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青琴咏叹 > (十四)

(十四)

李景余今天晚上是在尴尬中离去的,可是有了这次经历之后出现在葛碧潭面前时却多了一些自信与放肆,他以为是她们帮助他挑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在她的心目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意向,可以肯定地说连这方面丝毫的感觉也没有,所以在与他独处时她显得比以前更加矜持,甚至拘促,她要表达的意思却引起了他的误解,以为是她有意于他才在他面前显得不自在。人本来就有从利己的角度理解问题的弊端,遇到个人感情问题时尤其如此,李景余这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所以他在门口等到她时说了一大堆轻佻的话,她虽然无意于他,但又不忍心伤害到他的自尊,她的想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一定能够觉察或者感悟她对他的真实态度的。其实她还有一种活思想在与他的交往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刚来到大学,难于遇到这样有着文学爱好的人,尽管他只是爱好而缺少深厚的功底,即使如此象他这样的人也是极其少量的,如果有意与他疏远,又有谁会听她关于诗的见解呢?从这一点来说,她真有点离不开他的感觉,但她一再提示自己这样的感觉仅仅只是诗友的关系,而不是恋爱的关系,因为李景余的性格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在两个多月的交往中她感受得出他温情的一面在她面前表现得太多,尽管她也观察到对于别人并不都是这样,可能正是由于他对她有意才有了这种令她不快的表现,即使只局限于她一个人,她也是不喜欢的,作为同学或者诗友她是无法非议或者指责他的,所以只能以宽容的态度忍受,朋友之间是无法求全责备的,正因为这样,她才在他说出一些调情的话语时不置可否。他们一起吃过早点后,走在去天坨山的路上他仍然以轻佻的口吻给她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她本来就不在意他说什么,这时几乎没有听到他不绝于耳的絮叨,因为她正在思考着今天诗社活动的事,尽管中秋吟月再次令她扫兴,但后来她还是检讨了自己,宽容了别人,由于与诗有割舍不了的情,所以在接到李景余关于今天活动的通知后,心情又一次激荡不已,她已经做好了承受不佳的准备,只要能参加诗社的活动也就知足了,条件的限制,不能不妥协,这是她面对现实的想法。这时她想,今天是星期天,也正好是阴天,而且秋风劲疾,这是天助诗社开展的活动,所以她庆幸这是否是今天活动的一个良好兆头,尽管秋风愁煞人,但却有益于作诗赋怀——风凉路人落叶绊,这一句是她诗兴偶起时依眼前景随口吟出的,走在她身边的李景余见她一阵沉默后突然冒出一句七言诗,虽然听到了,但不是很清晰,便又问是古人的还是她新作的,因为上次中秋夜他读过了她的诗作,知道她有这个能力。她在回答他时又带出了第二句:“天低飞鸟行云阻。”并且对他讲出了创作过程,是她在行走间看到了风与落叶这种最富秋天特色的景物,便惹得诗兴大发,在脑海里形成了第一句,第二句则是依托第一句创造出来的,没有了第一句似有自然生成的一般,主要得考虑到对仗工整的问题,至于平仄韵脚则不大注意了,在寻找中阴天与飞鸟不正是与第一句对应的景物吗?这两句构成了一幅地面天空全方位的秋景图,如果用画笔画在纸上,人物、飞鸟、秋风、落叶、阴云画面够丰富的了。李景余在听她讲解中很是感叹她的才情,同样的景物出现在眼前,她能作成这么精妙的诗句,自己不仅无动于衷,而且面对这些景物时仿佛它们不存在,可见学会观察很重要了!他转而又想,原来作诗这么简单!听过这两句,似乎也勾起了他的诗兴,催促着要听下边的内容。她也正在深思当中,见催时对他讲:“作诗也不是凭空捏造的,得有实景的触动,而且要与诗的意境紧密联系……”正在讲时她突然停止了,又突然喊道:“有了……”他瞪大眼睛不解其意,就在他疑惑时,她指着路旁正在绽放的一簇菊花道:“这不是入诗的材料吗?”略加思索后,脱口而出:“菊有寒性霜露绽。”他面对着黄色白色的菊花,反复叹息:自己怎么就不能想象出来呢?她舒展了刚才还在紧锁的双眉,面带喜色地道:“有了这一句,下一句就好作了!”说过后举目四望,又是一阵喜悦,对他道:“有了,你猜猜会是什么?”他顺着她刚才看过的地方巡视了几遍,也没看出任何名堂来,回答她的只是疑惑不解的目光。她提示他道:“眼前的植物!”他放眼望去眼前尽是植物!她见他仍然不能感悟,加之处在创作的激动之中,没有了等到他明白的耐心,便在笑声朗朗中喊出了“松持生机四季绿。”他拍着脑袋连连叹息,怎么就想不出来呢?叹息后问道:“成了?”“这样成了也勉强可以,但就只是景物的描写了,有点似乎不符合写诗的要旨,诗言志才可以算作上乘之作了。”

“后边又该如何写了?”

“从言志的角度出发,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景物的寓意写出人生的志趣。”她沉思片刻后吟出四句诗来:“无意春卉斗奇艳,独在秋叶显秀色。待得寒冬现枯黄,却以翠枝映白雪。”他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显出似有所悟的神情,因此她也没有了解释的必要,而是陷入对全诗的回味之中,反复斟酌后个别对仗不工的瑕疵就不顾及了,不能以艺害义。他这时对她的佩服可以用一个词描绘——五体投地!之前读过不少的诗,但未见过作诗,原来诗就是这么写出来的,在她似乎很简单,在他却难得如上青天。她居然有这样的才华,难怪对之前的两次活动表示出强烈的不满,诗社中有谁能如她一般地信手拈来。他在想着的时候,忍不住地问道:“你写诗的本领是怎么得来的?”“想学是吧?说来简单得很——想让别人读自己的诗,先想想自己读了多少别人的诗,当你读别人的诗量积累够了,别人也就开始了对你的诗的阅读,甚至是朗读。这就是我的切身体会,不一定适应所有的人,但对我却是很管用的。”

“你这段话说得绕口令似的,但大体意思我还是明白了。”

“明白了就照此做,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对你来说,用一个成语可以表达出差距——望尘莫及!你的才华令我叹服!叹服!”

“我这点能耐算不了什么?与诗圣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迈誓言比起来相差太远了,在思想性上更不如他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风骨。诗不仅能言志,诗更是语言艺术的结晶,学汉语不能不懂诗,律诗只属于汉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称之为汉语的瑰宝、奇葩都不能尽义。杨雄所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是有局限性的——在检讨自己中损害了诗的形象,实际他反思的仅限于他的赋而不包括诗,不管怎样,对于诗的不恭是不足取的!至于他所谓的赋诗是‘雕虫小技’更是不足取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千古事’,‘文以载道’等等才是无比正确的评价与定位!”

“你说的杜甫我知道,后边的内容还是第一次听说,你怎么有这么多的学问,一定读了不少的书吧?在这一点上恐怕我永远也赶不上你,我只是对诗有兴趣,而且仅局限于现代诗,什么古诗、律诗总觉得只有古人能创作出来,正如古人写文章用文言一样,没料想当代人也可以作出来,你让我大开了眼界,至于你谈到的经验,难以用在我身上,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下不了那么大的功夫,这就没有办法了!”他有意地把最后一句话的语气拖得很长,完全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哀惋。葛碧潭听后没有说什么,因为在她觉得,他似乎明白了如何做的道理,却没有做到的决心,她还能说什么呢?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正因为有志与无志的存在,才使人有了优秀与平庸的区分。所以仅凭他刚才说过的这段话,她已将他归入了平庸之辈的行列,而他未必有这样的意识。(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