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当官记 > 584【问计于民】

584【问计于民】

何文慧钦佩道:“陆县长这样大的抱负,这是我们先锋县老百姓的福气啊。”

我挥挥手,“小何,你别人为的拔高,我既然是一县之长,这些事自然比你们考虑多一些,但能不能做到就很难说了,这要靠你们在坐的诸位共同努力。”

这时候我们已经出了屋子,在外面找了个平地,大家坐在石头上一边等刘俊武一边闲聊、感慨。

张大勇一直呆在一旁,默默无语,我知道他心里还有隔阂,他不主动找我汇报思想,我自然不能去俯就,这是保持一个领导权威性的问题。

张大成向乡社会事业办公室负责民政的同志分派了工作,正在等县民政局的消息,汽车从县城出发到达李家乡需要三个钟头,李家乡到前面一个村需要一个钟头,现在是下午两点了,殡仪馆的车要四个钟头后才能到达,这里的交通的确是太存问题了。

韩三林被送走后,我们来到村委办公室。

刘俊武将村里的情况作了全面汇报,公式化、程序化,报数字,讲成绩,听得人生厌,特别是刚才发生了韩三林的事,这时候对这种程式化汇报方式就更反感。

“刘书记,你把材料交给小何,只说说你们有什么打算,目前还有什么困难?”我毫不客气的打断他的汇报。

刘俊武愣了一下,看了张大成一眼,张大成道:“就按陆县长的要求汇报。”

刘俊武嗫嚅了一会,叫了一阵困难,集中起来有四点:一是交通问题,二是水源问题,三是资源问题,“地上没有东西,地下也没有东西”,四是人心问题,强壮劳力跑光了,有些丢下老人跑,有些是举家外逃,“留下的都是跑不动的,不能跑的。”

“难道就没一点办法了?”我问了一句。

“陆县长,我汇报的全是真话,这里穷山恶水,猫不拉屎,想干什么都干不成。”他脸上很沮丧,的确像真的。

我把眼睛转向张大成,“你们乡党委政府的意见呢?”

张大成摇摇头,“这里的几个村,情况都差不多,刘书记汇报的问题我们都掌握了,办法很难想。”

肚子一阵咕咕叫,时间很晚了,我看他们实在是拿不出具体的办法来,这也不能怪他们,情况看了也听了,我自己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发展路子,于是问道:“该吃饭了吧?搞好没有?下来一次不容易,总不能让我们饿肚子吧?”

刘俊武嘿嘿一笑,“哪能呢?已经准备好了。”

我们吃过晚饭,我对刘俊武说道:“你去找十来个村民来,三十到六十岁之间,能说会道的。”

大家把我望着,我解释道:“既然我们这些肉食者目光短浅,想不出好的办法,我只好问计于民了。”

张志光眼睛一亮,点点头,他在乡镇工作了二十多年,想到这里的发展也是一筹莫展,“问计于民是一条好办法,尤其是这样的山区,历史上适合种什么,就一定适合继续发展。”

农户住得很分散,把人召集拢来不容易,今晚要熬夜才行。我对何文慧道:“你带小玲去洗脸睡觉,今晚就不用参加了。”

何文慧答应着,拉起韩玲出去了。

大家吹着闲话等人,我突然尿急,要去后面解决问题,冬天山里夜冷,而且伸手不见五指,张大勇自告奋勇拿起手电陪我出门。

“陆县长……”他说得畏畏缩缩。

“有事吗?有事就直说嘛。”

“我想汇报一下个人的事。”估计这问题已经在他心里憋了很久了,一直在犹豫,趁着这个机会,终于“尿”了出来。

我点点头,突然想起这乌漆嘛黑的点头有什么用,鼻子里“嗯”了一声,算是知道了,这虾子本性难移,做什么事都是算计来算计去,一点也不爽快。

“以前是我对不起你,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希望陆县长大人不计小人过,大人大量……”

还好,他没像马晨光跪下磕头,这里到处是碎石,磕头肯定把额头碰出血。

“你还记着啊,我都忘了,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

他愣住了,沉默了一会,大约在分析我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特别是后一句,模棱两可,是真的忘了呢还是要他主动交代做了哪些对不起我的事呢。

其实,那些十年前的事我真的没兴趣再计较下去了,只要他认个错,表明态度,我是可以原谅的。

“老张啊,我们好歹同事一场,我这个人只记恩不记仇,你别想那么多嘛。”

张大勇突然有些感动,“谢谢陆县长,我很久都想当面给你认个错,一直没机会……我知道自己这个缺点,想改……”

“知错就该还是好同志嘛,说罢,你个人有什么要求?”

“陆县长,我在李家乡工作已经十二年了,爱人身体一直不好,小孩也上大学去了,情况很具体,我想回县城工作。”他急忙声明道,“我不是想要什么位置,安排什么职务我不要求,只要能回机关工作就成,这样对家庭有个照顾。”

“嗯,我知道了,你好好干,现在没到调整干部的时候,目前市委冻结了一切人事调动问题。”

“谢谢陆县长。”

我相信,如果时机合适,他也会像马晨光一样跪下去。

刘俊武接近十一点才把人召集来,我把意思说了,这些山里的村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和县长交流,很局促、很犹豫,有话也不敢说。

我反复启发,叫张大成把身上的烟掏出来,“咱们今天开的是村民建议会,叫你们张书记共产共产。”

张大成老老实实把身上的两包云烟掏出来,挨个散了一支。

香烟一烧起,气氛就开始活跃起来,两个人带头发言,一问才知道是两个小组长。

发言不着边际,也学会了刘俊武那一套,报喜不报忧。只要有人说话就是好现象,我没有干涉,由他们说。

完了,第二轮香烟又开始散发,张志光启发道:“分水村虽然山高路远,水源匮乏,但我看这里的土质、气候,种经济作物应该没问题嘛。”

“谁说不是呢?”屋角一位六十岁左右的村民咕哝了一句。

刘俊武喝道:“杨云开,要说就好好说,在一边日弄什么。”

我向他摆摆手,问道:“这位老乡姓杨是吗?姓杨好啊,北宋杨家将威镇边陲,民族英雄,杨老令公、杨家七郎哪个也不是孬种。”

“杨家将咋个不知?我虽然也姓杨,但不敢高攀。”这是个倔老头,刘俊武又想说话,我制止下来,杨云开继续道,“陆县长要了解这里的发展,是好事啊,可惜这么多年没一个县上的领导关心过这里,吃顿饭拍拍屁股就走了,没谁是真正想把分水村发展起来的。”

“这个老杨,几个月前县委薛书记才来过,今天陆县长又来,说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没有把分水忘了,他们都记在心上呢。”张大成半开玩笑半认真。

杨云开道:“我也没说陆县长不好啊?陆县长今天能请我们村民来开会,就说明他是想把我们分水村搞起来,我们都高兴啊。”

“老杨,能不能搞起来还要靠大家出主意,你们祖祖辈辈在这里,情况熟悉,希望能给我们提些意见。发展分水村不是我们说说就能搞起来的,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出主意、想办法。”

===========================================节日快乐(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