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乱世浮华烟雨中 > 158章圈子,圈子(1)

158章圈子,圈子(1)

158章圈子,圈子(1)

在历彩霞的推动下,致远决定为自己心爱的女人,举办一个盛大的订婚典礼。

时间定在当年的年底……当历彩霞把这个消息告诉她的好姐妹时,俊俏的脸上浮上了一抹红晕……

“到时你们一定要来捧场啊!”一天,她笑着对美丽和旭竞说。

现在,美丽订了婚,历彩霞即将订婚,落单的旭竞,就成为另两个姐妹关心的重点。她们不停地韶着,让旭竞不厌其烦。

“好了,好了,让我心仪的男人,估计还没有出生,你们也不要为我操心了。”旭竞说。

“我可不会像美丽那样,一边说着大话,一边悄悄订婚……”她斜着眼睛望向顾美丽。

“你真坏,旭竞!”美丽羞红了脸,追着要打旭竞,可旭竞跑的比兔子还要快,一溜烟就不见了!

“美丽,人家旭竞说的也没错啊!咱们爬山那天,你还在山顶和我们吹嘘你的远大理想,不出半个月,你和烟草大鳄徐老板的订婚消息,就刊登在号外上……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历彩霞也笑着美丽。

“……”美丽听了,立即低下了脑袋,不吭声了。显得有些悲悲切切的模样。

“好了,不说你了。现在,你可要帮我出出主意,到时都请哪些人?”历彩霞不忍再调笑美丽了。

就这样,历彩霞开启了她的爱情之旅……

然而,让历彩霞没有想到的是,虽然致远要为女友举办盛大订婚典礼,同时,他一心钻营,继续往上爬的小算盘,并没有放弃。相反,为了打败竞争对手金淦,他不听历彩霞的劝阻,还是通过同僚,加强了与军统的紧密联系,对金淦的来历,悄悄展开了调查……

军统和中统,是蒋介石核心机构的关键部门,属于蒋介石的核心圈子。也是蒋介石清除异己,打击共产党的重要依托。虽然,在抗战期间,军统为抗击小日本,消灭汉奸,做过一定的贡献。

致远试图通过调查金淦,同时加强与军统的联系,为今后进入军统做好准备……因为他没有后台,所以,他试图寻把军统作为自己今后事业发展的平台,进入这个军队的核心圈子。

话说民国时期的官场,之所以乌烟瘴气,在官员任用上任人为亲,劣币逐良币……还在于当时的官场,十分盛行圈子文化……

那些削尖脑袋率先钻进圈子的人,能够得到很快提拔;

而一些老实干活的,不会钻营的人,则永无出头之日……

说起这圈子文化,源远流长。

有学者研究中国历史后发现,圈子文化,居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基本社会形态。

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开始,圈子就一直存在。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某些掌握大权的人的推波助澜,社会上的圈子文化,更加盛行,以至于成为一种大家默许的潜规则。

古时,人类为了确保安全可靠的繁衍后代,建立了以男性为主导的婚姻制度。

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当时艰苦危险的生存环境,人类初步形成了的自己的生活圈子——

诸如以繁衍后代为目的的家庭;

以延伸种族而结成的家族;

以抱团取暖式的就近地域相互扶持的的村落……

这些圈子,都是因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人类为了保护自我,强化自我而建立的一种同类人群的沟通和联系联系。

有了圈子,就有了亲疏之分,也就有了血缘远近之分,更有了利益多寡之分……

所有的圈子,核心都是为了利益。利益是圈子建立的纽带,也是推动圈子形成和发展壮大的核心动力。

历史,是一面明镜。

譬如西周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就是不同层次的人群,形成的不同的圈子:

——实行宗法制的,其实就是一个血缘圈;

——实行分封制的,其实就是一个政治圈;

——实行井田制的,其实就是一个经济圈;

——实行礼乐制的,其实就是一个思想文化圈……

再比如秦汉时期,由于皇权一家独大,小农经济初步形成,儒家理论框架业已形成……整个社会从上至下,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阶层,不同利益共同体的圈子。

——皇权圈子虽强大,却也因利益蛋糕分配不均,内斗不断,宫廷政变,“弑君”“清君侧”,昭示着皇权内部圈子不同人群的倾轧和斗争,既血腥,又残忍。

——刚刚发展起来的小农经济萌芽,却又是极其脆弱的。一遇天灾人祸,无数个农民家庭无米下锅,难以生存,底层百姓便举旗造反……

综上所述,各种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认知的人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圈子,使得人与人之间有了亲疏远近。

——体现在官场上,则形成了任人唯亲,只认老乡,或同学,或师徒等自己派系、朋党的圈内人,而对圈外人不予理睬;

——体现在商界,便有了帮会,门派……即便是做生意,也要把圈子分的个清清楚楚。圈内人,就帮;圈外人,则不闻不问……

民国时期,蒋介石本人就是一个极其讲究圈子门派的。在他的“以身作则”下,圈子文化更是盛行……据说,当时形成了社会上公认的四大著名圈子:

“黄埔军校圈”——

凡是从黄埔军校毕业出来的学员,都会格外受到重视和提拔……

其中,于194至947年毕业的学员,都被称为“天子门生”,因而在黄埔军校圈里,又形成一个“天子门生”的小圈子。因为在这一时间段毕业的黄埔军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是蒋介石任校长。既然蒋介石当上了民国大总统了,那么,不就相当于是“天子”吗?“天子”当校长的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便被赋予这一美称。所以,这一时期的黄埔毕业学生,分到部队后,都提拔的很快,军阶也比一般军官高。

“江浙老乡圈”——

凡是从浙江出来的商人,大学毕业生,军人,或者学者,都会格外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比如,出生于浙江书香门第的陈诚,在黄埔军校建立时,只是一个带兵小官。一次,蒋介石在夜间查哨时跟陈诚聊了一会儿天,并问他是哪里人。当听说陈诚是浙江人时,”蒋介石在次日清晨早操后当场宣布:“炮兵区队队长陈诚,发奋刻苦,精神可嘉,特提升为少校炮兵队长,以资鼓励。”之后,陈诚的本领长进不大,但官职官衔却越升越高。

还有胡宗南,在报考黄埔军校后,本来默默无闻。而当蒋介石在偶然中调阅了胡宗南的档案,发现胡是浙江同乡时,便找来胡宗南见面详谈,从此给予特别关照。胡宗南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不久就被提升为上尉,副营长;在北伐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被提升为少将副师长,几个月后又升为第一军第二十二师师长,其受提拔的频率之高胜过攀云梯……

秀英的父亲,官至大元帅,也是因为他本人是浙江人,和蒋介石是老乡,所以一直在军界如鱼得水。

“亲英美圈”——

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与美国政府建立了良好关系。故而一批从英美留学回国的学者,便受到比在其他国家留学的学生的重视……

金淦的父母,因是在美国留学的硕士、博士,很自然的就被归入了亲英美圈子,在职务提拔上,从来没有吃过什么亏。

“军统、中统特务圈”——

这也是蒋介石为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建立的核心部门,通过此部门,清洗党内政府内的不同政见者和党员,从而达到统治的目的……

戴笠,陈果夫,陈立夫等都是蒋介石的嫡系。

所以,总体来说,民国是一个极其庞杂的圈子组合体。

一方面,人们以圈子为识别身份的标签,以此站队,表达忠诚度;

另一方面,圈子众多,派别林立,为了利益,相互倾轧,人心涣散……

在当时,除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核心成员外,黄埔军校圈,江浙老乡圈,亲英美圈,军统中统圈的人,是权力机构重要的核心层。

而核心层官员,为了巩固和培育自己实力的需要,又分别建立了以自己为圆心的大小不同的圈子——

“师生圈”……

“兄弟圈”……

“同乡圈”……

“同学圈”……

“CC圈””……

“太子圈”……

“夫人圈”……

“嫡系圈”……

“非嫡系圈……

除了嫡系的中央军和非嫡系的杂牌军的区别之外,在非嫡系的杂牌军中,又分为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川军、滇军、粤军、桂军……每一个类别,都是一个独立的圈子。平时各自为谋,战时各自为战。一些军阀,常常为了保存实力,分进而不能合击,齐头而难以并进。胜则竟相争功,败则各不相救,将领皆视其军队为私人武装……他们争地盘,争军饷,争地位,争权力……

在各自独占的圈子内,大军阀们又把自己统领的部队,当做私家财产来对待,私设法庭,印制钱币,加倍筹饷,滥征田赋,疯狂抓丁,极力扩军,形成了一个个唯我独尊的独立王国……

然而,致远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金淦,是一个十分机智和聪明的人,想要搞掉金淦,也非容易的事情……(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