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仙枕奇梦 > 第九十四回,陈宝兄妹说王霸(下)

第九十四回,陈宝兄妹说王霸(下)

奢比道:“如此来,作为君王一定要好好地选择人才。ap.整理所谓‘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男陈宝叹道:“是的,国家危险就没有快乐的国君,国家安宁有没有忧愁的百姓。老百姓不能生活得安宁,国家就危险。能够让老百姓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国家自然就安宁。现在咱们的大王,总是急着追求快乐,却不耐烦好好地治理国家。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急着追求快乐,却迟迟不愿治理好国家的国君,不是真正懂得快乐的人。所以圣明的君王,一定先治理好国家,然后很多欢乐就可以在其中享受到了。只有那些昏君,一定要先急着追逐享乐,而把治理国家的事先放到一边,那么肯定忧患会多得数不胜数。必然到了身死国亡的地步才会停下来。就像夏桀王和商纣王,都是多么让人哀叹的呀!

想着要享受快乐,先要把值得忧虑的事情考虑处理了,才能得到安宁。想要拥有幸福,先要把可能导致自己伤病死亡的事情考虑预防一下,才能得到幸福。你要是不这样做的话,那么你想要得到快乐,却反而得到了忧愁。想要得到幸福,却反而得到了伤病死亡!

百里之地,可以取天下。这是不错的,难的是君王能懂得这个道理。得到天下的人,不是背着土地过日子。是按照一定的道理来生活的。只有那么一个人,土地又不会跟着这个人跑,他怎么就做了君王?他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那爵位俸禄安排得当,就足可以容纳天下的贤士其官职任务安排得当,就足可以容天下的能士了;选择善良的人,表彰他,任用他,就足可以让那些嗜利的人顺从了。贤士一心辅佐君王,能士都得其所用,好利之人都服从了,三者具有了那天下不就尽归己有。

奢比道:“你所的和姜太公对周文王所讲的差不多,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

男陈宝道:“姜太公对周文王讲些什么?”

奢比道:“周文王去渭水边请姜太公出山,见姜太公正在钓鱼,于是他问道:‘你喜欢钓鱼吗?’

姜太公答道:‘君子乐于实现自己远大的志向。一般人乐于做好眼前的事情。现在我钓鱼,就是很类似于他们。’

文王道:‘为什么有相似的地方?’

姜太公道:‘钓鱼如同君王拥有三种:用厚禄引诱人才,用生死的刑罚控制人才,用官职的升降任免来选拔人才。这就如钓鱼求得到鱼一样,这里面的含义很深,可以自其中感悟到大的道理。

周文王道:“我想知道一下这里面所含的道理。”

姜太公道:“水源深了,水才能流动。水流动了,鱼儿才能在水里生活。这即是自然之理。用细的钓丝,的鱼饵,就只能钓鱼。把钓丝弄粗些,鱼儿弄香些,就可以钓到中等的鱼。如果想钓大鱼,那钓丝一定要特别粗,鱼饵要特别多特别香,才能钓到大鱼。鱼儿吃鱼饵才能牵动钓丝,人才用了君王的俸禄,才会替君王出力。所以用鱼饵钓鱼,鱼儿会被钓取,用俸禄选人才,人才可以竭尽所能。把一个家里的财产送给人才,他可以帮你获得一个国家,把一个国家的财产送给人才,他可以帮你得到整个天下。’

文王又道:‘那如何马上去做,让天下归顺呢?’

姜太公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听了,马上就把姜太公请走当宰相去了。”

男陈宝听了道:“不错。能出此番深含哲理的话来,姜太公也真是人中龙凤。这样的人才能为周文王所得,无怪乎周家能取得天下呀!

一个国的君王,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有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就是王,天下去之就灭亡。商汤王与周武王,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夏桀王,商纣王,背道而驰,也怪不得他们灭亡。”

奢比道:“因为曾经失去,所以渴望拥有;

因为曾经痛苦,所以渴望快乐;

因为曾经空白,所以渴望缤纷;

因为曾经空虚,所以渴望充实;

因为曾经邪恶,所以渴望正直;

因为曾经残缺,所以渴望完美;

因为曾经幼稚,所以渴望成熟;

因为曾经霸道,所以渴望王道,,,”

女陈宝笑道:“奢比将军在作诗那?”

奢比道:“不是,我是在学会思考;因为我曾经做事不经大脑,所以渴望思考。”

男陈宝道:“你思考到什么?”

奢比道:“我们放在后方防卫粮仓的守军太薄弱了,如果敌军乘机偷袭,燃了粮仓,恐怕

我们就得断粮了。”

男陈宝惊道:“唉,你怎么不早思考呢!现在恐怕来不及了!”

果然,不一会,就有哨探来报,“报告总兵,粮仓处现大火。”

陈宝众人急忙出帐篷观看,只见东方大火,把天空都烧得通红。陈宝切齿道:“可恨可恨。”

奢比道:“待我带一队人马,赶去救火。”

陈宝道:“奢比将军要多加心。”

奢比道:“没问题,我一定救下火来,另外看能不能擒住放火的敌将,杀掉他以谢我心头之恨!”完率了两万精兵匆匆而去。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