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风雨人生路 > 第三十四章博览群书爱看书报的我(1)

第三十四章博览群书爱看书报的我(1)

第三十四章博览群书爱看书报的我(1)

有诗叹曰:

知识海洋书本藏,博览群书靠培养;

当年掀起读书热,学校号召和影响。

(10)博览群书看名著

世间上最无法抗拒的,大概就算是似水流年了。

岁月总是会把最美、最让人眷恋的东西悄无声息地带走了。不管内心有怎样的留恋,好多事情回过头看的时候,尽管往昔的日子早已远扬,梦却依然芬芳……

譬如流光中的青春美好,譬如阳光校园里那段诗意般的以往……

那是1954年的秋天,我们正在开始读凤山初中的时候,上级就委派共产党员庞为雪同志到凤中担任学校校长。

原来的凤山初中校长黄家英,随后便调回陆川县中学担任高中老师了。一直到了1956年的秋季学期开学的时候,庞为雪校长才真正离开了凤山区政府,来到凤山初中上任。

而在庞为雪校长未到任这近两年以来,一直都是由当时的非党人士----陈洲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的行政工作。

庞为雪校长进到凤山初中以后,正好是住在当时的教工俱乐部左边。同时,他爱人陈惠基同志,也随着调入学校的卫生室做了学校校医的工作。

就是在这一年中,我们家里的住地也从那己经住了近两年的学生膳堂那间全家人住的、拥挤不堪、且又潮湿的房子中,全部搬到了教工俱乐部右边的两间房间里去居住了,能够搬迁到这里,也是因为是双职工家属的原因吧。

虽然,在进门的第一间渐时还是要兼做学校的体育室。不过,己经比在学生膳堂住的那间宽阔明亮得多了。同时,它又还可以在那间体育室的前半部分临时做间小伙房呢。

最为令人满意的,还是房间的地面全是用石灰三合土打实而成。虽然,有些地方已经脱离了所铺盖的那些石灰三合土。但是,总也算比起过去所居住的房间干爽明亮得多了。

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在学生膳堂下面居住时那么潮湿了。在这样的房间居住,对于当年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上等住房了。

我记得,庞为雪校长在刚一到学校上任以后,便严格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一方面,切实加强对教师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在带领教师进行思想改造的同时,还积极在同学中组织开展人人读“好书”,个个创“三好”的活动。

庞为雪校长

我这个从小便一贯喜爱看课外书的人,不但积极响应带头参加当年学校所开展的读“好书”活动。并且,每天还严格地要求自己,一定要完成阅看课外书至少在二十页以上。

另外,加上当时母亲正好兼管理图书室工作之便。于是,我千方百计地在学好课内功课的前提下,充分地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大量阅读了不少当年出版的许多古今中外名著。

现在回忆起来,在下面所列举的这些书目,都是当年我所阅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如,前苏联不少著名的长篇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青年近卫军》、《金星英雄》、《静静的顿河》、《普通一兵》、《勇敢》、《走向新岸》、《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牛虻》、《日日夜夜》、《被开垦的××地》、《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易伯河上的春天》、《我的大学》、《母亲》、《死灵魂》、《战争与和平》、《收获》……

其中,在上面所列举其中的一些作品,还是当年曾经是获得过斯大林文学奖金的著名作品呢。

那时候,许多同学都总是说,苏联小说中的人名大长,不好记。于是,便常常产生一种厌读的情绪。有的,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也是半途而废,坚持不下去。

但是,我总觉得,只要记住了书中的主要人物的‘爱称’或‘简称’就够了。其他‘全称’记不记都不重要嘛。

现在,回忆起当年我曾阅读过的中国近代和现代的著名的文学作品,其中主要的便有:

《在田野上,前进!》(秦兆阳著)、《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丁玲著)、《暴风骤雨》(周立波著)、《青春之歌》(杨沫著)、《三里湾》、《李有才板话》(赵树理著)、《三千里江山》(魏巍著)、《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著)、《可爱的中国》(方志敏著)、巴金的三部曲《家》、《春》、《秋》及鲁迅、茅盾的著名代表作等等。

由于阅读了以上的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以后,对自己一生的成长和影响来说,都有不可估量的帮助和影响。

一方面,它帮助了我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还对自已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取得了空前的提高。现在,我细心地回忆起来,可真正算得上是受益匪浅呀。

我记得,到了1956年秋季学期时,我一有空,就经常喜欢到刚刚调入凤山初中的一个年轻,且又朝气蓬勃的语文老师陈宗实的房间里去。当大家在一起时,就会高兴地聊起和倾谈那些双方都颇感兴趣的问题来。

因为,陈老师他一向就是一个平易近人,又善于和年轻人接近勾通的人。同时,又是一位十分喜爱阅读文学作品,且知识渊博、爱好广泛的一位初中语文老师。

我记得,当时我们师生之间所主要谈论的话题,都是一些当年著名作家和其所写的著名作品。还有,当年发行量很大的著名的文学月刊《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译文》、《文艺月报》等。

其中,也还有近期来在刊物上发表的一些新作品,和不少在读者中有争议的小说、散文,及广大读者对于这些新作品所有关的文学评论。

我还清楚地记得,因为我所阅读的古今中外书籍较多,对于自己各个方面的知识层面的扩展和开拓,都有很大的帮助。我现在回忆起来,也的确如此。

当然,我们之间无所顾忌的倾谈过程之中,也避免不了会谈到我们一些自已还不大成熟的浅见。有时候,甚至还会难免引起双方之间,对一些问题不尽相同时的激烈争论。当然,这也同样是属于很正常不过的事情。

总之,大家在绝大部分的时候,一般都是谈得很投机的。因此,往往我一有空,便会跑到他房间里去。好像我们己经不再是一般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而是成为了一对真正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书友’一样。

我现在回忆我一生之中,所逢到过这样的老师确实很少。可真算得是我学生时代的一个难逢得到的一个好机遇吧。

后来,我还与学校和班中一些爱好文学的同学,积极地报名参加了由他主持开展活动的一个“文学研究小组”。

每周都定期听他为我们所作的专题辅导课,还不定期地举行过的一些小型的文艺座谈会。虽然,举行次数不很多,但对于我的影响尤其深刻。

我记得,后来这个文学研究小组,还在他的亲自指导下,不定期地出版过几期以研究和讨论为专题的专栏呢。因此,这样的一些活动,对于鼓励当年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读书活动和文艺写作积极性,都起到颇为深远影响。

而在这些活动当中,我便是其中的一名积极分子。由于这样一来,便对我的写作能力提高,的确帮助很大,进步也很快。

在这以后,我每次所写的作文,常常被语文老师作为班上的范文,在课堂上范读或抄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让同学们进行品味和学习。

同时,也为我以后能在业余文学创作上,培养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不无关系。并且,从而进一步奠定了我坚实的写作基础,以及对于我在文学创作能力上的提高,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在196年,我参加县文联的征文比赛中,便以当时所写的一篇小小说《五婶》,上送县文联参加评奖时,在众多知名业余创作者的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几乎独占鳌头,获得了全县征文比赛的第二名。

我记得,荣获第一名的是,现在广西的专业作家庞国弘写的,且已经在当年《广西日报》上刊登过的《三渡南流江》;第三名正是当时博白高中的语文老师,且又擅长写诗词著称的何瑞澄教授所写的诗词。

我所以能取得的这些成绩,也是由于当时陈宗实老师所开展的那些文学研究活动,对我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很大关系所分不开的。

陈宗实老师

到了1955年底,即初中第三学期的寒假时,我和正在读初三的张九鑫、雷道德、彭会资、刘继宗等几个同学,以及一些工友一起留在学校,日夜看护学校,保证学校的安全。

要知道,因为当时学校四周的围墙还未建好,平时经常都有小偷混进学校来。因此,学校失窃现象便屡屡有所发生。

于是,为了学校的安全起见,在每天晚上,几个留校的同学和一些工友一起,不但要在西大楼下面的一间教室居住,并且还要整个晚上轮班在学校四周放哨、巡逻。

就是在这个寒假期间里,我第一次借到了《红楼梦》进行阅读。并且,在这个假期内,我便一口气把它全部看完了一遍。在看的过程中,我看得很仔细,也很认真。有些重点的章回文章,还反复地看了两次以上。

因此,对于《红楼梦》书中人物、情节、书中不少精彩部分的内容,自然就远比在读小学时,看《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理解要透彻得多多了。

而对于书中的不少好诗词,好对联,我也用笔记详尽地抄录了一些。还随时拿来自己默默地进行朗诵哩。

这部《红楼梦》名著我曾读过多次。第二次是1961年在凤山初中当工友时读的,第三次是在1968年回农村插队读的,第四次便是退休以后。

特别是,到了退休后,时间充裕,我便把中国的四大名著全部都买了下来,再重新进行细心地阅读。这样做的话,自然理解得要比学生时代深刻得多了。

这是后话。

正是:

学校倡导读好书,博览群书看名著;

宗实引导爱文学,影响一生走正路。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