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当官记 > 251 【父子谋略】

251 【父子谋略】

说完一看时间,已经六点了,郎燕打来电话问多久到家,我没回答,问道:“你爸回家了吗?”

“回了。”

“我马上回来。”

急急忙忙收拾好,半小时就赶到了家,正好赶上吃饭。

郎一平最近在各行业搞调研,估计是为参加市委全委会做准备,先锋县今年出了“4.7事件”,这次市委全委会又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主要议题之一,注定先锋县会成为会议的焦点,他调研的目的也就是要掌握全县的基本情况。

我见他吃饭时比往日沉默了一些,有意说道:“爸,最近工作很忙吧?”

“是啊,市委下周就召开全委会了,目前的一些情况不容乐观啊。”

“也不是我们先锋县特有的吧,各地都差不多。”

他抬头问道:“你那里现在群众的思想状况怎么样?”

“很好,比以前稳定得多,群众的参与激情空前高涨。”

“我记得你们从镇上派了两个干部兼任村支书吧?”

“对啊,都是镇上的实力干将,不到一个月就把群众发动起来,制定了村民议事规则,村里的制度健全了,一切村务都上墙公示,阳光晒账。”

“这是很好的经验啊,阳光是最好的化解老百姓与党委政府矛盾的法宝……”他还想继续阐述,刘姨和郎燕一齐埋怨。

郎一平笑道:“不说了,家里搞的的则天政治,女人的天下。”

“你们白天人影不见一个,晚上好不容易在一起,还谈工作,是不是该自己检讨了?”郎燕现在是家里的绝对大熊猫。

郎一平宽厚一笑,对我道:“陆川快吃,我们书房谈。”

这正是我想达到的目的,今天必须把心中的思路说出来,趁着规划还没有上报市局,可以提前修改。

饭一吃完,我们就钻进了书房,郎燕乖巧的给我们一人泡了杯开水,她肚子微微有些凸出来,身体也一天比一天笨重。

“我来嘛。”我起身献殷勤。

郎燕大咧咧道:“没事,医生说就是要多活动。”

我在旁边安了一把椅子,拉她坐下,郎燕对我越来越有一种依恋,有了身孕,好像我成了她们母子的依靠。

“陆川,你说吧。”郎一平早看出我有事汇报。

我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经过这些天的思考,我感觉杨柳镇的规划有些局限性,不能完全发挥出全省试点镇的功能和作用,必须重新定位。”

“嗯,你说说思路。”他沉吟着,似乎也进入了思考。

“既然是全省的小城镇试点,而且是全吴德市仅有的一个,首先从战略地位上就得提到一个应有的高度:那就是全市第一!这是最起码的目标,也是基本目标。要达到这个高度,杨柳镇的开发就不应该单单考虑杨柳镇的问题,而是全市全县的问题,我想起码应该从全县的战略眼光来规划杨柳镇的发展吧?”

郎一平不易觉察的点了一次头,平静说道:“你说具体一点。”

“站在先锋县全县的角度审视,我们县目前总体来说还是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架构,虽然这些年引进了不少外来企业,煤炭产业比重也不轻,但各级领导真正的工作重心还是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上,全县近百万人口中,城镇人口不足三十万,换句话说,先锋县的城镇化率仅仅只有百分之三十,远远落后于全国全省的水平,我们现有的乡镇百分之八十都不具备统筹城乡的功能,农民和城市居民完全是两个概念,同一片蓝天下,过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这是先锋县的基本现状。”我说得兴奋,忍不住低头喝了一口水,抬头看他很期待我继续说下去,知道他也曾经思考过这些类似的问题,心中就更有底气了,“现在把杨柳镇定为全省试点,说明省委或者中央的思路就是想在农村探索出一条以小城镇建设来统筹城乡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农村一体化发展模式,这是我对试点的基本判断。”

“没错,省委就是这个意思。”他点头肯定。

“翻开先锋县的乡镇分布图,看看临江镇和杨柳镇像什么?哑铃型!先锋县要发展,要跟上全国城镇化发展步伐,完全可以实行哑铃型发展战略,以临江镇和杨柳镇为依托,全面带动先锋县城镇化发展。杨柳镇有这个优势也有这个条件,明年巴渝高速就要动工,加之吴锦高速,杨柳镇相比临江镇而言,在交通位置上占了先机,如果把杨柳镇的开发纳入全县经济发展的另一极,就能实现先锋县经济的两翼齐飞。”我热切的望着他,郎一平听着,不由自主离开了椅子,在屋子里来回度着步。

“爸……”郎燕想开口催促,我立即阻止她,郎一平还在思考。

过了一分钟,他停下脚步,说道:“思路很对头,以杨柳镇现有的经济总量和未来的发展速度看,完全可能成为先锋县第二个经济发展的引擎,工业园区的建设就是循着这个思路放在杨柳镇没有放在临江镇,要实现以小城镇统筹城乡的思路,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光有城市不行,就业问题,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都必须依托产业的大规模可持续发展。你再说说杨柳镇该怎么搞?”

“对杨柳镇发展的思考,我初步是这样想的:打造优质的人居坏境,集消费购物、娱乐、产业集聚为一体,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在农村,通过新村建设,依托项目,最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郎燕插嘴道:“你说得好复杂,好像说天书一样。”

我解释道:“简单的说,就是强化城镇改造,增强城镇的辐射和聚集能力,在广大的农村,加快道路、养老、医疗、学校等硬件建设,有条件的村可以实行农房统一规划,集中安居,政府加大公共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农民不用进城就可以充分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上学、医疗保障、生老病死的照顾等等一切政府福利,公民权利的平等化。中国的特殊情况,不可能让所有的农民都涌进城来,城市也不可能容纳这么多人,迟早会在农村就地消化,这样就可以实现乡村城镇化。”

“资金从哪里来?你思考没有?这是一笔天文数字。”郎一平一语中的。

我一天思考下来,心里已经认同了古震的“借地生财”思路,以城镇开发所得收益,反哺农村,听他一问,不慌不忙的回答道:“资金就是一条:借地生财。调整杨柳镇城镇整体规划,在原有的六横九纵的基础上,以竹溪河改造为中心,拓宽两岸的城市规划面积,现在的规划面积为十二平方公里,新规划可以达到十七平方公里,在竹溪河两岸搞土地开发,建楼盘,所得的土地收益和税收等,除了用于城市的功能建设外,百分之六十可以拿来反哺农村,如果再争取上级的新村建设资金,加上村民的投工投劳,分期分批规划、实施,就可以逐步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

郎一平听得眼睛一亮,夸奖道:“不错,你在这短短几个月能有这样的思路,不容易啊,关于城乡统筹实现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这可能是中央领导也在思考的问题,中国太大,情况复杂,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应该允许多种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们县委目前也还没有研究过,思想超前,能不能这样干,我现在无法给你明确答复,要看这次市委全委会有什么新的精神,如果市委有这样的动向,你就可以大胆的先在杨柳镇搞起来,改革嘛,小平说过,‘摸着石头过河’,这件事前所未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东西,就得改革创新。”他越说越兴奋,对我说道,“你回去搞一个方案来,粗一点也没关系,关键是要把线索厘清,我找洪书记汇报汇报,全委会结束,我们县委常委会就这个问题作一次具体研究和讨论,你利用这段时间,搞一个具体的东西来,越具体越好,包括一些项目都可以列出来,在常委会上作一次汇报。”

看起来他是初步认可了,心里很高兴,问道:“调整规划的问题……?”

“调,我给王文刚招呼,叫他把局里最得力的人都派到杨柳镇来,重新规划。”他笑道,“陆川啊,你这样一搞,杨柳镇的城区面积已经超过县城了啊,这在中国可能也是很罕见的了,那不是哑铃型了,而是一大一小的两个拳头,再过几年估计会有人建议搬迁县委县政府了。”

郎燕得意道:“这样不好吗?陆川搞好了也是你的成绩啊,老爸,我发现你说话有些酸溜溜的。”

郎一平爽朗的大笑着,他这不是酸溜溜,而是有些得意,如果我这一锤子下去成功了,市级班子里迟早会有他的位置。

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他怎么可能嫉妒呢?(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