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铸唐 > 第四十七章 辨

第四十七章 辨

薛光裕站好,整理好衣裳,看着马光,开口说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某以为无论盛世还是治世,首当勤俭。勤,勤于政事,掌握朝政;俭,减少宫廷开支及个人用度,自上而下,尚节俭之风。昔汉文景、昭宣、光武,前朝文帝莫不如是。然后广开言路,唯才是举,赏罚分明,令百官清明,才能上下齐心,共成大业;轻赋税,予民修养,不违农时,以满仓禀,使民吃饱穿暖,满足基本需求,境内安定;而后外交四方,或以武力镇压,开疆扩土;百年以后,择选贤主而非嫡长,此乃国强。后广开学堂,令人人皆可读书识字,明事理,读百家之言,再现百家争鸣。民强,也使国强,国强再使民强。”说到这,长吐一口气,不再说了,接下来的,怕不利于说出来,也就没在说下去了。

薛光裕小心地扭头四处看了看,除了顾谨瑜一人满意地微微颔首,其他人都还没有缓过神来。毕竟,薛光裕跟在顾谨瑜身边两三年,顾谨瑜也有了承受能力。

半晌,马光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整理好情绪,表面上平静了下来,问道:“说完了?”

心里却是被薛光裕的聪慧惊到了。薛光裕小小年纪便能总结出这些,表现出来的能力比着一些早已入朝为官的人,也差不了多少了。前面的六人,除了萧元道、谢文义略有不同,其他四人都是通过自己所学来回答,对于学过的东西掌握的倒是挺好。

听到这儿,尽管心里已经没有了刁难之心,但马光还是想在问问薛光裕,他到想看看,薛光裕的极限在那里,又会不会有什么惊人之语。

薛光裕拱手回道:“某说完了,丈人可还有什么想问得?”

马光摸着胡子,问道:“你说想要人人可读书识字,但你可要知道,并不是人人能像你一般,有好身世,只需张口,就能看到不少藏书,黎民们可都是需要抄书;再则,你觉得这些世家,会让你如愿?”说到这,还指了指堂下的几人,被指到的人都尴尬的咳嗽几声或是以袖掩面,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薛光裕用手撑着脑袋,想了会,回答道:“若是让工匠找出办法,能使得书籍不需要人抄录,能大规模的出版,然后由朝廷出售,赚的银两充盈国库的同时,也能使人人有书,不用再抄书,费时费力。况且以圣人的性格,世家大族也不敢横加阻拦。至于丈人所说的第二个问题……”

薛光裕看向了顾谨瑜,看到顾谨瑜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才继续往下说。

“某观圣人一朝,文武大臣都出于关中、山东,但其中不乏寒门出生,加之圣人开科举取士,往日朝中文武定有不少寒门子弟。与关中、山东两方互相倾轧,等到事态严重,说不得还要能引来其他氏族帮助,到时诸位叔伯也有了机会。等到圣人百年,新皇继位,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又是另外一副景象。到时,某自有办法让世家同意,可也得要丈人能活到那时,才能见到了。”

听到这,马光也尴尬地咳嗽了两声,心道:“这小娃子,到是记仇,一点面子不给。”也不想再问他什么了,问了也不说全,反到让他心痒,想知道后续却又不说给他。

“若不是适才顾家主明说了,我到真想争争你这弟子。”马光笑着说道。

“丈人到是多虑了,即便是顾先生有心,某也不会愿意,再者,过几月,某便要回到京师,没时间叨扰丈人。”薛光裕这句话一说出口,又让马光咳嗽了几声,堂下的几人也低声笑着,看向薛光裕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

等马光咳嗽完了,不等他说话,顾谨瑜开口说道:“裕儿,回来吧,让博士好好选选弟子,莫要误了时辰。”

“喏。”薛光裕躬身回道,挪着步子,来到了顾谨瑜的身旁坐下。

顾谨瑜又对着马光开口说道:“某这弟子顽劣,还望博士海涵。”

“无妨,无妨,到是让某好生羡慕,能收到这么一个弟子”马光摇摇手,笑着说道。

听到马光夸赞,顾谨瑜也笑了笑,十分受用。拿起茶杯,喝了几口茶,略有深意地看着马光说道:“既然如此,博士可有判断了?收他们中谁拜入门墙教授?这几人可都是裕儿的心腹,有几人今后还会随着他一起去京师。”

顾谨瑜这一顿瞅,到是把马光看的浑身发毛,听了这话,还真觉得顾谨瑜看穿了他之前的小九九。若是薛光裕出场之前,马光还能无视他这番话,照旧只收谢文义三人。但现在看到了薛光裕的聪慧,顾谨瑜有说出来这么一个消息,心里开始犹豫了。

他辞官后数十年,虽然教授了不少门生,也收了不少弟子,但也没有几个争气的。即便是李密、王世充二人,也是早年在国子监里听他讲学,算不上真正的弟子。眼下这几人,虽说比不上薛光裕,但也不差了,再加上今后有薛光裕的帮助,说不定还能入那政事堂,做做宰相,比着之前的弟子,要好的多,而他也可以跟着沾点光,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但顾谨瑜说的那几人,他又拿不准,索性全都收了,一个也不放过。

想到这里,马光点了点头,抬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他们六人都入某门墙,今日便行师礼吧。”

听到这话,堂下的几人都高兴的笑了起来,压不住性子的孩子还欢呼了几声。薛光裕看着,也跟着笑了起来,为他们高兴。

接下来,薛光裕看着他们六人依次行了拜师礼,随后便与顾谨瑜一起离开,去拜访薛万均的好友,完事后,再找个时间回会稽县了。至于谢文义、萧元道、王何三人就留在吴县了,等到日后成为乡贡,来到京师参加省试,才能再相见了。中间的这些时候,四人就约好书信往来。

等到薛光裕随着顾谨瑜访友回来,已经是夕阳西下,也就先回了陆府,等到明日再出发回会稽城。而顾谨瑜还得跟几家人商议一下,让薛光裕早些回到京师,几家得早点做准备了。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