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铸唐 > 第六十一章 问对(为紫星璇玉加更)

第六十一章 问对(为紫星璇玉加更)

两人进了甘露殿后,都纷纷好奇的看向了殿中的少年,即便是走过了,长孙氏还回头看了一两次。李世民来到正上方的席子上,先小心翼翼地将长孙氏扶着坐好,才绕过她,坐在了长孙皇后的身旁。

薛光裕看着两人的动作,若是还猜测不出二人的身份,那也是白读了这么多年的史书。

三人就这么大眼瞪小眼,互相望着,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怎么,薛家的麟儿就是这么不通礼数?见着我等二人都不行礼?”到底是在乎自己的宝贝女儿,按捺不住性子的李世民先开了口,语气有些严厉,像是女儿已经被拐跑了一般,他已经看这小子不爽很久了。

“啊,哦,臣薛光裕拜见陛下、皇后娘娘。”听到李世民的话,薛光裕回过神来,赶忙离开席子,向着上首的二人俯身行礼。

“起来吧。不过你也不怕叫错了人?若某身边坐的不是皇后,那你可就难受了。”李世民让薛光裕起身,立马就丢给了他一个问题。

“臣不明白,能在圣人身旁坐下的人,除了皇后娘娘,还有谁有这个资格。”

“额,哼…哼…。”听到薛光裕的回答,李世民尴尬地哼了两嗓子,本想着为难一下这小子,却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长孙氏瞧着自家郎君这般窘迫的样子,心中也觉得好笑,对堂中的薛光裕也是越发的看好了。

“今日叫你过来,一来,是想看看这传闻中的薛氏麟儿;二来,是想考考你,看看你这麟儿当不当地起这个称呼。”长孙皇后也是爽快,直接将他们夫妻二人的目的说了出来。

“那陛下觉得,臣薛光裕可当得起一句薛家麒麟儿。”

“不急,不急。”李世民摇了摇头:“还得容朕考考你,若是过了,你便是整个河东薛氏的麒麟儿,如何?”

“那请圣人与皇后娘娘出题,臣自会让殿下心甘情愿地说出这句话。”薛光裕闻言一喜,连忙躬身答应,自负能以自己地学识、见识,拿下这个称呼。

可莫小瞧这么一句话。旁人要是这么说了,那就仅仅当做是在夸赞你的孩子,图个乐呵就行。但这话从九五至尊的口中说出,可是别有一番意味。

更何况,河东薛氏薛光裕这一辈,那可是一点都不弱的。与薛光裕同辈的有十五人,进士及第的就有八人。文有宰相薛振、‘河东三凤’薛元敬;武有名将薛仁贵。能压住这些青年才俊一头,薛光裕做梦也会笑醒。

闲话不多说,李世民见薛光裕答应,心中暗笑,抛出了一个难题。

“突厥已灭,有百数十万余人降唐,该如何安置?”

一旁的长孙皇后听见李世民的问题,放在桌上的小手,悄悄地挪到李世民大腿上,掐了一下。

李世民吃痛,抓住了妻子作怪的手,扭头疑惑地看着她,长孙皇后白了他一眼,指了指正站在那里思考的薛光裕。李世民秒懂,微微一笑,也不说话。

今日的朝会散朝的时间,比着往些时候,晚了一个多时辰。其中大部分的原因都要归功于这件事情。

满朝文武对如何安排突厥这数十万的降众这件事,各抒己见,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谁都不服谁。朝堂之上一片喧闹,比着东西两市,也差不了多少。让李世民一阵头疼。

在来的路上,李世民还跟着长孙皇后说起了这事,没曾想,被李世民拿来考验薛光裕了。

这个问题,对于薛光裕来说,说难,也不难;但说易,也不容易。

容易的是,薛光裕前世随着导师研究过这个课题,至今还记得许多资料;难的是如何想出一个办法,既让让殿中的李世民夫妇满意,又不能显得特别出彩,同时还不能影响他日后的布局。

在薛光裕的记忆里,贞观四年唐王朝对突厥的有关政策,一直被反复拿出来说道,有不少的人认为,唐王朝将突厥人安排在河套、河北等地,对于后世影响颇大。丢失了河北、河套两个出产良马的产马地,使得赵宋两朝收复失地的难度无疑于天堑。

但在这时,温彦博提出的政策已经是比较好的计策。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偏离了温彦博的设想,使得突厥人有了可乘之机。

要说治理草原民族,效果最为显著的,还要数千年后的满清王朝。从清初到清末,汉族人口增长了三倍,满族人口增长了十倍,但蒙古族的人口,不增反减,下降了五分之一,可以说是成绩斐然。

因此,薛光裕决定结合温彦博和清王朝对蒙古的策略,挑选一些说出。

“陛下,臣以为安置突厥应有四策。其一,自前隋覆灭以来,户口稀少,十不存一。河西氓庶,久御蕃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减耗更多,故不宜安置突厥,而应安置于塞外,保持放牧,维持风俗;其二,细分突厥诸部,使诸部独立,不再设立可汗,将突厥各将领、酋长封闲职遣回;其三,诸部划界,禁止越界游牧,违者共击之;其四,禁止突厥上下习儒学,讲汉话,愚突厥之民。”薛光裕细细斟酌,理清楚条理后,将自己的谋划说了出来。

李世民听到薛光裕这么快就回答,多少还是有点惊讶,等听完薛光裕所说,惊讶之情溢于言表。

满朝文武争吵了一两个个时辰,还停留在该不该让突厥入关的层面上,薛光裕却在短短三四柱香的功夫,将后续的措施完善了。仔细想想,真的用了薛光裕这四策,效果还不会太差,虽然其中仍有些缺陷,需要去完善,但想想出谋划策的人只是个垂髫少年,也无伤大雅。李世民边想着,时不时的点点头,提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不一会儿,李世民停笔,抬头望向薛光裕,尽管心不甘情不愿,但作为皇帝,一言九鼎,还是说了出来:“今日之后,你便是河东薛氏的麒麟儿了!”

“臣谢陛下金口。”听到李世民的赞誉,薛光裕笑了起来,高兴之余也不忘对李世民施礼谢赏。

“行啦,下去吧,出了门自有内侍引你入宫。”李世民看着薛光裕高兴的样子,心中更加难受了。挥挥手,赶着薛光裕离开。

“喏。”薛光裕得了这份意外之喜,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甘露宫。

“黄纪,将朕刚刚说的,在宴会中散播出去。”李世民等着薛光裕离开,拉着长孙皇后的手,对着站在一旁的黄纪吩咐道。

“喏。”黄纪回答道,随后像两人施礼,出了甘露宫办事去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二郎,你这样做,可是把这孩子推到百官面前,就不怕害了他吗?”

“都说‘乱世出英雄’,这太平盛世也能出几个英雄,只不过太难罢了。没有一点挫折、考验,就位极人臣,那样的臣子还不如早点放弃。更何况,前几日你也说了,这小子后边可站着薛顾等世家。这天下望族,算上我李氏,都不过三十,这要是都挡不住,放弃了也好。”李世民将长孙皇后拉进怀中,拍着她的肩膀,缓缓地说道。

“走吧,想必大臣们都等急了,陛下和奴家这最后出场的也不能太慢了。”两人温存了一会,长孙皇后离开李世民怀中,对着她说道。

“也好。”李世民点头,扶着长孙氏起身,随后前往内苑。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