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当官记 > 441 【扮猪吃老虎】

441 【扮猪吃老虎】

他竖起大指姆,“厉害,我不如也。原来在部队,兵哥子没事就赌喝酒,人人年轻,都能喝个半斤八两,醉的时候是一塌糊涂,但也把酒量锻炼了出来,回到地方就很少有对手了。”他说得十分自豪,言下之意,我以前是没遇到他这样的对手,所以没喝醉。

我也不申辩,叫小妹拿了两个小碗来,他一见眼睛一亮,笑道:“痛快!”

小妹斟满,我说了声“请!”先干为敬。

喝了三碗后,我见他脸上毫无酒意,真心佩服道:“杨厅长果然海量,中国自古以酒论英雄,如果是在战争年代,一定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将军。”

他哈哈一笑,“你也不差,想不到陵水县还有陆书记这等人物,我们再来三碗?”

我点头,“好!”

小妹立即倒酒,大家睁大了眼睛在一旁看,古震笑着点头,看来他希望的就是达到这种效果。

“礼尚往来,这次我先。”他颇有点古时候豪侠之风,喝酒忘了自己领导的身份,人人在他眼里都成了酒友。

但是,如果你认为杨厅长只是喝酒求醉的莽夫,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把三碗干完,他说了一声“够意思”,挥手叫小妹再满上。

古震对我使了个眼色,我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一人至少喝了一斤半,于是站起来说道:“杨厅长酒中军神,陆川佩服,这一碗我敬你。”

“好。”

我们分别把酒碗喝干,杨厅长哈哈一笑,“今天痛快,男人喝酒就应该这样,用碗喝。”

古震回道:“也要有量才敢这样说啊。”

他看着古震摇摇头,说道:“古老弟虽然身家过亿,不能喝酒未免是一种遗憾,可惜。”

“不可惜,看你们喝酒也是一种享受。”

“不同,大大不同啊。”他话语多起来,“你别看我们喝酒,好像是一种男人之间的竞争,其实也是喝一种文化,和肖省长搞收藏一样,而且喝酒很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他对着我说,“像陆书记,外柔内刚,刚柔相济,肚里有乾坤,表面不张扬,做朋友可以成为良友,打仗可以运筹帷幄、也可以带领士兵冲锋陷阵。”

“杨厅长过奖了。”

他摇摇手,说道:“刚才肖省长说得很对,一个人要修身养性,尤其是领导干部,但是,搞修养也不是一味的克制自己,克己复礼。在中国,酒文化是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子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如果不喝酒,怎能体会到中国酒文化的精髓?庄子那种遨游四海,展翅九万里的宏伟气魄?”

古震接道:“这话不错,我就是一个特别不喜欢被束缚的人,一个人自由惯了,总喜欢遨游在自己的自由世界里,这比什么都畅快。”

“不瞒你说,我是通过喝酒了解人性,认识朋友,平时大家清醒的时候爱戴面具,看不清楚,一喝酒什么都藏不住了,所以很多领导在酒桌上温文尔雅、浅尝即止,就是害怕暴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他对我说道,“你别惊讶我说这些话,从部队到地方,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开始很不适应,大家说话都是说一半藏一半,包括我的下属,往往你搞不懂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嘿嘿……酒桌上一喝,什么都显原形了。”

我点点头,颇有认同感,第一次见到高级别的领导喝酒这样豪气,说话这样直爽,很对脾胃。像洪常青,分明酒量不错,可每次喝酒都是遮遮掩掩,感觉就很虚伪,通过贾春花、唐倩倩一事,本来面目便彻底暴露无遗。

但是,像杨厅长这样大碗喝酒的高级领导,恐怕在中国官场是绝无仅有的了,平常在乡镇、在农家可以见到这种喝酒法,到了地厅这一级官员,还是头一次见到,以前连说也没人说起过。

杨厅长和我又干了一碗,得意的笑道:“我们这样喝茅台,如果周总理泉下有知,恐怕也会拍案而起,骂我们牛饮,糟蹋圣人。”

古震凑趣问道:“这话里一定有什么故事?”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茅台镇的时候,干部战士用茅台酒洗脸洗脚,周总理见了十分生气,骂干部战士们糟蹋‘圣人’,其实这中间是有典故的,三国时,曹*当丞相,一天,尚书徐邈在家喝酒醉了,正好曹*派人叫他进朝议事,他躲避不及,灵机一动,对使者说道,‘请回禀丞相,臣正与圣人议事,不得功夫。’来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回去原话复命,曹*一听‘与圣人议事’,也稀里糊涂,以为真的有什么圣人,不敢再问,于是酒就和‘圣人’扯在了一起,‘圣人’成了酒的别名。”他说得兴起,继续滔滔不绝,“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真正的说来,酒文化就是第三类,‘酒以成礼’。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的实质是儒家文化,真正核心就是儒家文化的‘德’……”

我曾经给全县干部讲过什么什么官德,也是从儒家文化讲起的,他今天从酒文化讲到“德”,这还是十分新鲜的论述,忍不住问道:“杨厅长看来对酒很有研究,能不能说说,让我们也开开眼界?”喝一点酒然后让对方滔滔不绝,这是酒桌上拉近和对方关系的最大诀窍,古震怂恿我今天和杨厅长喝酒,估计本意就在于此。

果然,杨厅长见我感兴趣,噼里啪啦说了下去:“李白挥毫、文君当垆、贵妃醉酒……这些听起来很精彩的酒故事、酒传说,还有酒工艺、酒具等都是酒文化的内容,也有些人拿这个到处炫耀,自以为懂一点知识,其实,真正的酒文化核心内容不在于此。李白挥毫、文君当垆、贵妃醉酒……都不是酒文化真正的内涵,最多不过一些酒故事而已。中国酒文化核心最大的一个要素就是儒家文化中的‘礼’和‘德’,‘德’是核心,‘礼’是‘德’的一种表现。这个‘德’我们可以暂时简单理解为中华民族所有优秀的品德。从某种意义上讲,酒其实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独一无二的综合载体,它通过酒这种载体,‘礼’这种形式,向国人以及后人传承道德文明。‘德’就是忠、孝、节、仪。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一些礼仪、礼节延续至今。如,中国大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三巡’的习惯,无论待客还是朋友小聚,首先是要通喝三杯,然后再来些别的花样,这是一种不成文但力量强大的礼仪。还有敬酒,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刚才我见陆书记敬酒就很注意这点。”

他看起来粗豪,心眼很细腻。我突然有种错觉,杨厅长似乎是两种面孔,表现出来的和真正的内心恐怕是有差异的,一个人真的能做到内外彻底分离吗?

他还在继续,“还比如古时候举行宴席,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转到主位,长者、尊者尝过过后其余人才能动筷子,等等,这些其实都体现了酒文化的礼仪要素。而这些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人在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酒桌上严格的遵守着长幼有序、以敬为礼。忠、孝、节、义等道德思想就是以这种形式耕织在人们的心里,代代相传。由孔子的思想演变而来的儒家思想倍受历代统治者推崇。因此,历代帝王在用酒祭天、祭地、祭日月、祭鬼神的同时,又增加了一项十分隆重的酒祭典——祭祀圣人孔子。作为国家行为的祭孔礼仪是在二千五百多年的春秋时代,孔子辞世,鲁国国君鲁哀公就开始祭孔,并用酒作为主祭品。唐宋明清日渐升格并达诸侯王规格,而选择主祭品——就是酒!而且必须是美酒佳酿,不然根本没有资格配享孔庙。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国家祭祀孔庙的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了?原因就在这里,传承中国五千年的道德文化,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强盛中华民族……”(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