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乱世浮华烟雨中 > 175章知性女神(2)

175章知性女神(2)

175章知性女神()

会议室里,参加座谈的同学踊跃发言……顾美丽也和大家一样,坦率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严酷的战争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有难民问题,儿童问题,农村问题等,继续社会各界伸出援手。而我们学校学生成分大多出生上中层阶层家庭,生活优越,不了解社会底层民众生活……希望学校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底层疾苦。同时,也可以用我们所学知识尽可能帮助穷苦人………”

吴贻芳一直在认真听着大家的发言,不时点头,在本子上记着什么。当时,已经年近五十的她,依然独身,没有结婚,致力于推进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她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待。没有结婚恋爱的她,甚至还主张老师开设一些婚恋讲座,教学生如何谈恋爱,怎样看待婚姻……

吴贻芳是在非基督教运动背景下出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的中国人。

她是中国女性自强不息的代表,也是人们敬佩的女中豪杰。在当时那个复杂、混乱,内忧外患不断的风雨飘摇的民国,她能够机智的周旋,勇敢地面对风雨,使金陵女校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

19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安徽又发生水灾,吴贻芳在金女大食堂大声疾呼:

“同学们,我们难道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在无助中死去吗?我们不应该为这些灾民做些什么吗?”校长温和但悲痛的语言和召唤,感染着全校学生……她们踊跃捐钱捐物,尽最大努力帮助灾民……

197年,日本鬼子入侵南京,金女大的师生纷纷撤离,南京的校园里只剩下吴贻芳和6个教职员工……当日军围困南京实施大屠杀的时候,金陵女大的教师,修女,都动员起来,收容了大量的妇女儿童……

当时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

董必武先生曾评价她:“像她这样精干的人物,男子中也是少有的。”

作家冰心曾说:“我没有当过吴贻芳先生的学生,但在我的心灵深处总是供奉着我敬佩的老师——吴贻芳先生。

美国总统罗斯福盛赞她为“智慧女神”……

之所以受到如此赞誉,还在于吴贻芳一生致力于推动女子的心智提升,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一生未成家的的她,一心要为中国女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要让受压迫的女性具有独立之精神,拥有服务社会的本领,做一个清白、诚实的女性立足于社会……

上任以来,她就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环境和女子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办学宗旨进行了一些调整,着力淡化宗教目的,把办学重心,转向为国家培养有学问、有道德、有服务社会本领的人才上——

比如,她上任后,取消了宗教系,增设体育简易科、数学系、政治系、地理系等,还根据社会需要在家政系中,增设儿童福利专业,营养与食品专业等,以便于女子成才与就业……

再比如,为了确保学生文理兼通,知识面宽广,学校规定主修文科专业的学生,必须选读四个学分的自然科学,;主修理科专业的学生必须选读一门社会科学课程。大学期间的必修课程,除主修、辅修外,还有中文,英文,中国历史,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美术概论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广泛涉猎,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在她的推动下,学校一直保持了英语教学水平较高的特色,这在当时同类高校中,是得到同行认可的。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英语是必修课。二年级学习结束前,要举行一次英语概括考试。这种考试主要是测验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测验及格者,才准升入三年级……如果测试不及格,就必须在三年级补读一年英语,再参加概括考试。如果仍不及格,就须自动退学……在校期间,每一个学生都要读多本英语名著。教师讲课多用英语,参考书也以英语者为多。记笔记、答考题、写报告也多用英语。每学期都有英语演讲会、辩论会,还上演英语剧。总体看来,凡是金陵文理学院的毕业生,英语水平都不错。

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校友来校作报告,更是学校热心做的一件事情。比如,邀请著名画家徐悲鸿,来校演讲《游欧之经历》;邀请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郝映青,回校演讲《实地农村服务经验》……

体育课,也是学校的一大特色。为了锻炼女子强健的体魄,体育课是必修课。学校规定,体育课不及格,就不能毕业。这是硬杠杠:一二年级,每周有四节体育课;三四年级,也保持每周两节体育课。这与多数大学每周两节体育课一般只有两年的课程设置不同。在同时代的大学中,尤其是女子大学中,体育是金陵女子大学的强项。体育代表队常参加各种大型比赛和活动。

吴校长在办学上的严格和认真,也在同行中是出了名的。

比如,学籍管理上……

所有学生的注册、转学、休学、缺席、旷课、作息、毕业等,学校均有详细的规定。

比如关于注册的规定十分详尽:

“要求学生须在开学前一天到校,,在训导处报到,并安排宿舍。除新生外,二、三、四年级学生可以进行预期注册,即在学期结束时,在主修顾问处商量预选下学期的课程,在取得课程单后,再进行预期注册。新学期开始时,持预期注册单,在各年级课程指导员处注册。已经注册的课程(十日以后),便不得随意修改,除非得到课程委员会的许可……”

再比如撰写论文方面……

从195年开始,学校规定毕业班学生必须写毕业论文方能毕业:“学生读满应读的学分,成绩总平均达到70分,才能在本主修系论文指导教师指导下,在四年级第一学期选定题目,通过专题研究、社会实践或科学实验,写出毕业论文。论文必须是个人自己的创作,不得抄袭他人的论著。”

对论文写作进展,学校也有详细规定:“到第二学期(指四年级的第二学期)的第二星期交初稿,第八星期交正式稿,经系主任签字通过,认为已达到毕业要求,才能获得毕业文凭,接受学士学位。”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很高,甚至有的学生的论文水平不逊于硕士论文水平。

在三十年代,学校就已经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分计算标准为:一二年级每一学分系指每周上课一小时外加课外预习一小时;三四年级每一学分系指每周上课一小时外加课外预习两小时;另外每周实验三小时为一学分。

在实行弹性学制方面,学校规定:“学生如因健康或他种关系,宜少读学分者,校方可减少其功课,准许于四年以上修毕大学课程。”学分制还允许经济有困难的学生离校工作一段时间,积攒些学费后,再回校读满所要求学分,不会因离校而失去学籍。从实施的效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毕业,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在读好必修课之余,还可以选修其他课程,因此,许多学生在毕业时学分总数往往超过学校的规定……

由于办学质量较高,当时的女生,都以能上金陵女大为荣。章太炎,张治中,黄炎培,徐悲鸿的女儿,都曾就读于这所学校……

……吴贻芳曾经在《金女大四十年》文章提到,自1919年,金女大第一届仅有五名毕业生起始,到1951年第三十三届为止,毕业生近一千名……所以,这近千名毕业生,被人们誉为“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九百九十朵玫瑰的成长成才,校长吴怡芳功不可没!

这其中,有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将军,生物学家,医学家,指挥家,歌唱家等众多精英亮星:

徐亦蓁,曾任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的中国代表。金女大校董事会主席;

严彩韵,曾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美国埃拉马医学院教授。先后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营养研究所任职;

鲁桂珍,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博士,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妇人,与丈夫一道,参与了享誉科学界巨著《中国科技思想史》的撰写;

葛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首批荣誉学部委员。获“首届中非友好贡献奖——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

胡秀英,哈佛大学树木园林終身研究员。荣获香港特区“铜紫荆星”勋章,010年年度“感动香港”十大人物之一;

郑小瑛,中国著名交响乐团指挥家……(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