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小霸王孙策 > 第二十九章 议取汉中

第二十九章 议取汉中

建安十三年正月十七日,梓潼太守府衙。

孙策与众将坐于堂中,听细作回报献帝御驾行至洛阳后停驻不发云云,孙策听毕后思索良久,问众人道:“诸位以为曹操此举为何?”

周瑜道:“如此看来,安定的刘备糟了。”

因大雪封塞,自建安十二年十月后西北便无消息传回,孙策虽然不清楚安定的战况如何,对于虎豹骑潜出长安千里奔袭之事亦一无所知,但是根据皇帝御驾的行止,他大约已经猜出了刘备的结局。周瑜的回答印证了自己的猜测,孙策长叹道:“如此,天下的诸侯又少了一家。”

贾诩感慨道:“用兵之道,行险则不败,用奇则不可胜。曹操深明此中意味,这番踏雪西征的胆识决断,实在令人钦佩,刘备败亡在情理之中。”

“能令文和先生由衷钦佩的人可不多。”孙策挥手令细作退下,“曹操年纪愈大行事愈发百无禁忌,行险用奇竟然假以御驾亲征之名,却不怕虎头蛇尾,失了皇室的体面威严。”

周瑜斟酌道:“曹操这些年从未以御驾亲征为幌子行征伐之事,此次除了为迷惑刘备而放出这样的烟雾,似乎还有其他的意味。”

孙策闻言剑眉一挑,道:“公瑾此话怎讲?”

周瑜不急不缓的道:“待兄长踏灭汉中张鲁,曹操扫平西凉马腾,南北开战势不可免。以当时的情形,兄长出兵不过三路:率益州之众出秦川,将荆州之兵向宛洛,领扬州之军攻青徐。兄长在扬州、荆州积累已久,势必以此二处为主攻方向,以秦川为侧翼呼应,进取天下。倘若曹操于战不利,遭荆州之兵攻陷樊城,或为扬州之军进据淮北,则此二处皆可长驱直入,径至许昌城下。所以曹操是在为与兄长的一战预先布局,未雨绸缪。”

贾诩赞同道:“建安元年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昌,一则因长安洛阳悉毁于兵燹,二则因许昌远离袁绍,民康物阜,人望安定。但转为南北对峙后,许昌则无险可守,远不如洛阳安全,曹操藉此迁都避祸在情理之中。”

周瑜淡淡的笑笑道:“如今曹操的颜面即是大汉的颜面,未及开战便迁都避祸这样有失颜面的事情终归还是要有所顾忌,所以御驾亲征云云,看似不着痕迹,却也不过是欺骗陇间愚夫愚妇的伎俩罢了。”

孙策闻言大笑道:“曹操既然这么看得起我,我实在不能辜负其一片殷殷之情,否则倒教他笑话我年纪愈大愈不长进,出息的浅薄了。如此,进取汉中一事,诸位有什么可以教我?”

“张鲁不过一介无能蠢物,整日装神弄鬼,画符验水,主公雷霆天降,必可一鼓而平。”诸葛亮进言道,“只是如今蜀中方平,人心安定未久,在下以为不宜如此大动干戈,主公是否考虑暂缓?”

自张纮故去,孙策调诸葛亮总督两川民政庶务、钱粮刑狱。益州征战方息,人口凋零土地荒芜,貌似富庶实则疲敝,孙策虽逼迫蜀中士族缴纳钱粮以殷实仓廪,但此时的急务仍是恢复生产安定民心,如此益州在与曹操开战时方不致成为后勤的拖累。

听到诸葛亮的谏言,孙策不禁颇为踌躇,于是看向贾诩,请教道:“文和先生以为是否应暂时缓议?”

“孔明通晓政务,所见自有其道理,在下难以评断。”贾诩捋须道,“不过在下是个不安分的,只能向主公谏言战事。在取汉中一事上,在下以为主公可借由张鲁谋士杨松之力。”

孙策闻言笑道:“杨松?就是那文事不通,武事不畅的蠢物?此人贪图贿赂,爱财如命,张鲁竟引为肱骨,实在匪夷所思。”

“张鲁未必不知道杨松收受贿赂,贪图钱财。”贾诩款款言道,“杨氏是汉中士族高门,根基深厚,杨松是这一代的领袖人物,张鲁借五斗米教占据汉中,要稳定政权,对杨松的势力不得不有所倚重,加之如此出身的官吏,如果清白如纸,必然另有图谋,反而更加可怕,倒是贪渎之辈,看起来可控一些。”

孙策点头道:“这样看来,张鲁倒也不是无能蠢笨之徒。”

“终究还是蠢材。”贾诩不屑的道,“张鲁的无能蠢笨在于其政治智慧极为有限,否则不至于如今杨松治政,其弟杨柏掌军,杨氏势力深入汉中各个角落,盘根错节,动弹不得。若论手段权谋,十个张鲁也不如一个杨松。”

孙策心中暗自惊叹,想不到杨松竟然颇有政治手段,倒与自己的印象不同。

贾诩察言观色,笑道:“主公不必如此惊讶,自古权臣即是能臣,奸相必为贤相,至于臣子擅权篡政,威逼君上,应咎于人主无能。”

孙策点了点头,接着道:“孔明精于做事,文和巧于做局,两位皆是谋国之言。如此倒教我难以决断了,不知公瑾以为当如何行事?”孙策又看向周瑜。

周瑜沉吟了片刻道:“小弟以为文和先生与孔明之议皆可行。汉中为蜀中门户,岂有不取之理,但是兵法有云:军士疲敝,必厥上将军,所以暂作修整也是好的。”

孙策笑骂道:“公瑾,你这番回答同没有回答有什么区别,小心我治你推诿搪塞、尸位素餐之罪。”

周瑜笑道:“兄长莫急。小弟虽然以为应当休养士卒,但是不宜超过今年夏初。”

“此时距夏初至多不过三个月。”孙策笑道,“公瑾居然责我心急,依我看是你太过心急了。”

“并非小弟心急,而是小弟担心马腾支持不过今年冬天。”周瑜沉声道,“马腾一旦败亡,曹操对汉中岂能无染指之心。汉中关系兄长进图关中平定陇右,实在拖延不得。”

孙策问诸葛亮道:“孔明以为公瑾之议如何?”

“在下此刻若再执意暂缓,日后史书之上‘贻误战机’四个字委实受不得。在下自会尽力筹措粮草辎重,以供今夏战时之需,这一节主公不必担心。”诸葛亮苦笑道,“不过在下仍要多嘴一句,自古‘兵荒’二字相连,蜀地既遭兵火,必遇荒年,值此用兵之际,粮饷虽然紧要,但是不可不顾民穷财尽之苦。秦鉴不远,万望主公明察。”(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