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忠烈王妃古尔伯乐郭擀哈屯传 > 第六十四章踌躇满志

第六十四章踌躇满志

1

果然如同他想的那样,随着他在家庭这块试验田的第一回成功,其他的事情就是按照这个既定方针的复制。这些年他就是这样做的。虽然那个成为他盟友的兄弟捉吃撒哈儿在他成功上给于他极大的帮助。但是直觉告诉他政治家对一个人的过分依赖是致命的。于是他开始选择新人,而将那个达到一定高度的人冷落。使这个人在一段时间忧郁而终。这次也是这样,本来拙赤台也是对他帮助很大的人,但是当他看到在未来自己百年后他可能对自己选择的继承人产生影响时,就毅然抛弃了他。有时候他觉得自己这样干很卑鄙。感觉在把别人利用了后很不道德。但是他觉得历史既然选择了他,那他考虑问题也就不能仅仅把接班人选择这样的事情当成他的家事。他的考虑事关国家兴亡。就因为是这样的大事,因此,他就不能手软,儿女情长。在他看来任何事情稍有差错就可能毁于一旦。而一旦发生了这样的事,就有可能让整个草原遭到噩耗。而那种地方割据,百姓受苦,吃不饱饭的情况就会重演。他绝不能让那些如走马灯一样的草原霸主祸害人民。在他的印象中草原没有一年是安生的。远的有冒顿可汗、木杆可汗、真主披甲可汗、墨缀可汗、到骨碌皮夹可汗在到辽国的耶律阿保机。而让这一切能实现他就的手里时刻有剑。而让这种想法形成的原因竟然是受年幼时一件事情的启发。

在他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杀后,他们一直依附的泰赤赤兀剔人竟然将他们全家赶出了部落。当时大多数人都采取了沉默的方式,唯独一个老人提出了抗议。但是就见一个部落男子大声吼着走到了他的跟前让他闭嘴。接着在临走的时候把一把利剑插进了老人的胸膛。直到现在他还能记的那个老人在临死时的惊恐状态和那人抽出宝剑后老人胸膛象箭一样喷射的血液。为了一点吃的东西竟然把孤儿寡母赶走,为了让老人闭嘴,竟然把年愈花甲的老人杀死。这对于人来说是多么残酷呀!因此,他必须负起这个责任。在他看来他这样做是为老百姓的。他想,即便是我在家族中被人说成是冷酷,我也要这样做的。因为我是在为人民着想。

他想,虽然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自己已经实现了这些理想。结束了蒙古的战乱,但是他还是没有达到目的。他是不满足的。

正是这些不满足,让最初在辽国的统治下因为不满足而最后壮大,而又因为不满足脱离了金国,成了这些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这些年他通过对这个国家的征服使蒙古的版图越来越大。尤其在过去的一年多中他对西部的征服中把自己的实力扩展到了欧洲的来因河畔,并且还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从征服了这个国家后,不知怎么成吉思汗的心中竟然有了自己是战神可以无望而不胜的感觉。现在他已经来到了这个位于陇山的最高处,他知道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在这片土地下面的金国了。他已经从木华黎的汇报中知道了大金国的情况。心目中也有了进一步的计划。那就是越过黄河,把大金国消灭。为此,他已经部署在涿州建立船舰基地。另外,他还想好了就是在灭了大金国的后他就要对自己邻居动手了。在他看来这个国家真是太讨厌了,他让你有一种又恨又爱的感觉。从蒙古人看人的标准来说这个国家的品质简直是太差了,因为这是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

许多时候,他那种今日投降明日又叛变的作风让成吉思汗简直是义愤填膺。本来以着他的想法是早就要把她灭了的。但是由于在对外战争中战线拉的太长,兵员不足,而这个国家又是他的邻居,有时又觉得放着不打实际上比攻占更能发挥效力。

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才让西夏这么些年能够苟延残喘。况且他也看出来了,现在西夏国的君主是个软弱的人。对于这样的一个人还用吓很大的功夫吗?由此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选择是相当主要的,不管西夏的军民是如何的英勇,但是他们选择了一个懦弱的君主就是他们再用命也没有用。

从西夏国君,他想起了自己的接班人。也是的,在他的儿子中他对小儿子拖累更中意一点,这不光是因为蒙古民族幼子养老的习惯,他和他在一起多的原因,更深一层的原因就是他还喜欢他的儿子蒙哥和孙子忽必烈。但窝阔台也是他的儿子,而且作战勇敢,在建立蒙古帝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作为他百年之后的接班人,又觉得窝阔台虽然是个将才,但是在处理问题上缺乏缜密的布置,做事也很冲动。又爱身先士卒。虽然这样对于战争胜利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也让他的安全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他知道瓦罐不离井口破的道理,担心这样下去,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他想,他当上了大汗如果突然阵亡将会给国家造成多么大的混乱.....而他的对自己的安全不当回事,在成吉思汗看来也是自私的。因为他总不能这样大了,还让父母亲为他担心吧!

前几天,他在和木华黎的交谈中听他说了大金国京城的奢侈和华丽。他请他有空到那里去。当时他没有表态。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他的提议是正确的。因此,今天木华黎约他狩猎时,他就有了这个想法。实际上他所以答应出来参加狩猎就是想对自己最近混乱的思绪整理一下。另外,他还觉得大都离哈喇和林很近,这样也便于往来两地之间。

“啊,放开我,”的喊声打断了成吉思汗的思绪。于是他问身边的拙赤台,“怎么回事”?

“嗷,大汗,是前一个阶段行刺被抓起来的人。”拙赤台说。

“嗷,是这样的!我们看看去!”他对其他的人说。在怯雪军的护卫下,成吉思汗和其他的蒙古的将领一起走下山,进了大营。

在大营一个帐篷外,站着许多守卫。这个地方不是军帐,而是一座监狱。在拙赤台,木华黎的陪同下,成吉思汗走进了大帐。在帐篷里有许多的铁笼,许多被抓的人被反剪双手关在这里。虽然一个个又冷又饿浑身发抖,但是精神还是挺好的。他们对蒙古军兵的责骂给予还击。

“他们都是些什么人?”成吉思汗问身边的将领。

“大汗,都是金国和西夏国的武林人士!”

“可恶!这些个国家。都快要亡国了,还要这样对我!”成吉思汗愤怒地说。

“大汗,看来是到了要灭这个国家的时候了!”木华黎对成吉思汗说。

从帐篷出来后他问木华黎,“木华黎,我想听听你的,你说我们该怎么办?现在这两个国家是先攻打西夏?还是金国?”

“现在当然是那里也不能打了。等到明年后我们还是先打大金吧!等回来后在灭西夏。西夏是我们的嘴里的肉!随时都可以消灭他。”

“好,木华黎。去,把全真教的丘处机给我叫来。”成吉思汗说。

“是!”木华黎走了出去。看着这个去叫丘处机的人,成吉思汗感到很感慨。他想,看来干什么都要很小心的行事才对。别看现在木华黎是他的大将,他的心腹,但是当初他却因为是泰亦赤兀剔的人而查点要了他的命。

由于幼年对泰亦赤兀剔部落赶走自己家人的反感,在把这个部落攻陷后,竟然因为过去的仇恨想把这个部落的人全部杀死。多亏父亲好友猛力克的劝说,才放弃了这个想法。后来他把这个部落酋长的儿子木华黎收在了自己的身边。就象当年塔尔忽台把他带回家一样。而这一些都源于泰赤兀亦剔的老酋长塔儿忽台对自己的关心。

这件事情要从他很小的时候说起。也就是在成吉思汗成长到七、八的岁的时候,可能连父亲也看出了他是未来大儿子别可贴儿的竞争对手。草原上有这样的说法,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他看出来在自己这个家里如果他不让一个儿子出走,家里将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场争端。那将是两败俱伤的事情。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他在一次营地的转移中把这个儿子给丢掉了。但是被部落首领塔儿湖台意外检到。

【作者题外话】:在完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当世已知的一些历史人物的情况,设计了这些历史人物因果关系的框架。把一个特意设定的人物植入这个框架中,然后让它运转起来。结果就成了目前这样的一个故事结果。虽然不知道当初是怎么样的,但是我想让我们设计的这个人能尽可能的接近当时的历史现实。这只是本人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加入到对这个历史人物的研究中,以丰富中国的文艺百花园。(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