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120章 两番热闹

第1120章 两番热闹

想要在夫家腰杆硬,娘家必须底气足。

就像张小四那样,靠着皇家,后来者也能居上——大汉所辖之内,谁敢让她当妾?

当然,张小四自己也算是争气, 值得娘家人支持。

这也引出第二个条件,若是娘家人比不过,那就得靠自已争气。

就像关将军。

就算皇家不要脸,可以强行逼人休妻,但想要让人休掉一位征东将军,那可是千难万难。

特别是这位征东将军, 甘愿为绿叶,默默地帮自家郎君练出凉州军这等精锐。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又领军鲸吞并州, 逼得伪魏天子仓皇东逃,名动中原。

这等人物,但凡有志统一天下的皇家,想着怎么笼络都来不及。

就像现在,皇后权势再大,看到征东将军炸毛,她就得笑眯眯地陪不是:

“关阿姊说得是,这嫁娶之事,肯定是要两家都认可才行。”

“丞相生前,不是替冯将军作媒了么?而且听说当时关阿姊也在场,是点头同意了的。”

关将军寸步不让,淡淡道:

“同意是同意了,但如何嫁入冯家来, 还是要商量的。”

皇后的妹妹怎么啦?

那也不能在嫁娶规格上压她一头!

这不仅仅是面子的问题,更是地位问题。

“冯君侯现在身份可不一样呢, ”皇后仍是笑眯眯的, 看向冯君侯,“是吧?”

冯君侯抹了抹额头的汗,天真他妈的热!

不提这个还好,提起这个,关将军就更理直气壮了:

“哪里不一样了?娶我的时候是以君侯之仪,现在阿郎也仍是君侯,没什么不同。”

打下了并州关中,魏延立下的功劳还没有阿郎大呢,就已经是武功县侯了,阿郎呢?

仍不过是街泉亭侯,不升爵也行,总得升官吧?

谁料到连升个官都是扭扭捏捏的,连个录尚书事都不给,就给了個平尚书事。

这等小里小气,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妇人的手笔。

怎么滴?

现在准备娶你家妹子了,才知道爵位不对?

有本事你给我家阿郎升公爵啊!

不升?

不升就得老老实实地按着规矩走,当年娶我是什么规格,张小四最多只能平齐,超一分都不行!

当然,若是你真敢让阿郎升公爵,那么张小四的嫁娶规格比自已强一些,倒也不是不能商量。

这倒不是关将军太爱冯君侯,愿意自已受委屈——当然,爱还是很爱的——她更是在替自已的孩子做打算。

因为日后承冯府爵位的,肯定是阿虫,不是阿虫,那就是阿顺,反正只能是关将军与冯君侯的孩子。

府上的其他孩子,可以分财产,反正她有冯氏绝学压箱底,不怕孩子没出路。

但绝不能染指冯君侯留下来的爵位。

因为这个爵位,有一部分是关将军亲自领军,实打实打下来的功劳才换来的。

皇家要是不顾脸面,那就别怪她翻脸。

这种事情,就算是她闯到朝堂上骂架,也是她占理——逼急了,老娘披着征东将军的衣甲,上朝去!

“张家文,关家武”,虽说是未嫁时的闺中戏言,但如今针锋相对,火力全开,着实是让冯君侯感受到了当年二女的气场。

就连身为当事人的自已和小四,都只能默默地站着旁观。

而应当是天生主角的天子,也只给了冯君侯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

这让冯君侯心里又大是不忿:

有好处你就拿,出事的时候你就躲,非人子哉?

你是汉家天子啊!

是天子啊喂!

能不能在关键时刻拿出点天子的气概?

现在的你,“望之不似人君”懂不懂?

可能感受到了冯君侯幽怨的目光,阿斗又再给了他一个歉然的眼神,因为他现在也是心里有苦难言。

若是别的事,就算是看在连襟的面子上,他肯定也会开口说两句。

但四娘这个事……皇家还就只能支持四娘。

家事么……当然是只看立场,不分对错。

四娘这些年来,为皇家做出了多大的牺牲?

无论是站在皇家的角度,还是站在阿姊的立场,要给四娘争取利益,错了么?

自己要是真站到关家虎女的位置考虑,那就要让人怀疑,他这个天子,究竟是不是皇家的家主?

皇后自从生下太子后,腰杆越发硬实。

再加上又经常给天子献计,更是加重了她在宫里的权威。

更别说丞相去世以来,天子对外收权,对内亲政,皇后的地位,也继续跟着水涨船高,上升了一个高度。

在宫里顺风顺水惯了,再加上方才在长安大街上的欢呼,还有姐妹久别重逢的激动,让皇后有些热血上头。

谁料到冯君侯先给了一个软钉子,然后虎女又无比强硬地回顶,让有些头脑发热的皇后如同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看着虎女斗志昂扬,犹如在保护着自己领地的母虎,皇后悚然一惊,然后又是自失一笑,有些歉然:

“是吾考虑不周,这个事情,确实需要细加商量才行。”

皇后主动退让一步,冯君侯吊着的心这才归回原处,同时耳边听到有人松了一口气。

循声看去,但见天子亦是默契地看过来。

两人又默契地同时别开目光。

“不过在这里站了这么久,吾已是有些按捺不住想要去看看宫殿里头,是个什么模样了。”

皇后含笑:

“陛下这么一说,妾亦是有些心急想要看看里头是个什么模样。”

“我来带路。”张星忆今日在这里等着,可不就是为了这事,她煞有其事地邀功道,“重建未央宫之事,还是我亲自把关呢!”

这个话,是真话。

毕竟冯君侯只管大方向,不管具体事务,再加上老是在外出巡视。

就算是从南乡调了工程队过来,但这工程质量监督,也是张小四亲自把关。

“好好好!今日这皇宫之行,且就让你当向导。”

皇后说完,又看了一眼冯君侯,再扫了一眼关将军,“不过重建未央宫,是由冯君侯主持大局,所以,君侯也一起带路吧?”

虽然前面退了一步,但好歹是皇后,她的面子,当面就要在这里找回来。

夏日炎热,冯君侯又是穿着正服,衣服内的贴身衣物,早已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听到皇后的话,他又下意识地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

同时又开始偷偷地瞄了关将军一眼。

原本以为自己胜利的关将军,脸色又变得铁青。

一胜一败,还是平局!

果然还是当年那个张家女。

冯君侯心里哀叹,真入他娘的是关关难过啊!

第一回合暗戳戳地站了关将军那一边,这第二回合,看来是只能答应皇后了。

天家的脸,可不是光用来打的。

当然,打了也无所谓——毕竟又不是“清风不识字”的野蛮时代。

但究竟要打不打天家的脸,得看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能换来多少的利益?

得看性价比,得看值不值得。

像这一次,冯君侯衡量了一下性价比,很快就做出决定:

“皇后有命,永岂敢不从?”

大不了回家后主动跪键盘。

哦,忘记了这个时代没有键盘。

那就更好了,省事。

就在汉家天子重返旧都,游览未央宫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洛阳,也另有一番热闹。

这番热闹,乃是太傅之子司马师,迎娶原振威将军吴质之女吴氏。

建安年间,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四人,要么与魏太子曹丕交好,要么干脆就是曹丕的僚属智囊,并称曹丕“四友”。

曹丕称帝后,这四人皆被重用,地位极高。

特别是吴质,多次给曹丕献计,为奠定曹丕的太子之位,立下大功。

曹丕篡汉称帝后,立刻马不停蹄地派人把吴质接到洛阳,任命他为中郎将,又封他侯爵,让他持节度幽、并诸州军事。

几年后,吴质从河北归来,曹丕又命京城内上将军及特进以下众将军都到吴质府上欢会,给他庆贺。

因曹真长得比较肥胖,而四友之一的朱铄长得很瘦。

吴质在酒酣之时,故意叫说唱优人上来戏说肥瘦。

时为上将军的曹真以自己是宗室重臣,耻于被戏弄,怒责吴质。

没想到吴质竟是按剑而起,怒骂曹真。

曹真遭此羞辱,事后曹丕没有任何反应,可见其对吴质的宠信。

陈群作为另外一个“四友”,也曾被吴质中伤。

曹叡初登基时,吴质就向其陈述安危大计:

司空大臣陈群乃平庸之辈,非国相之才;称赞骠骑将军司马懿,忠贞机智,是国家栋梁。

曹叡深以为然。

故而曹叡的四位辅政大臣,曹真曹休因皆是宗亲,故而能掌兵在外。

而司马懿以非宗亲的身份,居然也能领军驻守宛城,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曹叡此举虽有趁机收中央大权之嫌,但司马懿无论是权力还是影响力,远超陈群,却是实实在在的。

陈群虽是唯一没有被派出洛阳的辅政大臣,地位看起来尊高,但却被曹叡认为不会影响自己掌控朝堂。

由此可见,吴质的话,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也正因为吴质恃宠而骄,行事张狂,得罪了太多人,偏偏这些人,在曹丕死后,又成为了曹叡一朝的实权重臣。

再加上他一向喜欢结交权贵,从不跟乡里百姓往来,在家乡名声也不佳。

故而吴质死后,被他得罪过的人集体反攻,生生给他拟了一个“丑”,谥“丑侯”。

吴质生前有多风光,在他死后,后人就有多凄惨——被朝中实权大佬集体打压,待遇不可谓不高。

吴质本非世家子出身,家里并没有太大的根基,他一死,家道就迅速衰落,又因他被乡里所恶。

其后人竟是连老家都回不去,只能是靠着吴质生前积累下的家产在洛阳度日。

再加上其子吴应,曾在曹丕时荫官,虽然多年来一直没有升过官,但好歹也有些微薄的俸禄糊口。

当然,更多的是,大伙愿意给司马懿一个面子。

同时也是不愿意担上不敢当面报仇,只敢仗势欺负小辈的小人名声。

不过吴应虽然受自家大人所累,这些年来日子不好过,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修改自家大人谥号的努力。

他无数次地向朝廷上书,想尽办法拜访各个仇家,期间不知受了多少白眼。

但他从不退缩,从未气馁,失败一次,就重新再来。

有道是,世事无常。

吴质后人受吴质连累而被打压,如今居然又会因为吴质的恩泽,再次进入洛阳世人之眼?

太傅当年受吴质在天子面前大力推举之恩,如今太傅之子,也不知是不是报恩,竟是要娶吴质之女为妻。

以曹真为首,力主给吴质恶谥的魏国元老大臣们,这些年来,已经渐渐死得差不多了。

再加上吴应一直以来的矢志不改,让人们不由地感叹此人的孝心,实是世间少有。

就算是对吴质有恶感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吴质生了个好儿子。

这种情况下,司马师娶吴氏为妻,非但没有被吴质名声所累。

反而让不少人觉得,太傅确实是重情重义之人。

他对逝去旧友的后人犹能如此,对昔日旧友的情谊,又当是何等看重啊!

司马师娶吴氏女的消息,早就提前传至许昌。

毕竟太傅乃四朝老臣,朝中老友甚多,虽然以他们的身份,没有必要亲自前来祝贺,但是派子弟辈过来,也是常情。

就算是不派,身为子侄辈的司马师,也是要告诉这些叔伯一声的嘛。

许昌的老臣在接到喜帖后,不少人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也不知谁家的院子里,有人恨恨地骂了一句:

“曹爽鼠子,台中三狗,最是薄凉无情,比起太傅,犹不如一汗毛!”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