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 九十三章 参观水利

九十三章 参观水利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白雁西风紫塞,皂凋落日黄沙。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张越望着敦煌城外的景象,不由自主的吟起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谁写的其实张越已经不记得了,如果不是突然有感而发,恐怕也想不起这首诗了。

张越感觉自从收到李陵战败投降的消息之后,自己突然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了!

“走吧!”

张越叹息一声,向随从们吩咐道

这一次张越没有骑马,而是坐上了由李广利提供的一辆轺车。

轺车是汉朝官方车驾的标准式样,比战车、方厢车更轻便,车舆上方还有一个伞盖。

和后世一样,车也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不同身份的人乘坐的车的标准也不同。

首先就是驾车马匹的数量,其次是车的构件质地,车盖大小用料,最后是车舆的颜色,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旦用错了,那都是大罪。

虽然张越才是比千石的别部司马,但因为有大功,而且这一次他还代表了贰师将军,故李广利这次给他配备的轺车却是按照二千石的标准配备。

除了轺车外,随行人员也同样按照两千石的标准进行安排,各种随从加起来竟然有数十人。

虽然比起清朝时期动辄数百上千人的仪仗相差甚远。

但也足以让一般人望尘莫及了。

杨友与赵意两人则意气风发的护卫在两侧,两人见到张越坐上了那代表两千石的轺车,竟比自己坐了还开心。

“明公,那长安城到底是何模样啊?”

行走在路上时,杨友突然感慨的询问道。

张越想了想,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也不知道。

不过想到后世见到的汉长安城的复原图,他不禁神往的道,“长安啊,那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城市……”

杨友感叹道,“真是令人神往!”

夕阳时分,张越一行人来到了敦煌以东第一个驿站。

因为天色已晚,时间上已经来不及赶到下一个驿站了。

张越决定索性提前休息,今晚就在这个驿站住下休息。

进了驿站,张越才勐然发现这个驿站竟然在后世大大有名。

这里竟然就是后世顶顶大名的贰师泉所在地。

只是这个时候它还叫做悬泉亭。

看看时间还早,张越索性把此地的亭长寻了过来。

“徐亭长,可否为某介绍一下这悬泉亭?”张越微笑的询问道

这亭长也是一个懂事的,见上吏询问,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叫上吏得知,这悬泉亭,之所以得名,皆是因为亭之南侧山中悬泉水.....”

经过亭长的介绍张越才知道这里几年前才刚刚建成。

不过发展很迅速,如今已经是敦煌一处重要的屯垦之地。

因为正好在交通要道上,所以在此地设置了驿站,负责一些接待工作。

知道这里是敦煌重要的屯田基地之后,张越决定在此地多停留一日,看看这里的屯田情况做的如何。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说不得还能学到一些东西。

而且据这徐亭长所说,悬泉亭如今可是敦煌屯田第一的所在。

翌日,在徐亭长的带领下,张越带着杨友以及两名护卫出了驿站。

他们一行人先是去看了看那徐亭长竭力推荐的悬泉。

看过了悬泉,张越主动提出想看看此地的屯田。

那徐亭长先是面露犹豫,不过随即就满脸笑容的答应了下来。

这悬泉亭的屯田委实不错,不但全部使用了代田法来耕作,而且还到处都修建了灌既用的沟渠。

“上邦之富强,不在城池之大,不在庙堂之高,而在田亩沟渠。”

张越不禁想起了后世唐朝时外夷对中国的评价。

“听闻明公向以擅屯田而着称,不知此地可能入公之眼……”

听徐亭长这么说,张越不免感到脸红,自己一向自认为屯田做的不错,但比起这悬泉亭来却是大大不如啊。

轮台所处的地理环境水文条件其实与此地差别不大,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用好那些水资源呢。

与此地相比,轮台的水利系统,几近于无!

“徐亭长,可否为吾等介绍一下,这里的沟渠?”张越虚心求教道

“上吏请看这里!”

徐亭长指着最大的一条沟渠道:“这里就是悬泉亭最早、最大的一条堰渠。“

“也正是有了此堰,吾悬泉亭才能成为敦煌郡最好的屯田之地!”

张越点点头,仔细的查看起那些偃渠。

这些偃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主偃渠与分偃渠共同构成。

显然这些大大小小的水渠都经过精心设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精密的灌既系统。

“杨友,给吾好生把这些偃渠都画下来!”张越吩咐道。

“诺!”

杨友答应一声,就要去寻笔墨。

“上吏不必如此,下吏处正好有偃渠之图……”徐亭长笑着道

“如此多谢徐亭长了!”张越正了正衣冠躬身一拜。

徐亭长吓了一跳,赶紧避开道,“上吏不必如此,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吾敦煌各亭皆有此物……”

张越却道,“此物在敦煌虽是一般但在越心中却是无价之宝……”

张越一边说着话,一边取出一块玉佩,欲要赠送给那徐亭长。

徐亭长本不愿收,不过在张越的再三请求下,这才把那玉佩收入怀中。

“明公且稍待,下吏这就去把图取来……”

“如此就有劳徐亭长了!”

徐亭长走后,杨友却是在一旁道,“明公何必对一区区亭长如此客气?”

张越却是笑了笑,“尔不懂!”

张越在偃渠边等待了大约两刻钟,那徐亭长已然满头大汗的赶了回来。

“明公,此物就是偃渠之图了!”

“多谢徐亭长了!”

张越命杨友收好图,满意的伸了伸懒腰,愉快的看向四周。

在他眼中这些堰渠实在是太美了,它们就像是敦煌的动脉和毛细血管,将河流与农田相连。

到了春季时,充沛的祁连山冰雪融水可以通过沟渠,源源不断滋润田地,那是何等美丽的景象。

看着眼前的画面,一个宏大的计划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展开……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