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沈心怡传奇 > 第七十五章 来到齐州

第七十五章 来到齐州

“前面河口处有我们的人马接应,马上就要到了,再忍一会儿就好。”夏建华对他怀里面的沈心怡小声安慰道。

他们已经马不停蹄的奔跑了一天一夜。那天傍晚从山中突围的时候,辽军虽然人多,装备精良,但是夏建华的身边带的亲随都是精锐之兵,行动迅速,打了辽军一个措手不及。一番拼杀之后,辽军还没有来得及形成包围圈,就被他们冲出去了。

众人突围之后片刻都不敢停留,直接向着东边奔驰而去,力图甩掉追踪在身后的辽军。

众人突出重围的时候,辽军虽然没有认出夏建华来,但是见到众人一直把他护在中间,也知道他是一个重要人物,因此紧紧追在后面不撒手。

几番交战,虽然每一次都能成功地把辽军给甩开,可是损失也不少,如今跟随在夏建华身边的只剩下十几骑而已,其余的人都战死在路上。

辽军铁骑精良,天下无人不知,这一天一夜的追击逃命和几番交战下来,就算是再厉害的士兵也支持不住了,更何况身体娇弱的沈心怡呢。

此时听到夏建华安慰的话语,她费力点点头,耳边呼啸的风刮得脸生疼生疼的,连口都开不了。在这样艰辛的逃亡路上,她就好像秋风中的一片树叶在枝头摇摇晃晃,将落未落。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凄凉她已经体会过一次,但是战争带来的残酷在这一刻让她九死一生。大脑一片空白,心里面模模糊糊,唯有身后的那份温暖,一直没有改变,是她在风雨中坚强的依靠。

太阳渐渐落下,天边的晚霞像血一样的鲜艳,刺眼夺目,再上演着最后的精彩。生死一线的时刻,沈心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疲倦的想要晕过去,咬了咬嘴唇,一定要撑住,不要晕过去。上一次就是因为她呕吐不止,受不了颠簸,夏建华于心不忍,让队伍停下休息,结果被辽人给追上了,损失惨重,差点就冲不出来了。

现在她明白就剩下这十几个人,后有凶残如虎的辽军,一旦被追上,恐怕会全军覆灭,就在她再也撑不下去的时候,却听到身后的士兵都发出欢呼声,她强迫自己睁开眼,抬头看去,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就好像银色的绸缎铺陈在大地上,向远方流去,沈心怡的精神也为之一振。

这就是齐淮河,更远处,可以看得见驻扎严整的军队,正是夏家安排的接应的军队。

他们得救了!得救了!得救了!

众人死里逃生,心一瞬放回了肚子里。

马好像也感受到了大家的心情,用尽力气向前冲去。早已等候在营中的人,立刻冲出来迎接他们。

两批人马混杂在一处,逃亡者立刻下马,当下就有好多马匹倒在地上,起都起不来。几个骑兵也坐到地上直喘气,还没有喘几下,就赶紧爬起来,向后看去,追击的辽军也快要追到了,看到这边夏家严整以待的兵马都停下来了。

辽军在那儿不停的徘徊,他们也是人困马乏,知道此次不能成事,也不敢停留,调转马头,立刻往回去了。

“少主,到底出什么事了?”迎出来的秦元成策马走近夏建华,他惊疑的看着远处的兵马。看那装束,似乎是辽军,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追击齐州的兵马呢?

看到辽军已经开始策马返回,就要远去了,赶忙问道:“要不要追击呀?”

“回去再说吧。”夏建华打断他的话,又把沈心怡抱下马来。

沈心怡已经累的一根指头都动不了,在马背上的长时间颠簸使她头晕晕的,想要自己下来,可是身体已经僵硬了,似乎完全不听使唤,这样简单的动作,都做不来,已经是极限了。

最后的记忆就是夏建华在她的耳边轻轻说道:“安全到地方了,你先睡觉吧。我会保护你的。”

是的,安全了,可以放下心来,不需要在硬撑,自己就好像落入了棉絮里面一样温暖而舒适,就这样睡过去了。

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了,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沈心怡转动酸涩僵硬的身体,疲惫感还没有完全消除,她抬头看看四周,才发现自己似乎是躺在一辆马车上,车顶上雕刻着繁复精致的花纹。用银线绣成的图案,看上去十分的华丽,遮挡住人的视线,阳光从丝织的的窗帘的缝隙中隐隐透进来。马车的一侧摆着一张红木小几,上面放着精致的糕点和果酒。

她的身下铺着厚厚的兽皮毛软垫和棉垫子,即使在急速的行走间也感受不到丝毫的颠簸,使得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马车上。伸出手,微微掀开窗帘的一角,外面明晃晃的阳光立刻刺痛了她的双眼。稍稍闭了一下眼,然后再睁开眼,才稍稍适应了这强烈的光线。抬头看看太阳,已经是正午了,原来她竟然睡了这么久?

沈心怡眯起了眼睛,向远方看去。入眼处是一望无垠的平原,像是绿色的地毯一样铺陈在大地上,仔细看去,还带着点点金色的光芒。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成片成片的麦田,麦子已经快要成熟了,似乎都能闻到成熟的气息,随着风儿,起起伏伏,麦浪翻滚,十分的壮观。空气中还夹杂着清香,她的心情一下子就舒畅起来。

是呀,不管是什么人,看到这样生机勃发,临近丰收的壮观景象,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满足感。几个在田间劳作的农人,向这边看过来,眼光之中带着好奇,实在是太过于明显,掩饰都掩饰不了。

沈心怡拉近自己的视线,自己的马车正在平稳、快速的行驶着,车子周围都是全副武装的骑兵重重护卫在四周。似乎后面好像还有好多的军队和战马,这是要去哪里呢?

“你终于醒了,感觉怎么样?要不要请医师过来看一看?”夏建华的声音传过来。

沈心怡抬起头来,从这个角度望去,看不清他的面容,只能看到他似乎被层层阳光所笼罩,佛光就是这样的,自己终于明白了,有些好笑。是的,自己又被他给救了一次,随即这个想法就钻到了她的脑海里。

“我没事了,这是要去哪里呀?”沈心怡忍不住问道。

“是在返回齐州的路上。”夏建华回答道。

齐…齐州,沈心怡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大脑似乎在这一刻都停止运转了。她重新思考起两天前的那一幕,和夏建华的相遇,辽军的追击,还有在生死一刻之间的逃亡……这些事情发生的太过于突然,她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就像是在一瞬间就到了这里。

“已经走了一半路程,再过三四天就到了。”夏建华笑道:“舟车劳顿,你先忍一下,等到了齐州之后再好好休息吧。”

齐州,真的是齐州?

沈心怡猛的惊觉,不是假的,是真的要去齐州,原来自己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到齐州去,会到自己最仇恨的人所管辖的势力范围去?人生处处是意想不到的事,自己今天真是大开眼界了。可是没有选择的机会了,事情的发展已经完全出乎她的意料,总不能现在从马车上给跳下去吧。

村子里的人怎么样了?有没有安全的逃脱呢?辽人会不会每天都去那里骚扰一番呢?

当这些问题一个个钻进她脑海里面的时候,好难受,头脑发胀,似乎又困了,还是等睡醒再说吧。一切等安定下来再说了,她放下车帘,重新靠回软垫上。

夏建华看着放下的窗帘,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

他已经得到了情报,北部的玉门关已经被辽人给打通了,如今辽人已经开始在国内集结兵马,准备南下支援驻扎在京城的耶律楚齐。很想要扩大自己的战果。此时,辽人虽然还没有正式与他们夏家翻脸,一旦双方合作的基础失去,他们的关系也就随之破裂了。

造成这场变故的原因只有一个,边关守将赵云主动弃守玉门关。自从玉门关主讲杨继业在四月的时候战死在辽人的手中,关内一直都是贾琏在主持大局,他也是父亲最重要的亲信之一,一直对他大加栽培,特意把他安置在玉门关,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只要他能够率领关内的守军抵抗住辽军的进攻,天下大事就已经掌握在了父亲的手中。可是,刚刚已经传来了他身死玉门关的消息,是遇刺了。八月初八,竟然是在巡视战场的时候,被辽人派过来的高手给刺杀了。玉门关内的所有防务大权都落到了赵云的手中。

夏建华忍不住叹息道。赵云为什么会这么做?是他自己的意思吗,还是有人逼着他这么做的?还是……?还有贾琏真的是被辽人高手刺杀的吗,觉得十分的奇怪?还是赵云下的毒手呢?发生的这些事情,让他不得不去想,不得不去深思,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今玉门关失守,成为辽人的一个据点,使得天下大势大变,父亲机关算尽,终究还是没有料到会成为现在这个局面。他们齐州会如何呢?最让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妹妹和嫡母,他们被困在京城里面,怎么样了,每每想到这些,心就很痛,夜不能寐,但是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她终究是平安无事的逃了出来,不管是借助了谁的力量,只要平安就好。

四天之后,在近两万人的保护下,他们一行人终于平安的抵达了齐州的首府郓城。齐州从属于旧齐时期,也是齐国文人、贵族聚集的地方,都是豪门显贵,当时夏家在齐国的的这些豪门贵族中,占地面积是最大的。楚武帝攻陷齐国京城的时候,为了拉拢夏承志这个将才,特意将附近的十座城池又划给了夏家当做封地,这样一来,天下九州之一的齐州,就完全成了夏家的势力范围,龙头老大,别人根本插不上脚。

虽然齐州每年上缴的赋税并没有减少,反而还多了不少,但是齐州靠近海边,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十分的频繁,是一个闻名天下的繁华大都市。沈心怡在宫中的时候,常常就听宫里面的人议论齐州是多么的富饶,美丽,物产是多么的丰富,百姓是多么的安居乐业。而夏贵妃生来喜好奢华的生活,西福宫中的吃穿用度,还有好些器皿物件,十分的精致优雅,好多都是海外的稀有物件,比皇后的凤藻殿都要奢华耀眼,都是来自齐州的封地。

虽然早就对齐州的繁华程度有所耳闻,但是百闻不如一见,从帘子看出去,街市上的繁华程度,真的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让沈心怡万分震惊。

街道的两旁店铺鳞次栉比,行人如云,熙熙攘攘,其中竟然还有金发碧眼的人,以及穿着各色奇装异服的人氏,以前根本就没有见过,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寥寥几句的介绍而已……啊,这还有一个人竟然是红色的头发,那个竟然是棕色的头发,说的语言也是听不懂,就好像梵语一般,听不懂。

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她睁大了眼睛,好奇的不行。一边看着,一边回想自己看过的《奇闻轶志录》,以前自己还在想什么时候能够见到这些人,没想到他们就在自己的眼前,离得如此之近。不过他们都长得很威武高大,啊,还有女子也在那里做生意,真是难以想象。

没有想到齐州的首府竟然如此的繁华,丝毫不比京城差,或者说更甚过于楚国的京城,虽然比起京城少了华贵之气,但是多了灵动之气。

“其实郓城这里的外国人还不是最多的,到了东边沿海的湘洲,那里商人云集,号称商都,港口都是各国的货船,满地都是外国来的商人,操不同的口音,满载各国的奇珍异宝,来换取我们的丝绸、茶叶、瓷器以及漆器等货物。听说这些东西如果成功的运到他们国家,那可是价值连城。”夏建华看出沈心怡的眼睛里面都是好奇,便笑着给她解释。

沈心怡抬起头看着他,对上她的目光,夏建华笑得很开心:“要是有机会的话,我带你去那里逛一逛。”

沈心怡笑着低下头去,只是表情有些怪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马车一直在前行,到了最东头,在一栋朱门青瓦的宅院前停了下来。

沈心怡知道夏家从旧齐开始就是门第高深的书香之家,他们的先祖都是为了齐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在齐州立足已有上百年的时间,是天底下数一数二的名门。

夏承志在京城的时候府邸就是十分的简单朴素,或者说没有气势,被那些大楚的豪门显贵之家所鄙视,没想到在他的封地,府邸也是如此的朴实无华,沈心怡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座宅院,整座府邸看去虽然不是很华丽,但是很有书香门第的氛围,透着儒雅和大气。但是毕竟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还是很富贵的,但是和一路上其它的景致典雅,变化多姿,有异域情调的宅院相比,这座宅院毕竟过于简单了。

在看到周围的时候,沈心怡更加吃惊了。在府邸的周围,竟然还能看到贩夫走卒的身影,还能看到不少的小摊贩,如果是在京城,尤其是在明德巷内,那些豪门显贵必定会深以为耻。而这些胆敢在他们门前的小商贾绝对要把他们抓进大牢,狠狠教训一顿,让他们长长记性。

而此时此刻围在夏家周围的这些小摊贩,却一个个悠闲自在的招呼着往来的路人,还在自顾自的做生意。看到车驾过来了,还是在那儿吆喝着,根本不去管你马车里面坐的是谁,十分的热闹,为这地方添了好多生气。

☆☆☆☆☆☆☆☆☆☆☆☆☆☆☆☆☆☆☆☆☆☆☆☆☆☆☆☆☆☆☆☆☆☆

沈心怡斜倚在栏杆上,看着院中的的小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鸣叫。

这里是坐落于夏府东侧的一处单独的院落,月牙状的庭院左边是一个小池塘,清澈的水流通过底下的暗流,潺潺流动,就好像风铃的声音。来自太湖的奇石就在旁边堆砌成假山,一动一静,交相辉映,院中种满了花草,摇摇曳曳,千娇百媚,芳香满园。

她在这里已经住了快半个月,院子里面的枫叶已经渐渐的变成了胭脂一般的大红色,不知不觉之间,收获的季节就要过去了。

一阵秋风吹过,树上的红叶飘飘落下,就好像蝴蝶在百花丛中飞舞一般,偶尔会有不少红叶落到水池中,泛起细小的圈圈波纹。

沈心怡忍不住伸出手去,把一片红色接在手中。

深秋已至了,夏承志的人马如今在哪里呢?赵云又在哪里呢?京城的情形变成什么样了?玉门关那里又变成什么样了?诸葛先生和赵云、李密他们都平安吗?还有陈志,好不好呢?

辛苦了这么久,他终于如愿以偿的接手了那些势力吗?又掌握了多少筹码呢?

沈心怡又想到,如果刘皓真的回去了,没有见到自己,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村子里面的人都有没有死里逃生呢?

当初他们逃出去的时候,给村里面的人争取了好多时间,至少应该能够逃走一大半吧。山里面的地形复杂多变,特别有利于藏身,辽军应该不会去追几个贫苦山民吧。如果刘皓回到村子里面,定会有村民告诉他,自己被人救走了吧。

依照他的聪明和见识,应该能够从村民的大概描述中猜到自己身在何处吧。他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呢?会后悔吗,会不会后悔离开了自己呢?

一想到这个问题,她的心就有些痛,神色也黯淡起来。张开手掌,手中的红叶就要被风给吹起来,她合起手掌,把她收在掌心里面,看着那片红叶,轻轻的摇了摇头,唇角的笑十分的苦涩,让人的心很疼,沈心怡啊沈心怡,你算个什么呀!在康亲王的眼中,你不过是个合作伙伴罢了,就算是他对你动了情,那份情究竟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你能分辨得出吗?一边是万里江山,皇图霸业;一边是美人,孰轻孰重,还用比较吗?有了万里江山,还愁没有美人相伴左右吗?

正在沉思之间,忽然觉得一阵凉意拂到了面颊上,寒风也吹过来了,忍不住打了个哆嗦,鼻子也痒痒的,打了几个喷嚏,仰起头来,秋雨落下了。

真的是秋雨呀。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真的是变冷了。

秋雨十分的缠绵不断,不一会儿,就越下越大,冷风夹杂着水汽一一钻入回廊,水珠就像断线的珠子一样从屋檐落下,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回忆着往事,就好像前世今生班,原来在自己身上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事世也是变幻无常,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一天会住在仇人的家里面,寻求仇人的保护。

外面的农田都已经成熟了吧,辽人又不知道把多少收到囊中了,秋收就要结束了,这也预示着一场席卷天下的大战就要开始了。原来代表成熟的金色在这一刻竟然比枫叶的颜色还要凄美。

诸葛先生和刘皓至少有一步棋是走对了,夏承志没有在秋收之前北上,天下局势又变的不能肯定了,但是京城的百姓肯定又遭受了一次辽人的洗劫。而接下来的大战,又会有多少村庄破灭,又会有多少百姓失去生命呢?

她的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阴郁沉重,呆呆的看着眼前的雨,思绪飘得很远很远,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夏建华来到别院的时候,映入他眼帘的就是这清冷孤单至极的一幕。

廊下水池边的横栏上,她斜倚在栏杆处,手持一片红叶,十分的耀眼夺目,不知在想着什么,秋雨越来越大,在她的身边形成了一道水帘,弥漫起水雾,看不清她的容颜,镜中花水中月,原来是这样的。

眼前的身影是那样的熟悉而陌生,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娘亲,在同样的长廊下,小水池旁,有一个人女子长年累月的倚在那里,看着园中不同时节的景色,思绪不知在何方,明明就在眼前,却让他觉得隔了一道鸿沟,怎么也跨不过去。***(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