埋骨此地。

在辽东城的不远处就有高句丽人用尸骨堆积起来的京观。

我绝不做隋炀帝,李世民心中暗暗说道。

渡过辽河之后他率军直击辽东城,在这里和李绩、李道宗汇合。

李世民好好的犒赏了两位大功臣。

之后他亲自去京观吊唁了死去的将士,并发誓一定会为他们报仇。

同时还严禁军队收敛这些尸骨:“我要让这些死去的将士们亲眼看着,我大唐是如何打败高句丽。”

“到那时我会亲自为他们收敛尸骨,让他们作为胜利者,随大军凯旋而归。”

此消息传出,全军士气高涨。

尤其是招募来的那两万多人,更是激动的嗷嗷直叫。

这些人里很多都是家中长辈有战死在辽东的,听说朝廷要征讨高句丽,就去洛阳请求随军。

李世民听闻之后认为民心可用,就从其中招募了四五千人随军。

忙完这些,他又亲自去辽东城查看情况,陈景恪自然也跟着去看了看热闹。

他是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攻城战,只能说和影视剧作品里完全不一样。

有平均约二三十米宽的护城河,护城河后面是一排排围墙和土台子,高句丽守军就在围墙后发起进攻。

围墙后面才是真正的高达数丈的城墙,只是看看他就觉得头皮发麻。

这东西要如何才能渡过?

然后李世民就为他演示了如何攻城。

先是从上游切断了护城河的水源,然后就是填平护城河。

数万将士每人一兜土,有序的跑到护城河边把土包扔进水里,一条道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形成。

堪称现实版的投鞭断流。

高句丽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调集了弓箭手,站在护城河后面的围墙后面朝唐军发起进攻。

李世民也派遣弓箭手对射,压制敌人的弓箭手。

即便如此,顶着敌人的弓箭射击发起进攻,也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

为了鼓舞士气,李世民亲自抱着土包往里填。

此举果然很有效果,将士们个个奋勇向前,很快护城河就被填出了一条通道。

高句丽人被迫无奈,放弃围墙和土台撤入城中。

不用三日的功夫,辽东城外围防御工事就全部落入大唐之手。

其实大半时间都用来填护城河了,除去填河的时间,总共用时不过半天。

这效率再次让陈景恪感到震惊和骄傲,这才是我华夏本来面目啊。

之后就进入了影视作品里常见的画面,攻城。

一方利用云梯、装车、投石车等发起进攻,另一方据城而守。

泼金汁、浇开水、丢石头、滚木等等,过程可以说异常惨烈。

不过这会儿陈景恪已经没空去管这些了,他去了伤兵营。

攻城战中如此多的伤兵需要人治疗,他这个正牌医师怎么可能闲着。

没多久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军医们优先治疗唐军,对异族受伤的将士不说不管不问,表现的也较为冷澹。

而那些异族伤兵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让他眉头紧皱,把伤兵营的医护全都叫过来训斥道:“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不论他们之前是什么身份,也不管以后会如何,至少现在他们在为大唐而战,我们岂能心怀偏见?”

“况且伤兵营的事情如果传出去,那些异族将士们会如何看待此事?他们还会和我们一心吗?”

“从小了说你们对不起自己当初发下的誓言,往大了说你们这是在离间我大唐和藩属国的关心。”

虽然他是白身,而医护都是官身。

可是所有人在他面前都和犯了错的孩子一般,头都不敢抬。

没办法,谁让这些人都是军医署培养出的人呢,在他这个祖师爷面前确实不敢呲牙。

事后陈景恪还跑到李世民那里,把这种情况告诉了他。

倒不是为了告状或者表功之类的,而是大唐此次是多线作战,眼前的伤兵营他能管,别的呢?

只有通过李世民,才能对全军所有战线上的伤兵营下达命令。

李世民听说此事后尤为重视,马上下令给全军下令。

不分是大唐军人还是附从军,皆为大唐功臣,必须做到一视同仁。

此消息一出,异族附从军纷纷高呼天可汗。

据说李思摩、契必何力等人亲自到李世民面前下跪表示忠诚。

而他们也确实不是嘴上所以说,之后的作战更加勇勐悍不畏死。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