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五十二章 的里雅斯特

第五十二章 的里雅斯特

1866年12月15日。

的里雅斯特,奥地利帝国最重要的港口。

自从普奥战争结束之后,奥地利将威尼斯通过法国交给了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就自动成为即将诞生的奥匈帝国(1867年2月)唯一最重要的港口。

目前奥地利政府正在和匈牙利的马扎尔贵族谈判,双方就权利和义务进行激烈争辩。

次年二月,双方达成妥协,匈牙利的马扎尔贵族获得同奥地利同等权利,但马扎尔人必须保证匈牙利留在帝国内,这就是二元制帝国。

的里雅斯特是奥匈帝国的造船中心和商贸海运中心。

曾经和威尼斯进行过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本地人后来主动向哈布斯堡寻求庇护,被纳入奥地利帝国,此后一直是奥地利的核心领土。

的里雅斯特其实有自己的方言,但是因为意大利人的增加,加上威尼斯共和国一时的强盛,意大利文化在欧洲的影响力等多重因素,导致说意大利语成为主流。

一战后,意大利以的里雅斯特说意大利语为由吞并的里雅斯特,就这样奥地利失去了统治五百年的的里雅斯特,这可真是自古以来的土地,由此可见奥匈帝国整体效率的低下和无能。

如今这座城市,还保留着浓厚的维也纳风格,说德语的民众也不少,只要奥地利政府在此地开始推行德语教育,怎么也不至于一战后奥地利变成内陆国。

而的后来的的里雅斯特也从奥匈帝国的明珠变成意大利一个平平无奇的城市。

由此可见文化影响力的威力,本来的里雅斯特是说本地方言的,但在长期和意大利诸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尤其是威尼斯)反而说起了意大利语,最后被意大利吞并。

这也是恩斯特要改造东非殖民地移民教育的原因,只要你成功塑造了移民的身份认同,以后东非殖民地就只有地地道道的“德意志人”。

现在的的里雅斯特直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857年就建成了直达维也纳的铁路。

背靠整个奥匈帝国为经济腹地,的里雅斯特成为奥匈帝国境内仅次于维也纳和布拉格的第三大城市

作为奥匈帝国第一大海港城市,负责帝国的煤炭供应和对外货物运输,同时是奥匈帝国海军的总部所在。

被称为“奥匈帝国的蔚蓝海岸”。彼时的的里雅斯特绝对是欧洲和世界上有数的大城市。

而到了意大利手中的的里雅斯特就变成了国境前沿,失去了经济腹地的的里雅斯特在后世意大利一众港口里毫无存在感。

甚至许多意大利人不知道的里雅斯特这个城市。

未来世界的人们只能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里知道,“原来欧洲还有过这么一个地方”。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的铁幕已经拉下。”——丘吉尔

……

恩斯特走在的里雅斯特的街头,现在恩斯特也算哈布斯堡半個女婿,正好可以拉虎皮在奥匈帝国境内搞些投资。

的里雅斯特就是恩斯特的目标之一,恩斯特打算在这里建设一个东非远洋贸易船队的中心。

虽然威尼斯和这里有功能上的重叠,但是恩斯特还是想把鸡蛋分开放在两个篮子里。

毕竟威尼斯和奥匈帝国现在算是两个不同国家了,如果商品从奥地利转威尼斯,会被意大利政府多收一次税。

所以造船厂依旧留在威尼斯,而船队直接换地图到的里雅斯特发展。

选择的里雅斯特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是为了向东非殖民地输入人口。

白人移民问题一直困扰着恩斯特,普鲁士境内的德意志人很难被忽悠到东非去,学历高(相较欧洲其他地区而言)是其次,现在普鲁士蒸蒸日上,机会多,选择去海外发展都的都少。

那些前往美洲搏一搏的德意志人,一个是美洲开发早,环境好。另一个原因是在普鲁士混不下去了,这里面很多人都是罪犯,流氓,被普鲁士政府记录在案,当然不排除一些想发财野心勃勃的人。

而这两种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不是东非殖民地需要的,收到东非也会威胁东非殖民地的稳定。

而奥匈帝国就不一样了,从他成立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再走下坡路,国势滑落,而且工业化程度不高,民族矛盾严重,这就给了恩斯特挖墙脚的机会。

奥匈帝国的人口仅次于沙俄和德意志(已经被排除在德意志之外),而且民众的受教育水平远远比不上德意志,也就比沙俄强一点,大字不识的农民那是相当多。

没有学识的农民就意味着可以通过教育改造其文化认同,这正是东非殖民地需要的优质移民。

未接受过教育的农民,在任何时代其繁育后代的能力是最强的,而奥匈帝国的土地又不可能凭白增加,加上奥匈帝国境内贵族的盘剥。

这些农民要么进城务工,但明显奥匈帝国的工业消化不了这么多人口,而且城里的黑心工厂不一定比种地容易。

要么选择起义对抗地方贵族的剥削,在保守势力强大的奥匈帝国,成功率基本为零。

最后是出走海外,到其他地区找就业机会。

和德意志那些上过学的民众不同,你要是和德意志人说去东非工作生活,他绝对会把你想成骗子,也只有雇佣兵和专门从事殖民活动的人才会去。

而奥匈帝国的底层民众,你和他说去东非,他可能会先问东非是哪里?

这个时候只要加大忽悠力度,把东非描绘成乐土,最后在找几个托劝说一下,反正你在奥匈帝国境内没有田地,也找不到工作,不如去海外拼一把了。

这些奥匈帝国的农民还是不比华人移民好忽悠,毕竟华人那是走投无路了,而奥匈帝国的农民勉强还能活下去。

如果再往前,还是农奴制度的时候,就更不用想了,毕竟农奴是贵族的私人财产,想从当地忽悠到移民就必须和当地的贵族打交道。

现在正好,农奴制废除不久,这些农民不需要贵族负责任了,衣食住行全靠自己承担。

手里没有土地的农民,只能选择继续给贵族老爷种地,问题是人口是不断增长的,而且生产工具的效率也在提高,种地要不了那么多人。

这时无地可种的农民只能进城给黑心工厂打工养家糊口。

大量农民进城寻找工作机会,而奥匈帝国的工业化程度又不太高,所以吃不下这么多劳动力。

恩斯特就组织公司的人在奥匈帝国各个城市打起了招工的名义,忽悠失业农民去东非发展。

不仅有工资,而且包吃包住,未来赚到钱还可以回到欧洲。

农业工人也是工人,恩斯特也不算说瞎话,包吃包住也是真的,不过住的地方还是要自己建,吃的也是从自己地里种出来的粮食。

至于工资,基本上聊胜于无,但确实可以攒点钱,什么?你说不够养家,那你可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鼓励全家去东非殖民地工作,这样你们一家人基本就吃喝不愁了了,而且殖民地还给孩子提供免费教育。

至于以后回到欧洲,那确实有可能,过个四五年还是有希望的,毕竟目前东非殖民地的商船,拉人只进不出,而且就那么几条。

而想通过其他国家的商船回到欧洲,一张船票的价格可不便宜,不在东非殖民地干个四五年攒不出来。

当前在东非发展,那你就只能养家糊口,发财是别想了。东非殖民地没有美洲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产业,不存在创业一说。

唯一有价值的土地,产权在殖民地政府手中,想像美国人在西部那样圈地建农场都不可能。

不过东非殖民地主动承担移民去往东非的船票,这点就比去美洲强了,毕竟美国政府不会主动给你掏一笔船费渡过大西洋。

去东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干的还是种地老本行,你去了美洲没有手艺榜身不也是去打普工么?而种地这可是你本身就会的,也没人能忽悠到伱,而且日子再差也差不到当年当农奴的日子。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