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六美佳缘 > 第四十一章 适应

第四十一章 适应

夏小伟一到工程队,工人们听说大学生来筑路,都夹道欢迎。夏小伟一看,烈日下,在无一丝风的马路上,是一个个皮肤黝黑,汗流浃背的身影。隆隆的搅拌声,柏油吱吱地沸腾着,与冒着青烟的焦糊味浑成一体,在他们忙碌的背后,留下了一条一条乌黑,光滑而平坦的柏油路,在宽阔的河面上架起了宏伟的大桥,为来来往往的人们带来畅通与舒适。夏小伟情不自禁想:筑路工人虽普通,但又是不平凡的一族,他们踏平了多沙沟沟坎坎,连通了多少山山水水,是他们用无私奉献拼博进取,像热血在汹涌,像燃烧的炉火,打开了通向辉煌的未来之门,驱散了荒凉与落后,给穷乡僻壤打开了致富的大门,是他们用心血和汗水,赶走贪懒与愚昧,给今天带来了文明的气息和富足的生活。使今天的社会变得更精彩,更具有魂魄的魅力。想着夏小伟由衷感叹:筑路工人多荣耀,多伟大,实现了自己绚丽的梦想,我爱你们!他迅速地融入了筑路队伍中。

初来乍到,工程队安排夏小伟干最轻松的活,拿着小旗哨子如交警指挥车辆行人,可他嫌不解瘾,汇入了浇注柏油的队伍。起先的确不太适应,太阳晒得他皮肤发红,手上及脚上都起了泡,晚上回到宿舍痛得他哭,同睡一室的中年工人见了心痛地为他挑水泡,搽碘酒,并安慰他:不要怕,我们刚来时也是这样过来的,你越怕它越欺你,你当作没事,它也就悄悄地溜了,等手心脚底磨出了老茧,也就万事大吉。为了父亲能安心养伤,夏小伟只能忍苦受难,眼泪往肚中咽。

夏小伟坚持着,可筑路工实在苦,十天后他还是不适应,他打起了退堂鼓,想不辞而别逃回家去,可一想父亲见了就会发更大的火,不利于他养伤,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父亲伤好来上班,于是他只得忍痛坚持。接下来发生了几件意想不到的事——

由于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不习惯,不适应,一天小伟只觉头脑昏昏沉沉,他中暑出现昏迷,正要倒向搅拌机时,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工友手急眼快,忙抱住他往外拉,俩人一起跌倒在搅拌机外面的路上,他安然无恙,可那工友却受了轻伤。工人们忙把夏小伟抬到阴凉处,用毛巾浸入凉水后敷在他额上,在太阳穴涂上清凉油等,四面有人为他煽风。夏小伟很快清醒,他见为救他受了轻伤的工友不下火线,他感动之及,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他决不示弱,也马上投入了战斗。

一次他不小心挖到了地下埋的低压电缆线,他只觉全身发麻,触电了,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工人急中生智,拿起旁边的有绝缘性能的棍棒挑开低压线,另一个拉住他的衣服,拉离带电体,另一个急忙奔去附近漏电开关,切断电源,他得救了,他抱着救命恩人感激涕零,喃喃说:谢谢你们救了我,可我怎样来报答你们的救命之恩?几个救命恩人说:筑路工青黄不接,特别是缺少像你这样年轻的大学生,你留下来当筑路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谢。这……夏小伟打了个龃龉,可马上坚定地说:我一定留下好好工作来报大家的救命之恩。工人们齐鼓掌。

工程队每到一地,就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老百姓腾出自己的房子让他们住,还送水送点心。一天,刚浇好一段水泥路,突然变天,眼看就要大雨来临,水浇后就要冲刷掉水泥浆,影响新路的质量,工程队的遮雨物不够,老百姓知道后倾巢而出,把自家收场用的油布、尼龙纸、还有麻袋、草包,还不够,大家还拿出了席子、被子。工程队员见了也都效仿……雨过天晴,水泥路完好无损,大家的脸上漾出了幸福的笑容……夏小伟感动之深,他想,老百姓都全力支持筑路事业,可见筑路工的重要,我有什么理由当逃兵。

夏小伟坚持着,二个月后他就渐渐适应了筑路劳动,与筑路工人迅速融为一体。

这时又出现了二件意料之外的情况——

工程施工,尽管有详细的施工图,但是地下埋的管线实在多,防不胜防,曾多次挖破了通讯、供电等电缆,还有国防光缆,还有自来水管、热气管等,幸亏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抢险抢修,才没有酿成大祸。夏小伟嘴上不说,心却沉甸甸的,他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发挥自己大学生的特长,把图纸看得再仔细一点,正确定位。他不能原谅自己。

一天监理来捡查工程质量,竟有一段路不合格,经过上级讨论一定得翻工,工程队得损失近十万,是什么原因至使失误,工人们都心情沉重,最后大家找出毛病,是科学知识不够。夏小伟心情更沉重,他想,我是筑路工中唯一的一个大学生,我却为什么得过且过,跟媒人吃喜酒……他在工地上失声痛哭。工人们围来问:你为什么哭啊?他说:这我也有责任。工人们说:你新来乍到,再说只是临时工,这怎么能怪你呢?夏小伟痛苦地说:都怪我没有尽到一个大学生的责任,没有用科学知识来指导筑路。工人们面面相觑。

发生了二件事后,夏小伟就刻苦学习筑路知识,钻研筑路技巧,钻研筑路机械的养护和维修,用科学办法筑路,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得到了工人的欢迎和赞扬,他当筑路工的劲头也更足了。

夏季的日照时间非常长,中午的气温和紫外线强度也达到了一天当中的最高峰值,此时筑路工是不会出汗的,当汗腺分泌了一些水分马上就会被蒸发,皮肤上留下的只是一层薄薄的“盐粒”。为了避开中午炎热、高温的极端时段,工程队为保护筑路工的身体健康,将作业时间调整早出工,晚息工,中午延长休息时间,以缓解疲惫。“起早摸黑”干,夏小伟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学习。

公司的项目经理有个习惯,每天徒步到施工管段,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解决。到了吃饭点,在哪个队伍就在哪里吃,趁着吃饭的时间还与工人们交谈,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徒步经理”。他自己也总说,我就是老黄牛,不用扬鞭自奋蹄。夏小伟的父亲是工程队的队长,他工伤后公司经理就来得更勤了,夏小伟就乘机请教,问长问短,俩人无话不谈,经理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能吃苦的大学毕业生,故意给他分派任务,往他肩上压担子,夏小伟也总能出色完成任务。

筑路工一般是是在人迹稀少的地方,也没有有线电视,“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筑路工下班后就觉得很无聊,常造成农民工流失,夏小伟见了也急在心中,他就利用自己的知识特长,利用大风大雨天气和下班后到睡前这一段时间,给工人们读报,讲故事,还表演文艺节目,或发动大家一起聊天,在他的带领下,各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工棚内立即活跃起来。

三个多月后夏小伟已锻炼成了一个合格的筑路工,父亲伤好后也来上班了,父亲一到就说:小伟,你可以回去找工作了。小伟却自己反而不愿回家了,决定留在工程队,他笑着对父亲说:我已经找到了工作。父亲急问:找到了什么工作?夏小伟调皮答:筑路工就是我的工作。父亲欣喜若狂,父子俩紧紧拥抱。大学生

当筑路工,工人们都拍手祝贺。(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