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沈心怡传奇 > 第五十八章 战事连连

第五十八章 战事连连

因为太后的故去宫里面一段时间陷入低迷和凄凉,和南唐的战事连绵不断的使得前朝难以安宁,不得不赶快制定对策。

乾晖四年九月十六日,夏承志上朝听封,晋为大将军,加之为尚书令,率领援军开赴南方。同月,趁着汴京城大胜,士气高振,南唐裕亲王率兵北上,没有多久就攻陷了兖州城,至此,原本南唐割让给大楚的土地被他在短短三个月之内全数收复。刚刚奔赴前线的夏承志也是没有办法抵挡南唐势如破竹的攻势,只有节节败退的份。

“皇上不发愁吗?”沈心怡对正在悠闲地看着棋盘的刘钰问道。告急的折子和百官因为前方战事不顺利而匆匆忙忙递上的文书、折子之类的东西早已经把旁边的九龙玉案给堆得满满的,但是刘钰一份都没有翻看过,此刻他还漫不经心、随意地翻看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有什么可要着急的,这些个文臣呀,就算是上再多的折子,也没有大的用处,难道还能指望他们拿出一个杀敌平乱的主意来?”

“可是如今前方的战事连连不顺,臣妾虽然身居**,那也是有所耳闻,日夜担心呢?”

“哟,怡儿怎么也担心起这个来了?”刘钰从棋盘上抬起头来笑着问道。

沈心怡看着刘钰那似笑非笑的得意神情,心里头忽然闪过一个想法,一下子就明白了不少。刘钰不是一个大度的君王,甚至可以说有些小气、短视、脾气暴躁,如此让他尽失颜面,失掉尊严的战败之事,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怕是……

“哎呀,臣妾还在一味的发愁,”沈心怡狡黠的一笑:“只不过现在呀,臣妾正在发愁怎么样恭喜皇上呢?”

“哦,喜从何来呀?”刘钰丢开棋盘,不再看了。“怡儿,刚刚不是还在说战事诸般不顺吗?怎么这会又道起喜来了?”

“是呀,当然是恭喜皇上,我们大楚的将士就要旗开得胜。”沈心怡眨眨眼,调皮的笑一笑道。

刘钰一下子就觉得十分的奇怪,问道:“如今前线之中接二连三来的可都是战败的折子,满朝文武急得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怡儿,你去翻翻那些折子就知道了,怡儿是怎么预言我们大楚即将旗开得胜的?”

沈心怡莞尔笑道:“皇上,你难道还要隐瞒臣妾吗?原本臣妾是很担心的,害怕皇上因此而心急如焚,劳心劳力,只是刚才看到皇上轻松悠闲的样子,就知道皇上已是成竹在胸,接下来我们大楚一定会打败南唐,胜利指日可待了。说着目光转向龙案上那高高堆起的奏折,又继续说道:“朝中诸位大人们都不知道皇上的态度,只是听到连续不断的败退消息,当然是火烧火燎的。却不知道,如今我军虽然节节败退,但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败而已,而且南唐确是要大败了。”

“哈哈,”刘钰畅快的笑了起来:“果然还是怡儿深得朕心呀,比那些个迂腐、糊涂的老臣们聪明多了。”

沈心怡垂头,低下眼帘,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推断,也更加佩服诸葛正我的推断十分的正确,夏承志果然不可小觑。

“怡儿果然是绝顶聪明,那你可知道我们大楚为何就要胜利了吗?难道仅凭着朕的这些行为就可以吗,那可不行,怡儿你再说说看还有哪些依据?”刘钰打趣道。

沈心怡嫣然一笑道:“皇上,你真是太看得起臣妾了,怡儿不过是个深宫妇人,怎么能够看透这些军国大事呢?还是要请皇上为臣妾解惑了,皇上?”

刘钰笑着摇摇头道:“怡儿就算是看不透,但无时无刻不呆在朕的身边,看到的、听到的,可都是朕所关心的,凭怡儿的聪慧还能猜不到吗?”

沈心怡皱着眉头假装思索了一会儿,说道:“臣妾看到皇上这几天来,不看战报,反而看的都是从南唐那里得来的情报,难道是南唐的朝堂要有大的变动了?”说完还歪着脑袋,不好的意思的笑一笑,吐吐舌头:“啊,皇上,这都是臣妾猜的,要是猜错了皇上可不许笑话呀。”

“怡儿真是聪慧可人,猜的是恰到好处,朕又岂会笑话呢。”刘钰哈哈大笑:“眼下看来虽然是我们楚军节节败退,可是战事的变故就潜伏在南唐的朝堂中,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南唐的裕亲王单通,此人是个心腹大患,要是不除,想要顺利的发兵南唐,攻下南唐,那是不可能的。”

“臣妾虽然身在宫廷,那南唐裕亲王的威名,也是很早就有耳闻的。”沈心怡面含担忧得道。

“早在父皇还在位的时候就曾经以千金美女暗中收买了南唐重臣,施以离间之计,破坏唐帝和裕亲王之间的兄弟感情,每一次都会成功,但是,每一次唐帝都顾念亲情,难以痛下杀手,只是把他的解除兵权,软禁于京城了事。”刘钰长叹一声道:“不过,这一次我们不必忧心了。根据安排在南唐的内应传来的线报,裕亲王只怕活不长了。其实呀,早就在唐帝将他圈禁于京城府邸的时候,他就心中一直郁郁寡欢,郁结于心,卧病在床了。今年因为边疆的危机不断,才被唐帝又给解了软禁,重新入朝堂,也是勉强的支撑,上阵指挥,可是前些日子听说他在军中竟然吐血昏迷,只怕是性命威已。”

沈心怡沉默不语,这些日子以来,她一直在刘钰的身边,虽然不能随意的去翻看那些密报,但是有意无意中也是探知了不少消息,再加上从诸葛正我那里得来的线报,她也是知道的,南唐朝廷里面,主和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尤其是这些日子就有不少朝臣纷纷议论说裕亲王单通急功冒进,有违皇命。还有人说,把那些失地收回来就行了,要见好就收,引来楚国的报复就得不偿失了。甚至还有些大臣公然上折子弹劾裕亲王,说裕亲王这样步步紧逼,手握重兵,威望甚高,只怕会有不臣之心呀……

在太后大丧的时候,南唐朝中就主张应该趁此机会和楚国议和,就连唐帝也是下了旨意,召裕亲王回京述职,那道旨意之中也有很多不满之词。可是裕亲王没有加以理会,自顾自的出兵收复失地,攻打楚国,唐帝对他更加不满了,愈发怀疑他是不是要自立为帝了。

单通之所以没有理会唐帝的旨意,知道朝中人对他猜疑,还急于进攻,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希望能趁着这最后的生命和时机为南唐尽一份心,打下一片安稳的基业,不再受制于楚国。

沈心怡想明白之后,忍不住叹息:“裕亲王战功赫赫,是南唐的栋梁之才,中流砥柱,只可惜唐帝却如此的猜忌于他。”

“功高震主,名高就会遭到嫉妒。这本就是世间轮换不息的事情,没什么好稀奇的呀。”刘钰随意的笑道:“这一次夏承志出兵的时候就曾经向朕秘密进言,单通此人一向十分的勇猛无敌,开局之战必然会锐不可当,为了避免楚军的损失,应当避其锋芒,再图打算,所以呀,这些战败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朕才没有感到意外呀。”

刘钰很开心的说道。

沈心怡嘴角微微上翘:呵呵,功高震主。是呀,哪一朝哪一代的君王能够免俗呢?只怕在大楚也要上演这么一出了,到时,又有好戏看了,夏承志,不知道你会怎么做呢?

君心难测,帝王的心更是比六月的天气还要来的奇怪,才也猜不透。眼下打出的军队节节败退,每一个人都不看好夏承志,都在说他的坏话,责备他作战不力,指挥无方,难以堪当重任,有损大楚国威,应该责罚于他,而刘钰呢,什么都不说,护着夏承志,更加的欣赏其夏承志来。但是当夏承志开始反攻的时候,捷报频频传来,朝野上下一片对他称赞之声的时候,刘钰又会怎么样想呢,还会一如既往的信任夏承志呢?

这一次夏承志如果征伐南唐成功,功劳比天高,接下来等他的是什么呢?

这世间有一个道理是不会变得,那就是站得越高,摔得越重!

※※※※※※※※※※※※※※※※※※※※※※※※※※※※※※※※※

沈心怡拿着手里头的线报,刚刚宫外传来消息,诸葛正我今天动身启程返回南唐。前天沈心怡把从刘钰这里得来的裕亲王单通重病的消息传给他。为了稳定军心,单通在军中病重的消息一直封锁着,只有贴身伺候的几个亲信知道而已,就连诸葛正我都毫不知情,也不知道大楚的密探是如何知道这个隐秘的消息的。如今战事开展的如火如荼,为了保护诸葛正我的安全,沈心怡特意拜托李密保护他的安全,李密本来就欠着沈心怡的人情,就答应了,两人便一起上路了。

大楚这一边密报的事务都交给陈志打理了。

沈心怡无意识地揉捏着手中的密报,想起了诸葛中我的话,“如今南唐看似势如猛虎下涣散,无人能挡,可是这样的优势全在于裕亲王一人的身上。一旦他有不测,后果将难以承受。夏承志虽然多次战败,连连败退,但却是一个最好的猎人,正在盯紧猎物,伺机而动……”

沈心怡将手中的密报放在烛火上烧毁之后,长长叹了一声。

☆☆☆☆☆☆☆☆☆☆☆☆☆☆☆☆☆☆☆☆☆☆☆☆☆☆☆☆☆☆☆☆

随着夏承志接二连三的败退,整个大楚的**之中又被乌云给笼罩了,虽然刘钰心里面很开心,但是很多时候,他不得不做出一副忧心忡忡、悲伤痛心的模样来,一方面,在大局没有安定之前,他不希望走漏风声;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太后故去,他还不能过于高兴。可是在北部边关传来消息之后,刘钰就真的是愤怒加郁闷了。

真是的,南方的战事还没有解决掉,北方又出现了边患。

北辽,可恨之极,又蠢蠢欲动了。

辽国地处草原,土地十分的贫瘠,难以耕种,都是以游牧为生的,逐水草而居,这个国家的青壮男子都十分的精通于骑射,以一当十,十分的勇敢,孔武有力。每一年的秋冬季节草原上没有牧草,难以养活牛羊,牧马,食物成为一个大问题,他们往往会南下劫掠边关,抢劫粮草钱财以度过冬天,今年也一直对他们严加防范,只是他们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可是今天送来的北方线报却说北辽开始集结兵马,只怕又要南下掠夺了。这样的事情每年都会上演,已成惯例,只是今年的比往年晚了一些时候而已。

“朕还以为这些野蛮人今年改了性子呢。”刘钰恨恨的将手中的折子扔到一边道。往年,北辽的攻击一般都会在秋收刚结束九、十月份就开展了,今年却一反常态的拖延到了十一月份,这时候才开始集结兵马。

沈心怡疑惑道:“只是集结兵马而已,说不定北辽这一次还没有出兵的意图呢?要不然,他们就早早的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呢,现在寒冬将至,应该不是最有利的时机呀。”

“怡儿,这一次正是这个时机才更加可恨呀。这些南蛮子每年都会到边关烧杀抢掠一番,扰的楚国的子民日夜难以安眠,可是今年一直没有动静,朕还以为他们是知道边关天险难以攻破,不来扰民了。没想到他们是在等机会,挑我们和南唐交战正紧张的时刻开始动手,定是早就有预谋,看准我们抽不出多的兵马来,想要攻打我们国家呀。”刘钰说道。

只是因为这个吗?沈心怡觉得有些疑惑,辽国土地十分的贫瘠,只有南部边疆极少数的地方可以耕种,绝大多数人都是以游牧为生的,每年南下来楚国掠夺钱财粮草几乎成为惯例,只有几年没有动,都是因为辽国国内风调雨顺,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没有缺粮食,也就不需要南下掠夺一番了。但是今年不一样,听说辽国一直大旱,水草枯死了,人民缺吃少穿,应该提早行动才对呀,竟然可以忍到这个时候?

“好在朕一直防备着他们来犯,已经下旨紧急调派京城的兵马和大批的粮草支援边关,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刘钰说道:“辽国人向来残暴成性,每一次都会抢夺我大楚的钱财粮草,男为奴,女为妻,只可惜南方的战事如此的紧张,一直腾不出手来教训他们。这一次就只能先放过这些南蛮子,等朕把南唐给解决了,定要把他们给消灭了。”

对于北辽这样例行的攻势,大楚早就已经习惯了,虽然南方战事吃紧,对北方也是丝毫没有放松警惕。虽然边关天险难以攻克,粮草又十分的充足,就算是辽国铁奇倾巢而出,也只能望关兴叹,刘钰很有自信能够把辽人挡在边关外,让他们就像往年那样只是在边关的周围抢掠一番而已就回去了。

“皇上真是神机妙算呀,那么臣妾就先恭喜皇上霸业将成,一统天下吧。”沈心怡笑道。

“还远着呢,”刘钰笑道:“那至少也得数十年的功夫才能够真正的平定南方和北方呀。怡儿现在说这话还是有些早呀。”他虽然言辞之间有着推辞之意,但是眉宇之间全是意气风发。如今大楚国势正盛,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一统天下又有何难呢。想要自己会成为天下霸主的情景,刘钰心中的愤懑刹那间就随风而逝了,开朗起来。

“正是因为早,臣妾才要先说嘛,等到了皇上真正统一天下的时候,那时候恭喜的人可是不计其数的,到时候臣妾就是想说,也是排不上队呀。”沈心怡又打趣道:“皇上,臣妾这算是第一个恭喜皇上一统天下,成就霸业了吧,那有没有赏赐给臣妾呀?”

“你这个贪心的小东西,想要什么赏赐,直说就行了,何必这样拐弯抹角的,”刘钰心情大好,开玩笑道:“好的,就算你是第一个恭喜朕的人,这份功劳朕记在心里了,到时候一定好好赏赐你一番。”

“是吗,皇上,那都有什么赏赐呢?皇上先说一说吗?”沈心怡不依不饶的顽皮笑道。

“你还真是心急,如今霸业可还没有成功呢?”

“不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皇上还这样推三阻四的,怡儿不过是担心皇上贵人事多,给忘了可怎么办呀,到时候肯定是想哭都哭不及的。”沈心怡笑着道。

“那怡儿说一说,你想要什么赏赐,就提前赏给你好了啦。”刘钰被沈心怡哄得十分的开心道。

“这个嘛……”沈心怡思索了好一会儿,娇笑道:“这一时半会臣妾还真想不出来要什么赏赐,要不皇上先说一说,一般都会给别人什么赏赐,臣妾也好参考一下再做决定呀。”

“别人那有什么赏赐呀,就只有你这个贪财的小东西敢向朕讨要赏赐。”刘钰说道。

“皇上又在哄臣妾玩呢,臣妾可不相信皇上一点都没有想过要给夏将军他们什么样的赏赐。”沈心怡看似无意的说道:“给臣妾赏些什么东西那都是小事一桩,这些立下大功劳的功臣该如何赏赐才是最重要的呢?”

刘钰的脸上顿时没了笑意。

“皇上怎么了,臣妾说错话了吗?”沈心怡含着一抹浅笑问道。

刘钰苦笑道:“说起来,这一战之后,等到夏承志胜利,又是很大的功劳,到时候朕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赏赐他。这几天为了这事,朕也正发愁呢。”

“如果真的取得这样大的功劳,那朕不仅要赏他,还要一并赏赐他的子女……”刘钰觉得十分的苦恼,心中十分的忧虑。灭国这样的功劳,在乱世中向来是最大的功劳,而且这和灭掉姜国那样的小国不同,南唐可是一直和大楚鼎立的国家呀。虽然如今南唐国力江河日下,但是其国脉绵长、历史悠久远胜于大楚,这样的功劳,定要加官进爵、封妻萌子……

说起这件事来,倒是有一桩现成的赏赐,只是有些……“刘钰的语调中含着些许犹豫。拿起放在一旁的一封大红的折子说道。

“皇上可是有什么难处呀?“沈心怡看着那封奏折道,一看封皮就知道是由**妃嫔呈上的,莫不是夏贵妃来求赏赐的?

“这个呀,是皇后前几天上的折子,希望朕下旨赐婚,将其表妹王凝露赐婚给夏建华。这也是太后临终时的遗愿呀。”刘钰叹息道。

什么?赐婚?给夏建华?要赐婚给他。

乍一听到这样的消息,沈心怡只觉得心里头一阵恍惚,说不清楚是哪般滋味,只是不知为何心里头生出一股酸涩的感觉。

夏贵妃如今在**之中的位份已经是妃嫔之中最高的一位了,除非根本废掉皇后,否则是无法提升的,只能够赏赐一些珠宝钗环,只是这些赏赐根本上不了台面,还得从夏建华处入手了。赐婚于他,既体面又风光……

沉默了大半晌,沈心怡试探的问道:“皇上是个什么意思呢?”

早在王翦战死的消息刚刚传回来的时候,太后就病情加重,刘钰看在这样的面子上,并没有多加怪罪,反而下旨抚慰王家,王家其余的势力表面上也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损伤,看起来依然是大楚第一豪门显贵,但是私底下熟悉朝政的人都能感受得道,王家风光的日子早已经是过去式了。一旦等到太后去世,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光景呢?太后一辈子都是老谋深算,眼光深远,必然会为王家留下后路,所以才会在临终的时候下令将王凝露赐婚给夏建华。如果夏家屹立不倒,王家也算是多了一门依仗,如果夏家功高震主,导致刘钰的猜忌进而招致灾祸,那么王家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不过是一个女儿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刘钰皱皱眉头说道:“这是太后她老人家临终时候的意思,朕也不好说什么,也不好违背呀。”

一听刘钰这口气,沈心怡就知道他心里头那是一百个不愿意的。

对于刘钰来说,现在夏承志统帅三军,手握重兵,如果他要是在和王家联姻,将来极有可能把王家的势力收到囊中,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夏家的势力就过于庞大了。当年刘钰提拔夏承志不仅仅是因为夏承志是个绝世的将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夏承志当年根基浅薄,可以借他对抗王家的势力。如今王家眼看着就不行了,心头大患以除,当然不希望辛苦培养起来的夏家成为第二个王家,给大楚的皇权带来新一轮的隐患了。

夏家和王家联姻,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件好事。从日常看刘钰的言谈举止,对夏家不是没有猜忌之心,只是没有那么严重罢了。这一次要是夏承志立下大功,就一定要赐婚,就好比是火上浇油,推波助澜,定会让刘钰对夏家的顾忌加深了好多。自己应该是乐于见到这一场婚礼的,可是心里头还是很不舒服。“赐婚”这两个字,就好像一根刺,扎进了她的心里面,久久不能拔除。

刘钰正苦恼着,并没有注意到沈心怡的神色,忧心冲冲的说道:“太后都已经留下遗愿了,朕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而且夏承志马上就要立下大功了,这时候赐婚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赏赐呀。”

沈心怡没有说话,朝着窗外看过去,北方的冬天总是来得很早,秋天的脚步不知不觉已经渡过了,就好像昨天外面还是一片春意盎然,而今日一夜之间就是枯叶飞飞,枝丫空空,十分的萧索凄凉。

沈心怡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不知不觉的,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夏建华因为上一次的比武受伤之后就一直告病在家,听说一直没有痊愈,朕对他心里头一直有愧,他办事一向不辞辛劳,细心谨慎,所以呀……”一边思量着赐婚的得与失,刘钰沉吟了好久才道:“朕打算等他病愈回宫,就将御林军统领的重任交给他。同时也把这一件喜事给定下来,也算是对夏承志的功劳、忠心的犒劳了。”

刘钰的声音把沈心怡的思虑给招了回来,听过这一番话,沈心怡不由的撇撇嘴,恐怕让刘钰这样做决定的并不是因为什么亏欠吧。

夏承志如今率领着大楚的多半兵马,现在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滔天,刘钰嘴上虽然不说什么,可是心里面定是不放心。宫中虽然有一个夏贵妃,但是女儿中就比不上儿子来得重要,而且夏承志现在只有夏建华唯一一个儿子。只有把他牢牢地索在宫里面,才能够让刘钰放下心来。表面上肯定是不会这么说的,否则会寒了臣子的心,必须选择一个正当的理由才能够将人召进宫来。

“皇上思虑的很是周到,这样做很对的。”沈心怡笑着道。

刘钰点点头道:“只是朕现在很头疼赵云,自从他当御林军统领以来,倒也是忠心耿耿,没有错处可寻,如果贸然将他降职也不合情理呀。”

“这有什么难的?”沈心怡回答道:“皇上不是说了要向北方的边关加派援兵吗?赵云出身名门,也算是将门之后,不如就让他领了这份差事,改封他为副将,正好也可以让他多历练历练,以便皇上以后对他加以重用。镇守边关,也可以为皇上分忧解难,还可以立功杀敌,他肯定十分的高兴,自然是欢欣鼓舞呀。”

“还真是个好主意呀,”刘钰笑着点点头道:“就这么办。”

铺好圣旨用的金色绸缎,刘钰提起笔来,沉吟了片刻,很快就写好了几道圣旨。

沈心怡淡淡一笑,赵云原本就志在征战沙场,杀敌立功,此番也算是助他了却心愿了吧。(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