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风雨人生路 > 第100章小岗村路我先走(5)

第100章小岗村路我先走(5)

第章(5)

小岗村路我先走

就是当我正在一门心思地投入到敲打着电脑键盘,去进行长篇记忆文学“风雨人生路”创作的过程中,顿时之间,似乎就在我的眼前,猛然浮现出,我们石湖坡生产队在有史以来,所曾经进行过的一场激烈,且又互不相让的大争论。

其中,这种如此激烈的丝毫不相让的一场争论,是预先谁也想像不到的,就是它竟然是围绕,究竟是“让社员私人进行织打禾秆席,还是以生产队进行集体管理去组织织打,再统一去进行分配?”的这个问题上,从而进行展开的一场空前的互不相让的大争论。

也就是,因为通过了这场众说纷纭,且又互不相让的激烈的大争论之后,从而,便在上、下两个村子上,突如其来地引发了一场从未有过的你死我活,且涉及到关于“两条道路,两条路线”这个最为敏感话题的空前激烈的针锋相对的大辩论上。

虽然,尽管经过几个白天和晚上,甚至还在田头和工地上,所进行的畅所欲言的争辩之后,最后,暂时地让“分到户进行织打”的这个观点的人,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和上风。

尽管,那些“以生产队进行集体管理去组织织打”观点的人,顿时之间,变成为了极少数。但是,他们还是一样耿耿于怀地口服心不服,且始终如一地认为,“真理”还是始终在他们那里。

但是,听后来人们的传说,就是因为此事的争论。于是,在公社和大队所召开的一系列的各种大小会议上,都还同样地受到了上级领导,那不指名导姓的公开批评和无理指责。

你可要知道,当时,我们石湖坡生产队,曾经是全良荔的三十多个生产队中,威望最高,说话最令人信服的一个生产队。

有的时候,在许多问题上,甚至连大队干部和许多生产队的队长和队干,都还得要看我们生产队干,特别是,老队长王忠的脸色行事。

你可要懂得,因为当年我们石湖坡生产队,不论是在农、林、牧、副、渔,特别是,在科学种田方面上,都是在全大队,甚至整个公社来说,都是顶瓜瓜出了名。并且,在历年以来,几乎都是走在全大队的各个生产队的最前面的。

同时,还在党的历次所开展的各项运动和许多工作当中,也都是搞得比较突出的一个生产队。这已经成为是当年群众所一致公认,且又名扬于全良荔大队,甚至东平公社的一个知名度较高的生产队了。

我当年还听人说,我们石湖坡生产队,就曾经多次地被大队在暗地里,树立为了全大队各个生产队,大家进行学习的一个先进的典型。

但是,在当年我们生产队里的许多行之有效的不少好的做法。其实,如果要是拿当时党所贯彻执行的方针、政策,去进行对照起来的话,可也并不真正是完全符合于当时的历史大潮流的。

尤其是,在私人的自留地中,大量种植席草,私自进行打草席拿到自由市场上,进行出售的这件事情。当年,就曾经在各级召开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多次地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公开点名,进行批判的一个典型。

你可要知道,我们生产队如此地让社员肆无忌惮的进行乱搞。这明显,就跟当年党的号召,必须要从上到下开展大力批判“大搞私人经济,从而削弱集体经济”,大刹“野马副业”,跟这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歪风邪气进行狠狠批判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生产队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明目张胆地与上面方针政策对着干的嘛。所以,尽管你就是在各项生产和工作中,连年都获得了大增产。上级领导也不可能对你进行大张旗鼓地号召大家向你学习的,更绝对不可能将你树立为大家学习的先进典型了。

因为,这种“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做法,对于在当年来说,那是一点市场也没有的。

你可要懂得,当年我们石湖坡大搞织打禾秆席,就是当初在与供销社签订合同的时候,还说是由集体经营做为借口,暗地里去蒙骗人家的。但是,回来以后,便就偷梁换柱地,全部分到各家各户去织打了。

当然,当时大家对外也是已经一律统一了口径,都说是集体经营的。从而,便达到了瞒天过海的目的。

顿时之间,不禁使我联想起,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安徽的小岗村在暗中实行包产到户。并且,甚至最后直接分田到户单干的时候,还在全村由户主秘密进行签名画押。不这样做的话,要是追究下来,便由众人负责的呢。

他们这样做法其中实质,与我们石湖坡当年在织打禾秆席分到由各户织打,不也一样是如出一撒么。其中所不同的就是,一个是分土地;一个是分副业而已。其实,全都是异曲同工,仍然还是一个样子的。

可见,我们生产队的队干,当年之所以要这样地干,也都是为了使到队里的社员群众能够尽早,尽快地脱贫致富而已。

另外,大家也都已经深有体会,经过这十多年以来,长期在集体化中一起吃这种“大锅饭”。已经完全证明了,不仅不会共同富裕起来,反而只会一天天地贫穷下去。

大家可要懂得,因为自从解放后,在农村实行了农业集体化以来,尤其是,人民公社化之后,在农业生产上的劳动效率,一直都是很低。一般社员大多都是变得出工不出力。

如果,要是实行按件记分的时候,又会产生另外的一个极端:只是光图快,而不讲质量的现象。至而使到生产队的干部,顿时之间,实在是无计可施,甚至变得无所适从起来。

因此,要是如此长期下去的话,就只会使到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越来越更加贫困,永远也都难以富裕不起来。

这一切,全都由在解放以来,死搬硬套照搬苏联那一套办集体农庄的做法的结果,从一系列的历史事实所证明,这是一条已经完全是行不通的道路了。

正是:

当年私织禾秆席,逆反潮流算积极;

小岗村路我先走,脱贫致富最现实。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