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我的农场通大明 > 第36章 朱棣着急了!(求票求追读)

第36章 朱棣着急了!(求票求追读)

如果刘斌知道衣服上绣白泽是什么意思的话,他大概就能猜出这人的身份,可惜他真不懂......

不过听到这人管朱棣叫姑父,就算再不懂,也知道这人身份不简单了。

朱棣见状蹙眉问道。

“你?你在左军都督府没事做了吗?为何突然作此想?”

那人回道,“姑父,景昌受父亲遗泽,未及弱冠就承袭了国公爵位,人都说徐家一门双公,荣耀至极,可侄儿这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国公,不免遭人耻笑。

“前些日子见到飞机,侄儿大为震撼,因此来了兴趣,北海之人竟能驾机翱翔于高天,反观我大明,却无一人能驾驭此物。

“侄儿今年未及弱冠,还年轻的很,与其做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平庸国公,不如斗胆去学习飞行之术,为陛下争做大明第一个上天飞行之人。”

朱棣闻言沉默了,徐景昌他爷爷是徐达,他爹徐增寿都没打过仗,他就更没打过仗了。

要不是徐增寿在靖难的时候给朱棣通风报信,还被朱允炆给杀了,朱棣心中愧疚。

再加上他还是徐皇后的亲兄弟,朱棣怎么可能给他追封国公,还把这爵位让徐景昌世袭呢?

所以从明朝开国到现在,徐景昌这个定国公的爵位,水分是最大的,别说什么社稷军功了,他连普通军功都没有,就算真有人说三道四也正常。

而且徐景昌今年才19岁,这是最重要的......于是朱棣真的开始考虑起来。

朱棣早在跟刘斌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说让刘斌负责组建大明的空军,可惜从那之后就天天飞来飞去,根本没有时间。

而且大明是不是应该多培养一些航空人才,毕竟徐景昌是他侄儿,如果徐景昌也在空军里,那对大明皇室好像更保险一些。

另外刘斌自己也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找个人给他打打下手也行。

于是朱棣就饶有兴趣的看了刘斌和徐景昌一眼,然后说道。

“你想学飞行上天,那不应该问俺,应该问问刘贤侄愿不愿意教你这个徒弟。”

徐景昌立刻会意,转身恭恭敬敬向刘斌作揖,深施一礼,“请霄国公教我,若要拜师,那也可以!”

刘斌赶紧上前扶他站好,笑道。

“不必,教你驾驶飞机,我倒是无所谓,可是你不怕从天上掉下来摔死吗?”

徐景昌闻言顿时抬起头,自信道,“霄国公都不怕死,我又有何惧,再说我已成婚有了子嗣,就算真的哪天摔死,爵位自有人承袭。”

“额......”

刘斌一阵无语,你特么是来炫老婆炫儿子的是吧?小屁孩,这么虐待一个奔三的老同志真的好吗?

他有些恨恨的说道,“哦?死都不怕?那开飞机需要剃头发,你应该也没问题吧?”

“额...这......”

这次轮到徐景昌语塞了,之前可没人告诉他想上天还要先剃头的啊,他有些不信的质疑道。

“之前陛下和几位大学士也曾乘过飞机,为何不用剃发,霄国公不会是在诳我吧?”

刘斌解释道,“你自己都说了,他们是搭乘,而你是驾驭,那能一样吗?”

“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轻易毁伤......”徐景昌有些不知所措,突然看向朱棣,投出询问的目光。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

正好刘斌这个时候又说道。

“不敢毁伤?那你平时修剪过头发没?小娃娃不是也不蓄发,都是大一些才蓄发的,而且就算蓄发,谁敢说自己的头发一辈子从不修剪的?

“再说又不是让你剃光了当和尚,只是剪成短发而已,留长发,挽发髻,的确影响驾驶飞机,你连死都不怕,居然怕剪短发,大不了等你以后再也不上天飞行了,重新蓄发就是。”

徐景昌刚刚已经得到了朱棣的许可,这时听完终于咬咬牙,“剃就剃,霄国公剃得,那我也剃得!”

“哈哈哈哈,好,那你以后就跟着我学吧。”

刘斌脸上笑着,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改变大明,从第一个髡发之人开始’。

古代人不愿意剪短发也没关系,先从一个特殊的职业开始,等以后飞行员多了,一群短发之人天天在他们面前转来转去,到时候就算不是所有人都剪短发,那也能把普通人的古老观念改过来。

到时候人们再看到一个剪短发的,就会从‘哦,这家伙受过髡刑,可能是个罪犯,或者和尚。’变成‘哦,这是个飞行员,会开飞机上天,俸禄高,有本事。’

等这种思想转变之后,就等于走出了第一步,有了第一步就有第二步,以后的路,慢慢走就是了。

朱棣见刘斌答应下来,也跟着笑道。

“这倒也是个好事,俺之前还在担心,这驾驭飞机是不是太难,组建空军的话,该如何遴选士卒,既然如此,不如正好先让景昌来试一试。

“另外,刘贤侄你也过于繁忙,现在京师到北海的陆路不畅,全靠你来空运顶着,根本无暇组建空军之事,那不如先教一教景昌,再让他辅左你筹建空军,你看如何?”

刘斌立刻答应道。

“我没意见,我毕竟是北海那边过来的,大明南京城,我自己走都会迷路,除了陛下和各位尚书,学士,没有一个熟人,办起事来诸多不便,有一个熟悉大明情况的人帮忙,还是个国公,那就再好不过了。”

“那就这么定了,筹建空军之事,还是由刘贤侄你来主办,让景昌来辅左你,有什么事你尽管安排景昌去做,他比你小得多,你要多多给他锻炼的机会。”

“是,臣遵旨。”刘斌和徐景昌同时答应下来。

朱棣见状捋了把胡子笑了笑,然后想起什么,又突然蹙眉说道。

“说起来,这北海和京师的空运,虽然解决了两地互通有无的问题,可也是杯水车薪,不足用啊。

“如今能驾驭飞机之人就贤侄你一个,光这维持每天两次的运输,就已经把你耗住了,像是今天俺想要找你商量个事情,都要让王景弘去机场截你,这样终究不是办法。

“而且计划里要做的事情这么多,全靠你一人空运,如何能行,还有那铁路,也太慢了。

“既然你们只用两万人,五年就能修好,那如果俺给你加派人手,这铁路能否提前两年修好呢?”

刘斌闻言一滞。

“额,理论上是可行的,比如从两头往中间修,最后大家对到一起,就能节省一半的工期,但京师这边没有材料啊,所以两头对进是不行的。

“除非,多培训一些司机,从北海拉建材,提前跑下一个站点去修,加派人手的话,可能开始一年还是快不起来,但两三年后,等培养出来一批熟练工匠,修建进度就能大大加快,确实有可能节省一两年的工期。”

“那俺给你加派五十万人如何?”朱棣张嘴就来。

噗————

刘斌好悬没喷出来,心中吐槽道,这修建速度不是直接乘以人数这么算的啊,你就是给我加一百万人,也不可能一个月给你修一条两千公里的铁路吧!

结果还不等刘斌反对,朱棣就解释道。

“俺是这样想的,现在北海虽说已经移民了近十万人,但其中工匠却只有不到两万,这不到两万的人,又要采矿,又要炼钢,还要造火车,还要种地,织布,炼油,干这干那,哪里够用。

“但只靠你空运,又实在太慢了,不如直接派军队护送,把几十万工匠移民由陆路,直接走漠南漠北护送到北海。

“一来充实北海人口和工匠,二来扩大修路队伍,三来,不是还要在漠南漠北筑城五座吗?这五座城总不能全是鞑靼人,也要有我们的汉人百姓居住才行。

“到时候也可以从这些人里迁一些,到这五座城里居住,你觉得如何?”

如果能从陆路大规模送一批人过去,那当然好,但是......

刘斌忍不住提醒道。

“陛下,如此大规模移民,前面几十万移民每天要吃多少粮食,后面运粮草的民夫又要多少,陛下还记得五征蒙古时,山东的事情吗?”

朱棣闻言立刻想起了第一次见面时看的历史纪录片。

朱棣五征蒙古,一次发兵五十万,后面运粮的民夫更是不计其数,不知累死多少人,这些民夫都是从山东跟河北征发的徭役,连着打了好几次,蒙古主力没被消灭干净,后面的山东百姓先造反了......

实在是那几年,朱棣又要修长陵,又要修北京紫禁城,还要去打蒙古,百姓们实在是被折腾的撑不住了,不造反都奇怪。

想到这里,朱棣又犹豫了起来。

刘斌见状想了想出主意道。

“陛下如果实在着急,我倒是有个不太成熟的建议。”

朱棣一挥手,“什么熟不熟,先说来听听,正好大家都在这里,哪里不行可以讨论嘛。”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