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古镇赊店 > 第十二章何庙农会

第十二章何庙农会

三月二十八到了,快到何庙赶回去!赊店各商家都在传说,各自做着赶会准备。

何庙春交会,兴起于明朝英宗年代。相传明英宗朱祁镇北征蒙古,土木堡一战被俘。由朝中其弟朱祁玉暂代理,后正式登基做皇帝,对原其兄朱祁镇的人马清理迫害。皇嫂何娘娘,在宫女太监护卫下,逃出皇宫,一路南下辗转奔波到了赊店南,藏于民间。得当地有一道士相助,没有被朱祁玉人马搜到。何娘娘许下誓愿,如将来能回宫,将在此重修庙宇如皇宫一般,请老道做主持。后来。未等到朱祁镇复辟病死何庙,葬于小庙东北侧。即现在人们说的何娘娘坟或娘娘坟。朱祁镇复辟后,何娘娘原带宫女太监回朝秉明以上之事,朱祁镇感慨万千,念何娘娘曾许誓愿,就派太监带银子去建庙。当地官员不敢怠慢都来相助,将原来小庙扒掉,在原址上扩大为三十亩,盖起一座皇家庙观,为纪念何娘娘命名为何庙。

那何庙却是宏伟,非寻常可比。整个地基全部填高,比周围地面高一丈,三间挑檐大门,门前二丈用青石砌起,方陆丈。迎门用青石做梯共十层。进入大门是三间大殿,内敬一匹白马是当年何娘娘所乘骑。两边是钟楼鼓楼,后面两边是东西厢房,东厢房绘的是二十四孝图,西厢房绘的是龙爪熊氏女、对倒磨研等图案,叫人尽孝向善。大殿坐落在高五尺的台基上,大殿东西长八丈深三丈,挑檐琉璃瓦黄绿两色为主,走兽花脊,内有八根木柱将殿撑起,地面铺石板。内敬泰山爷黄飞虎神像,威严无比。殿前方阔百丈,两边五级台阶。台基正中,立一玉皇大帝石碑。从大殿两侧上后边正对大殿是奶奶殿。内塑何娘娘象。门前右侧有血柏一棵,胸围五抱,相传是何娘娘所植。庙右侧有厢房是道士会客居住的地方。奶奶殿后是菜地,约有十亩,有一水井供道士吃水浇菜。庙大门外百丈有戏楼一座,供平日演戏观看。整个庙院布局严谨,气势宏伟。方圆几百里没可比者,一派皇家庙观气派。

何庙建成后,因这里处于南北交通要道,是自陆路进出赊店的必经之地,这里人口慢慢多了起来,庙西侧大路旁形成几家饭店旅店,供香客过往商人吃饭住店。为纪念何娘娘,每逢娘娘忌日农历三月二十八为春交会日,唱戏五天,会期后来发展到十日,周围几百里的人都来赶会进香经商,有来自汉口、襄阳、界首、许昌、西安等地的。

往年三月二十日左右,赊店商家陆陆续续到何庙,前前后后能去二百多家,加上外地的商家有五六百家之多。何庙村上,从南到北到处都有卖东西的,卖五金杂货金货的在庙周围,卖农具的占地大,集中在西北油坊麦。何庙各家都住满了人,有亲戚朋友来赶会烧香的,有各路商家来经商卖东西的,最多时达十万之众。今年,由于天旱遭灾,正在灾荒,赶回的人少多了,只有往年的五分之一。

中午时分,叶县香火社在聚客楼吃饭,突然宋七头痛头晕,一会儿全身发抖,昏了过去。众人大慌,忙抬到庙里找宋老道。宋老道是叶县人,叶县香火社到这里进香这是原因之一。宋老道自武当山而来,自小在武当山学艺除武艺精湛外,还精通医术。在何庙周围颇有名声。特别是谁如果得了蛇蛋疮找宋老道在疮附近画一个白鹤,不久就好了。宋老道一看是本家宋七,也不敢怠慢,认真把脉良久,又看一下舌苔,脉迟带寒象,舌苔黄带热象,一时拿不定主意,忙取出针来在人中、十指尖、耳尖处放血,合谷、足三里处分扎四针。一会儿,宋七慢慢苏醒,但头昏头疼依然,身体发烧浑身软绵绵的。宋老道开一药单,叫人到外面“中得明”店取药。药熬好后宋七一喝,到嘴边就吐,药无论如何吃不下,这可怎么办呐?

第三天,和宋七住在一起的江才也得病了,病症和宋七差不多。人说“中得明”店的司药的也得病了,富盛堂药店的伙计也得病了,枣阳来的客商也得病了,村里有人也得病了。传说已有一百多人得病,有病的人越来越多大有蔓延之势,赊店街上也有人得病。

赊店药业香火社仁发奎社长刚从关外回来,他去那里商谈收售药材之事。任社长是“广河堂”药店的掌柜,他原是“富盛堂”的药把式,擅长制药、选药,曾拜异人为师学习针灸,号称扎针先生。自小在“富盛堂”学相公,二十岁时掌柜看他能干,将女儿许配给他。后另立门店单干,因善于经营很快成为药界佼佼者。因为人忠诚老实急公好义热心大家事,在“富盛堂”老掌柜推荐下,被药界同行五十六家,公推为药界香火社社长,每遇大家之事他总跑在前头。

仁掌柜这次去关外,实在既惊险又有趣。这次他们为能收到好的药材,他们从张家口向北走过三百里沙漠,直到库伦。库伦是个边塞小镇,内地去的不多。几间门店冷冷清清。他们住下几日后,赶上场,陆陆续续来了几群蒙古人,带来了不少药材毛皮,他们不卖只交换,幸亏仁掌柜一伙儿来时带了不少盐糖布,给他们交换,收获不小,一连几日,几家药店分别收了几车药材,雇当地驼队往回运。每家一个驼队,浩浩荡荡一路向南。

两日后,正在沙漠上休息喝水,突然一马队呼哨而来,将驼队围了起来。仁掌柜几人惊恐不安,驼队的人悄悄告诉仁掌柜,他们是白羊山土匪,领头的是二当家齐二怪,看来我们这次要遭灾了。正说着,土匪下来几人,将仁掌柜几人绑了,蒙起眼,双手绑着拴在驼队后,赶起驼队就走。约走了三个时辰,天黑时,到一两山间,解开双眼。仁掌柜慢慢地看到,这里是两座山,他们站在东山,有几间茅房用石头垒一个寨,寨内可直通山顶,他们一来,土匪们纷纷出来看,。齐二怪喊:“大哥!快来看,肥羊来了!”

一个白面魁梧男子捂着嘴出来,齐二怪问:“大哥怎么了?”

“牙疼!别说了!”那大哥用手狠劲捂嘴。

仁掌柜看到此,说:“寨主!我略会医术,我能治寨主牙疼!”

“你会?”大寨主问。

“我会!”仁掌柜点点头。

“好!放开他!”大寨主命令道。

人掌柜被解开手放开,他走到一匹骆驼旁,取出针来,拿出一银针,说“寨主莫怕!小小银针,伤不到寨主!”

众匪一起举起刀枪,大寨主说“让他治!”

仁掌柜缓缓走到大寨主身旁,拉过大寨主左手,用针轻轻地扎入合谷穴,众匪都默不做声,瞪大眼看。仁掌柜反复搓捻几下,大寨主连带喜色,“不疼了!不疼了!”一连说了两声。用嘴反复咬了几下也不疼了。随即拱手拜道:“多谢先生!谢谢先生!”

“来人呐!快请先生到客厅坐!”弯腰施礼,请先生到客厅。仁掌柜到客厅刚坐下,看到从后边绑来一人,隐约听到后面房里有**之声。拉到客厅拱手对大寨主说:“大寨主!此人如前一样,已两日,夫人还痛苦异常!”

“拉出去砍了!”二寨主说。

“慢!”仁掌柜问;“敢问寨主,这是何人为何**?为何要杀他?”

“不瞒先生,内人已有病几日,痛苦异常,我等苦无办法,这两日整日整夜**不停!连我也急的牙疼了起来!兄弟们四处寻医,已来两人,都毫无办法。这个庸医,两日来方法使尽,夫人的病不见任何起色,越来越重了!”大寨主说。

“能让在下看看吗?”仁掌柜说。

“如此再好不过,喝杯茶再去!”大寨主说。

“救人如救火!快领我去!”仁掌柜说。

大寨主说:“若如此,先生快请!”

领着仁掌柜到后宅,进到屋内,看到一妇人在床上翻滚,鼻脸已发污,痛苦异常。仁掌柜拉过手,轻轻一付脉,脉洪大有力,显然是实证,肚大脸污,是结症,已有中毒之象。仁掌柜拿出针来,双腿足三里穴扎下,反复用针,一会儿,夫人肚子已有咕嘟之声,仁掌柜又一运针,声音更大,仁掌柜拔出针来说“快让夫人大便!”

侍女拿来一个大盆,夫人坐上一下解了一盆子屎,浑身轻松,再也不**了。

众匪一见,纷纷跪下,感谢救主母命之大恩。

任掌柜说“不必如此!再给你两样药,熬水服用,此病永不再犯!”

众匪千恩万谢,磕头不止。

白羊山众匪将众人一一解开,请入大厅,宾客招待,一连三日。仁掌柜对大寨主说:“我众人蒙寨主招待,已有多日,无奈我们已离家多日,众人都思家心切,望寨主放我们离去!”

“先生说哪里的话,既然先生愿走,明日送先生回去!”大寨主说。

第二天,白羊山众匪为仁掌柜一行,送水送粮,每家送黄羊两只,梅花鹿两只

仁掌柜送的更多。众匪敲锣打鼓欢送仁掌柜一行回去。

仁掌柜刚到家,去何庙药界各堂店掌柜,纷纷找他反映各堂店店员有病情况。街上有几家药店也来反映发病情况。仁发奎一听心想:

“得病的这么多,传染这么快,此事是大事,看来要爆发疫病,这可不是一家二家之事,若流行起来人人都要遭嚷,是一个大劫难,得找党总会首商量一下。”

任发奎也顾不得休息,急忙找到党总会首,党总会首正和林会首玩会首等几个人在商量,见他来说:

“你回来得正好,正要找你商量,从现在情况看是疫病流行,将是一场浩劫。人常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我辈经商之人不能置身世外,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早控制这场疫病灾难。我组织各家商户捐银,你们药界各家要捐药,坐堂先生到病区诊病,能救一人是一人,尽快消灭疫病,让大家躲过此劫。”

林会首说:“为救灾舍饭大家已捐银,何况现在厘金局厘金一码码加,各商家怨声载道,再让捐银恐怕难了!”

党总会首说:“百姓有难疫病流行,官府无暇管此事,我们不管谁管,能看着百姓遭禳吗?再捐一点银恐怕还不伤什么?”

几个人都说:“中!各会馆、各香社组织各家再捐银!”

仁发奎说“中!我回去组织各家药店捐药,动员各药店先生到何庙去诊病,赶快把疫病控制着。”

任发奎回去到各家药店一说,各店掌柜纷纷说:“中!别说各家商铺捐银子资补,就是不补,我们开药店的,以治病救人为上,现今疫病流行百姓有难,理应捐药出力。”

有的说:“只要党总会首和你发话,让我们怎么办就怎么办!”

大家立即行动派坐堂先生到何庙去。

各店坐堂先生到何庙一看病人,是热症吧脉象迟,是寒症吧舌苔黄,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写了一个药单,病人吃药时一喝就吐,无论如何喝不下。可病人越来越多,已有百人之多,已蔓延到街上,苦无应对之策。听说已死了几人,大家不知如何办好!

庙后付家街有一白秀才叫白双鹤,家里也住有自界首来的商户,内有一个叫韩琮的活计,因宋老道、坐堂先生治疗无效,掌柜的求白秀才:

“白二爷听人说你也懂医术,也会看病,不如你给看看救救韩琮吧!”

白秀才祖上曾当过一任知府,到他这一代考个秀才,因有家底,土地多顷,也就一直在家读书教子。

白秀才说:“我也听说会上得病的人不少,病症大致相同,我想可能是瘟疫,和医圣张仲景描述的一样,但也有不同之处。我也正在想怎么治呢?韩琮既然得病你们信任我,我就给看看,我开付药吃吃试试!”

掌柜的说:“说哪里话!信任!信任!白二爷请看!”

白秀才扶了脉,看了舌苔脸色,写了一个药单,交给掌柜,特别交代,药里有碳姜十钱,一定是碳姜不是碳姜不要。

掌柜派伙计去抓药,先到“春林堂”没有碳姜,伙计又到“广聚堂”有碳姜就抓一副药回来,赶紧熬,让韩琮喝。一会儿,

掌柜跑来说:“白二爷,药喝不下,一喝就吐咋办?”

白秀才说:“快到厨房把熏黑的老墙土找一块,放到他鼻子上让他喝!

一会儿,掌柜来说:“喝下了”。

白秀才说:“药喝了就躺下睡觉,让他出汗!”

约过一时辰韩琮醒了,出来一身汗了,身体轻松多了。正在这时,和韩琮住一个屋的明四也得病了。

白秀才看了一看说:“照上副药单,再抓三副吃吃试试!”

明四吃后也好很多。白秀才正在高兴,夫人说:

“红儿头疼头晕你快去看看!”

红儿是白秀才的儿子。白秀才说:“此乃疫病传染快,快叫红儿服药,吩咐下去,不管有病没病都得吃药,方能躲过此劫。”

红儿吃过药后也无大碍了。白家长工丫鬟种地户用大锅熬药,人人服药,在无一人得病。

“白秀才能治好此病”的消息,如风一样迅速传遍何庙各处,凡有病的都来找他看,白秀才略加更改药单,用他的药方,治好了一个又一个人。任发奎找到白秀才说:

“白二爷!听说你老能治此病,我想你老把药方献出,各药店按方配药,用大锅熬药,凡得病之人,人人服药,救众人脱难。人常说,救一人如造七级浮屠,若救众人在积大善福报无限!”

白秀才说:“仁掌柜说哪里话?我也正有此意,既然各药店愿干此事,那再好不过,做生意就得这样。”

白秀才写出药方,交给仁掌柜,再分交给各药店按方抓齐用大锅熬药,送到各处让人人服药。可得病的慢慢好了,新的病人又不断出现,疫病还在传染,怎么办呢?

党总会首、任社长,白秀才在一起商量。白秀才说:

“非常时期需采取非常之法,我看不如将药用麻袋装盛,分送到各地吃水井里,让众人,人人都喝,或可治着此疫病。”

党总会首说:“中中!这个方法好,免得需动员服药,人人服药,互不传染,疫病可止。”

众人按此方法,各村各处吃水井里都放一麻袋药材,约过半个月,再无人得病,大难过去了!

在说赊店各药店坐堂先生们,眼见病人一个个好了,他们纳闷,白秀才有啥神方?当拿过药方时一看,恍然大悟连说:

“妙妙!我辈怎么没想到呢?”

原来该药方清热发汗外另加碳姜十钱,除湿除寒不生热,还治呕吐。对喝药呕吐的,用老墙土治呕吐。众位先生都说:

“我辈也知道此方,咋没有想到呢!真是真是!”

白秀才自此后名声大噪四里八乡,只要有病的乡亲都找他看病,门前的马车牛车经常卸一大片。白秀才看病从不收费,人们都说白秀才是神仙下凡,来救苦救难的。任发奎掌柜多次邀请他到“广河堂”去坐诊,都被他拒绝。无办法他要党总会首去请,党总会首见白秀才说:

“古人常说,不为良相就为良医,欲为百姓解难。先生医术高明,应为百姓治病解厄,奈何庙离街较远,病人来此不便。若先生能屈步到街,则病人大幸!乡亲大幸也!”

白秀才推辞不过,只得到街上坐诊。白秀才去后,“广河堂”的生意更加兴隆。

白秀才一直活到九十二岁驾鹤西去,无疾而终。

因白秀才名双鹤,众乡亲认为他是鹤仙下凡,在当地有一个神话传说流传至今。

何庙疫病肆疟之时,庙中血柏上有两只仙鹤,一雄一雌,见天降瘟疫百姓遭难,一个个百姓病死的情形惨不忍睹。一天更见一个小孩子,因家中父母病死,小小年纪出外抓药昏倒在十字路口。它俩再也忍不着了。雄鹤说:

“天降瘟疫百姓遭难,惨遭病死,我等世居庙中,平日受香火供奉,理应护佑百姓免遭磨难,才心中无愧。我欲赴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承救百姓,不知仙妹意下如何?”

雌鹤说:“仙兄不避天威,欲盗药救民精神可嘉。但此去昆仑山隔水阻万里迢迢。昆仑山上,必有仙童把守,仙兄之身前去,恐难胜任,小妹愿同去助仙兄一臂之力!”

雄仙鹤说:“如此正好。”

点头称谢。

当夜,二仙鹤到昆仑山盗得仙草,汲潘河之水侵孕,将灵芝仙水撒遍庙前后左右,为百姓驱除瘟疫,消除灾难。

可第二天,见百姓病情减轻,心中一阵快慰脸上露出笑容。可仔细定睛一看,那些重病之人仍旧躺在床上挣扎起不来。疫病还在流行,还有新得病之人。心中顿觉不安,随商定夜来二盗仙草,以求早日驱除瘟魔,解脱百姓疾苦。

第二天夜里,二仙鹤又飞到昆仑山,但见仙草旁,鹿童束发仗剑紧紧的守护着仙草。二仙鹤绕山转了一圈,见无从下手,欲待回去,又想见万千百姓被瘟魔所害之惨状,实在不忍空手而归。万般无奈,只得低声下气恳求鹿童赐草。鹿童一见两鹤,火冒三丈,厉声说:

“好个胆大的妖鹤,前次盗走仙草,使我受仙翁债骂,今日自来送死,决不轻饶!”

二仙鹤苦苦哀求。鹿童喝道:

“尔等无名小妖竟敢盗仙草,休走!吃我一剑!”

说罢举剑便刺。二仙鹤只好举剑相迎。那鹿童道行深远,,远在双鹤至上。二仙鹤渐渐不支,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雄鹤见势不妙,忙向雌鹤丢个眼色,示意快走。便佯装败去,引鹿童去追。雌鹤乘机跃上峰顶摘取灵芝草揣入怀中又返身助战。雄鹤急呼:

“仙妹快走!救人要紧!”

雌鹤虽不愿丢下雄鹤,又恐误了救民大事只好含泪飞回何庙。

雄鹤见雌鹤已走,体力渐渐不支,虚晃一枪,正欲逃走,南极仙翁恰好赶到,从云端抛下捆仙绳,将雄鹤缚着。雄鹤脱身不得,落地化为鹤童,再也回不去凡间了。

何庙周围方百十里的百姓,再次呼吸雌鹤撒过灵芝水的新鲜空气,疫病全消,慢慢又恢复了生气。当地百姓为感谢二仙鹤,特在山陕会馆铸二柱铁旗杆,一杆顶端铸雌鹤:另一杆顶端空着,盼雄鹤有朝一日飞回,好受百姓香火祭拜。(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