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当官记 > 317 【成功案例】

317 【成功案例】

我坐在古震的车里,一路感慨良多,想起郎一平那么强势的人物,见了洪常青也是点头哈腰的,当官真他妈不是人干的事,虽然收入多一点,但那也是提心吊胆啊,现在我有点理解有些人为什么在台上那么嚣张、对下属那么苛刻了——一切都是一种心里补偿作用在作怪,对上点头哈腰,对下作威作福,这叫压力转移呼叫!

进了平安村,汽车停放在村委会前的篮球场里,下车就可以看到三楼一底漂亮的村委办公楼。篮球场外是乒乓球台、各类健身娱乐设备。

洪常青感兴趣的看了村支两委的不锈钢吊牌以及一旁的运输协会牌子,点点头说道:“这村委办公条件不错啊比一些乡镇党委政府强多了。”他默念了一遍“平安村”,问郎一平道,“这里是不是去年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村子?”

“是。”郎一平指着外边说道,“那边就是工业园区。”

“现在群众的情绪怎么样?”

“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工作非常支持,村子的面貌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我们先锋县第一批试点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洪常青高兴的说道:“很好嘛,变坏事为好事,老百姓对我们党委政府有误解,只要我们方法对头,工作做到位了,真心实意的为他们谋利益,群众最终还是理解和支持我们的。”

“洪书记说得很对,我们抓住‘4.7事件’矛盾的化解,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好一个班子,尤其是村支两委的主要负责人;二是推行民主治村、民主管村制度,一切大事群众说了算;三是抓村容村貌的规划建设,产业项目的建设,群众有了奔头和希望,人心自然就齐了,村委的威信也大大提高……”

正说着,宋金刚来了,他是来请大家吃午饭的,郎一平介绍道:“洪书记,这就是平安村的支部书记宋金刚。”

宋金刚哈着腰道:“洪书记、郎书记,我们工作没做好,多批评。”

洪常青哈哈一笑,指着郎一平笑道:“是不是他爱批评人啊?我可要表扬你啊,工作干得不错。”

宋金刚一张青脸顿时成了猪肝,点头也不是,不点头也不是。

大家都知道洪常青的开玩笑的,只有宋金刚不明就里,嗫嚅道:“郎书记很好,也没怎么批评我们,要求严格是对我们负责。”

洪常青哈哈大笑,随着宋金刚指点的方向出了村委院子,直向孔四狗家去。

孔四狗家的院子里已经摆好了两桌酒菜,既简单又精致,很有农家特色,这是我们特地从城里请来的大厨搞的几个特色菜,洪常青一看,喜动颜色,一人坐了一方,龚秘书长和古震坐了一方,其余郎一平、苟大全、薛秋阳、金鑫、孔四狗等在第一桌坐了,我和卢秘书、两位司机以及黄尘中、宋金刚等坐了第二桌。

洪常青问了孔四狗一些村子里的情况,他是想通过这位“村民”了解平安村的实际情况,孔四狗实实在在把情况介绍了一遍,效果比我们有准备的汇报材料还好,孔四狗从村委班子、村民议事、村民建房、村貌改造、各种公共设施建设、致富项目建设等等都一一作了回答,加上龚自成在一旁的敲问,让市委的两位领导对先锋县委和杨柳镇党委抓新村建设的力度和思路都有了全面的了解。

说完后,洪书记对郎一平满意的说道:“看来你们县委是有思想、有魄力的,平安村能建设成目前这个水平很不容易啊,短短一年时间,天翻地覆,不但房子修好了,道路宽敞整洁了,最关键的是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和村支两委在思想上、行动上都统一起来了,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村务公开是个好东西,你们搞一个材料上来。自成,”他对着龚秘书长说道,“你叫市委办公厅以《决策参阅》发一期简报,推广平安村的经验。”

龚秘书长答应了,随即建议:“洪书记,是不是叫政研室老刘他们下来住几天?”

洪常青沉吟了一会,“可以,你安排。”

他们在第一桌谈工作,我和黄尘中极力巴结卢秘书和两位司机,他们见领导高兴,对我们也很客气,这些人很会看脸色行事的,如果洪书记这时候脸色不虞,他们同样也会冷淡我们的。

午饭后,宋金刚领着大家参观了村子和民居,今天外来游人很多,家家院子里爆满,都是农家饭菜、当地烧酒,麻将桌摆在院坝里。

“像这么一天每家有多少收入?”洪书记问。

宋金刚回道:“平均有一两千元收入,多的四五千。”

“不少嘛,村民的主要收入就是接待游客吗?”

宋金刚摇头,“我们平安村有七十多户从事运输业,每年的收入都在十万左右,”他指着几户房屋建设比较好的说,“这些农户都是搞运输的。”

他和龚秘书长兴致勃勃看了一圈,一路和郎一平苟大全交流看法,宋金刚引着他们到了集体搞的蔬菜大棚基地,介绍道:“洪书记、龚秘书长,这是我们平安村集中流转的五百亩土地,成立了绿色蔬菜生产公司,主要以钢架塑料大棚生产绿色有机蔬菜。我们村一共三千一百三十五人,除了搞运输的几十人和部分在外面搞手工、基建的青壮劳力外,还有大部分留在村里,村子里这部分人一些搞旅游农家乐,其余的人就没什么事干了,我们通过村民议事,用集体经济建起了这七百五十个大棚,安排了村子里的剩余劳动力,大家在这里打工,按劳付酬,这样就解决了所有人的就业问题。”

洪书记关心问道:“你们技术从哪里来?”

“我们派人到陕西杨凌培训了十名技术员,又聘请了县农业局蔬菜办的农艺师作技术顾问,常年负责这里的技术指导。”

“好啊,村民不出村也能挣钱了。”他笑着和龚自成说道。

龚自成附和着说:“平安村的人居住境、就业状况、村民收入与吴德市郊区差不了多少,平安村更具说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大。”

洪书记举目一望,一溜整整齐齐的白色蔬菜大棚在春日的暖阳下极具庞大的气势,点头说道:“这里产业发展、村民的就业解决得很好,很有代表性,这是我们吴德市先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郎一平、苟大全、薛秋阳笑意满面,洪常青的肯定显然是他们的最高奖赏和荣誉。

回到村委,宋金刚叫狄秋韵把所有办公室打开,村民议事厅、调解室、团委、妇联、阅览室、技术培训室……一应俱全。

“组织机构健全、阵地建设一流,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这就是洪书记的评价。

最后来到运输协会办公室,四周墙壁是协会组织机构管理图、学会会员分布图、运输业务图表等,办公室里有名女子正在电脑前*作,洪书记很感兴趣,问道:“电脑在这里有用吗?”言下之意是摆设。

宋金刚吩咐女孩道:“小高,你把资料调出来洪书记检查。”

女孩打开电脑,这里建有杨柳平安运输协会网页,协会信息、动态、会员情况、运输业务分析、信息交流平台、平安小桥村民议事投票站……等等,栏目清楚,内容翔实。

卢秘书很能领会领导的意图,说道:“信息交流平台交流什么?我看看。”

说罢他坐下来用鼠标一点,原来是各会员和协会联系业务的交流平台,一名叫孔朝中的会员正在申请运输任务,卢秘书急忙让开,那名叫小高的女孩输入了一个指令,表示已经给了对方运输任务。

洪书记看得大为感叹,“不容易啊,一个村的运输协会做到了这样现代化、信息化,大大节约了成本,信息传递也及时。”问小高道,“你们的业务信息从哪里来?”

“我们与杨柳镇的二百一十七个单位建立了信息联系,他们有运输要求就从网上给我们传过来,我们及时通知会员就行了。”

“协会目前有多少会员?”

“一百一十六名。”

洪书记对宋金刚说道:“值得肯定!值得推广!”

宋金刚回道:“蔬菜公司开始生产后我们也准备建这么一个信息交换平台,和县城、吴德市各大农贸市场、超市联起来。”

洪书记高兴道:“好,市里有什么不好办的,来找我或者龚秘书长。”

宋金刚满脸堆笑:“谢谢洪书记关心。”

兴高采烈看完平安村阵地建设,洪常青、龚自成等准备离开,走到车前,他对郎一平说道:“这样的村越多越好,你们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搞一批出来,这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

郎一平立即答道:“我们一定按你指示办,回去就行动。”

我们送二位领导上了高速公路,直到眼睛余光的尽头才一起回到杨柳镇,我安排他们在会议室歇息、喝茶。(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