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1850再造中华 > 第90章 寻访李秀成

第90章 寻访李秀成

过了梧州府,再往西走,便是藤县。与梧州、肇庆、三水等地不同,藤县位于浔江南岸,北流河在此汇入浔江。

古时候交通不便,城市往往建在大江大河之旁,既方便交通,又方便居民取水。特别是两江交汇之处,容易形成冲积平原,是古代建筑城池的不二之选。

广西有十万大山,也有数十条大江大河。但广西缺少耕地,人口不盛,特产不丰。清军在广西驻军不多,又在忙着镇压天地会起义。

密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黑旗军水营船只众多,进入广西后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假若鼓帆直进,很快就能到达浔州府桂平县,参加太平军金田团营。

不过,令诸将意外的是,杨烜决定进攻藤县,在藤县停留数日。他的理由也很牵强:藤县官府以府库没钱为由,不肯向黑旗军缴纳“保护费”。

原来,梧州官府向黑旗军缴纳了三万两“保护费”,黑旗军果然舍弃梧州,一路向西。

杨烜受此启发,派人向藤县官府索要一万两保护费。没想到,藤县知县倒是个硬茬,拒不交钱,反而厉兵秣马,准备迎战黑旗军。

不是说要急进浔州,赶赴金田团营吗?怎么要在藤县停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穷得叮当响,并不像肇庆府那样富庶,似乎并不值得黑旗军在藤县浪费时间。

众人颇感不解。但杨烜执意进攻藤县,诸将也不好反驳。

更令诸将意外的是,杨烜把攻城事宜委托给参谋长冯可钦,自己带着近卫连下乡了!

杨烜停军藤县,实有必要。但此事别有秘辛,不足为外人道。

藤县已是拜上帝会的势力范围,境内有许多拜上帝会信徒。在太平天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藤县籍的大将。其中最著名者,当属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

陈玉成、李秀成都是太平军中的后起之秀。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在陈玉成、李秀成的努力下,天国又苟延残喘了八年。

密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这两人智勇双全,堪称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双子星,打了许多漂亮仗。但在太平天国早期,两人并不知名。

陈玉成年龄太小,金田起义时只有13岁,是个童子兵。李秀成资历太浅,直到1851年太平军路过藤县时,才加入了太平军。

现在正是1850年8月,杨烜抢在太平军之前把李秀成、陈玉成收为己有,可能性非常大!

除了陈玉成、李秀成二人,藤县还出了许多太平军大将,大多与陈李二人有着密切关系。

譬如太平军后期名将李世贤,是李秀成的堂弟。再如太平天国内官之首陈承瑢、扶王陈德才、然王陈时永、征讨军主将陈学礼等,都是陈玉成的族人。

却说杨烜带着近卫连,直奔大黎里新旺村。这里是李秀成的家乡。杨烜认为,李秀成之才过于陈玉成,故先去找李秀成。

李秀成年长,时年27岁,文武双全,是个帅才。陈玉成年幼,时年13年,打仗勇猛无双,于民政上略有不足,是个将才。

湘军攻占天京后,李秀成把战马让给幼天王洪天贵福,自己不幸被俘,写下了李自成自述。按自述中所说,他“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受尽了“孤寒无食”的折磨。

1851年,当太平军路过藤县时,28岁的李秀成毅然加入了太平军。此人颇有才干,受到杨秀清的常识。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后,杨秀清亲自保举李秀成,让他独当一面。

现在,杨烜穿越后改变了历史,决定抢先笼络李秀成。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黑旗军来到新旺村,在村里架锅生火,准备开设粥厂。所谓粥厂,是古时候赈济灾民的制度。若遇灾荒,官府、地主往往开设粥厂,让饥民不致于饿死。

官府开设粥厂,一方面是为了赈济灾民,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流民。在古代,流民走投无路,往往铤而走险去造反,是封建社会内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既然能免费吃粥,新旺村民都围了过来,等着黑旗军开锅分粥。有个耄老壮着胆子问杨烜:“军爷,你们真的是黑旗军?大闹广州、夺占肇庆那个黑旗军?”

杨烜淡然一笑,说道:“老先生,你问的没错,我们正是黑旗军。今日,我们夺占了藤县,准备在新旺设置粥厂,请乡亲们吃顿饱饭。”

此言一出,在场的村民纷纷下跪。那耄老似乎是村里的族长,带头说道:

“这位军爷,但凡部队下乡,不管是绿营还是天地会,都是劫掠乡里,从来没有为老百姓施粥的。黑旗军不仅不扰民,反而为我们施粥,果然与传闻中的一样。我代李氏族人,感谢军爷大恩大德。”

果然是村里的族长。杨烜连忙扶起耄老,和他攀谈片刻,便问他道:“老先生,听说村里有个名叫李秀成的年轻人,为人极有见识,我想见他一面,您能为我引荐一下吗?”

那耄老思索片刻,疑惑地说道:“军爷,莫非是您记错了?我们村里从来没有叫李秀成的年轻人呀。”

难道,自己的记忆出错了?杨烜绞尽脑汁,搜索脑海里的历史知识。没错呀,这李秀成确实是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呀。

对了,想起来了!杨烜转而问道:

“老先生,这李秀成今年二十七八岁,舅舅是个塾师。李秀成年幼时,曾到舅舅的村塾里帮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他很聪明,在村塾里认了字,粗通文墨。老先生,您再想想,有没有这号人?”

那耄老想了半天,最后犹豫着问道:“军爷,老朽想起来了。我们村确实有这么一个人,符合军爷的描述。但他不叫李秀成,而叫李以文。”

杨烜心头一震,脑海深处的记忆被唤醒了:李秀成原名就叫李以文,加入太平军后改名李寿成。因他英勇善战,屡立奇功,特被洪秀全赐名为“李秀成”!

他不动声色,让亲兵授给耄老二两银子,问道:“老先生,你讲一讲这李以文的事迹。我对照一下,看是不是我要找那个李秀成。若是他,若能把他找来,我还要再送你二两银子。”

那耄老得了好处,高兴极了,说道:“军爷,这李以文自幼聪明。他在舅舅村塾里边帮工,边读书,硬是识得了字,还能略作文章。

“他帮地主家放羊,在鞭鞘上绑上石头,把一大群羊治得服服帖帖。即便是脾气暴躁的公羊,到李以文手里也得乖乖的……”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