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太霄玲珑 > 第四百四十六章 武林大会 (斩首)二更

第四百四十六章 武林大会 (斩首)二更

朱耀斌循声看过去,东首欢呼之人自然是山东绿林道的,西首那些人却不是很熟悉,不过想来也该是古鹤年的下属,只是不知是哪个山头亦或者水泽中的大王。

古鹤年抱拳环顾一周,笑道:“承蒙众位英雄看得起古某人。既然蒙众位看重有加,在下虽只是江湖中的一介武夫,并不深谙兵法之道,却也要说说心中对于打击鞑子的一些想法。”

古鹤年顿了顿,又说道:“鞑子兵素来凶残如狼,多以骑兵为主,善于奇袭和快速之战!我等非是正规的军队,不宜与鞑子大军正面冲突。”

“古前辈,不与鞑子狗放对的干,我等怎生杀鞑子狗!”有人突然问道。

古鹤年笑道:“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胜兵若以镒而铢,正如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朱耀斌听到此,心道:“这是《孙子兵书》中的军形之说,讲得是趋吉避凶之法。”

“古前辈,俺粗人一个。这些之乎者也的吊书袋子类的话,晚辈听不太懂啊!”一个长得如同铁塔般的壮小伙子在西首看台上瓮声瓮气地说道。

古鹤年笑道:“就是说,战争之中,要懂得发挥自身的优势,避免劣势,这才是取胜的关键。”

他看了一眼那位“铁塔”,笑道:“这位小兄弟,古某人问问你,咱们武林中人与朝廷的正规军队比起来,咱们厉害的地方在哪里,又哪里不如朝廷的军队?”

那魁梧的青年闻言皱了皱眉,用大手揉了揉乱蓬蓬地头发,翁声道:“俺可不一定能说好。”他想了想,说道“咱们武林中人功夫比那些当兵的蛋子可强了不少。不提各位前辈,便说晚辈俺,一个人放到四五个当兵的,便如砍菜挑水般简单!”

古鹤年闻言哈哈大笑道:“小兄弟说的不错。看来小兄弟身手不凡啊,今后与鞑子厮杀,在下可要看小兄弟的英武之资了。那么,小兄弟,你再说说咱们比官兵弱的地方在哪里!”

那青年这次没有想,直接就说道:“这还用说,咱们人少,军队人多!俺小时候便是生在这边关,可是见识过朝廷的军队与鞑子狗对阵的那情景。俺那时候小,只记得黑压压一片,连到了天边,全都是人。”

古鹤年点点头:“小兄弟说的句句在理。我等江湖中人,自是各个都有一身不凡的本领。面对鞑子兵,一人应对五人自然不在话下,功夫再好一点的,对付十来人也能全身而退。”

“这是,鞑子兵虽然凶如豺狼。他奶奶的,十个八个想要跟老子对拼,还真不够咱砍的!”说话的是一位四十上下的矮胖汉子。

古鹤年笑了笑道:“这位兄弟说的是。可若是面对百人、千人呢!”

矮胖汉子想也没想地道:“那自是不成,老子再厉害,也没有哪吒的三头六臂。”说完才想起对面乃是武林耋宿逍遥散人,自己一时嘴快,自称老子,大是不敬,心中不禁忐忑不安。

忙看向古鹤年,却见古鹤年笑道:“兄弟说的是,咱们没有三头六臂。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即便是我等身手不凡,也不可能在万军之中所向披靡。”

众人听罢,不由都点点头。这道理说白了大家都懂,只是汉人与蒙古人多年的嫌隙,让众人只想着快意恩仇,杀鞑子一个片甲不留,却是没有想到这一层。

巫山派掌门人段宿溟说道:“古兄说的有道理,不知古兄有何良策。”

古鹤年笑道:“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见众人有人似有所悟,有人却是眉头微蹙,古鹤年也不卖关子:“适才朱殿主向各位讲了谢永年兄弟的故事,他们十几人被四个鞑子小队围阻。谢兄弟情急之间,连发三箭射杀鞑子三个十夫长,震慑敌胆而从容退回。这便是擒贼擒王之策。也与在下所说的策略相似!”

“鞑子兵虽然凶如豺狼,可若是狼首被擒杀,势必敌阵打乱,不攻自破。”古鹤年悠悠地说道。

此言一出,众人终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古前辈这一招真是高明,若是将也先杀了,那瓦剌势必大乱,届时其内部必然为争夺太师之位而内讧。”唐楚正出声赞到。

朱耀斌心道:“哪里有这般容易,也先是何等人物,其身边可是有陈复汉、哈巴这样的高手。”

“少门主的想法很好。不过也先乃是当世枭雄,身边高手如云,行刺他无异于自投罗网!”古鹤年笑道。

“为兵之势,在于顺详敌之意……二师伯想来是要集中优势以偷袭敌人各队的首领……”

果然便听得古鹤年继续说道:“咱们杀不了也先,杀不了脱脱不花,可咱们杀个十夫丈、百夫长甚至千夫丈却是能办到!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最大的特点便是对敌人分而化之,集中力量攻击敌人一部分,潜力奔袭,擒杀敌将。”

见众人心有所悟,古鹤年又说道:“众位同道,自古兵战,为将者乃是关键。若是各级统领纷纷遇刺而亡,便如大厦基石崩坏,势必造成全局混乱。如此时朝廷军队正面追击进攻,必然摧枯拉朽!老夫将这个策略称作‘斩首行动’!当然具体行动的天时地利人和却是需要各位同道群策群力,详细商榷轴向计划!”

“古前辈这个法子听起来不错,与其拼死杀死几个鞑子小兵,不如杀几个大官来得过瘾!”有人拍手赞道。

“法子是不错,可鞑子也不是蠢笨之人,恐怕想要刺杀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有人反驳道。

他说完,立时有人反驳道:“事在人为,没听古前辈说吗,具体方法需要详细商量,便是诸葛亮使用计策,还不是得根据实际来制定。”

这时突然有人高声说道:“众位也不用猜忌了,古前辈这法子既高明又实用。”

众人看去,说话的是一名不到四十,身形微胖,一副商贾打扮之人。谢永年认出此人是陕西行都司永昌卫宁远堡堡主甘先恩。

“这位兄弟,听你之言,似是另有隐情,不妨说来听听!”有人问道。(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