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铸唐 > 第七十四章 无题

第七十四章 无题

贞观四年五月七日,午后申时六刻,用时最久的明经、进士两科也到了交卷的时候。在这之前,长孙冲、萧元道等人都早早交了试卷,已经出了皇城,回到了各自的住所。长孙冲出来时,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灰色圆领袍的少年,两人结伴出了皇城,在城门口施礼作别。

而在此时,长孙冲、萧元道等出身望族或是名声在外的考生,试卷已经被场中的考官挑出,送到尚书省批阅。唐初的科举试还未实行“糊名制”,试卷的主人是谁,一看便知。

至于薛光裕的试题,也早已送到了尚书省,负责此次科举试的戴胄还差人抄录了一份,送去了甘露宫,其中最为精彩的那一部分,还是他亲手抄录的,一边抄着,一边不停叫好,让堂中的下属们心痒难耐,都想看看是怎样的好文章。

戴胄差人送到甘露宫的试卷,费了一番奏折,又转到了承香殿,由黄纪捧着,递到李世民的面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孙皇后的肚子也越来越大,李世民无事时,总喜欢往承香殿跑。要不是长孙皇后催着、赶着,这皇宫深处,不知又会多上多少怨妇。到了最后,往往是李世民坐下还没到一刻,就被长孙皇后赶到其他妃子的寝宫中去了。

这不,当黄纪捧着试卷,低着头进来时,两人正在进行着“拉锯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撒狗粮”。

“陛下,戴尚书差人过来一份试卷,说是那薛氏麟儿的。”

“喔!”见黄纪进来,二人也停了下来,听完她的话,李世民十分好奇的接过了试卷,黄纪见任务完成,十分识趣,低头慢慢退了出去。

“观音婢想不想与我一同看看?”李世民扬扬手中的试卷,笑着问道。

“若是陛下愿给,妾身自然是想的。不过陛下一会还是得去紫兰殿看看,德妃怀上胎儿不久,正是需要陛下关怀的时候。”

李世民点点头,将试卷打开:“先随我一同看看薛氏麟儿的解答吧,之后会去的。”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凑近脑袋,与李世民一同看着。

两人看的很慢,特别是在第一道与第三道方略策上,用了近一刻时间。主要是李世民需要多加思索,瞧见可行的策略,还得记在心底,细细考量。

在看到薛光裕对于安置突厥的完善之法后,李世民心中也是觉得别扭,就连长孙皇后也侧头,盯着他的反应。

等夫妻二人看到那一篇《阿房宫赋》,即便是帝国身份最为崇高的两人也为之倾倒,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骈句散行,错落有致,一气呵成又荡气回肠。可想而知,当放榜后,将此文传出,会引得多少人拍案叫绝,高呼一声“善”。

二人看着,对于接下来的一道方略策,却是兴趣却却,匆匆看完,又回过头来继续赏析《阿房宫赋》。特别是那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简直是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里。

薛光裕的五道方略策中,御敌、安置两道和论“何故周时圣多,殷时贤少”这一道,文平理高,可评个上中等;论“有教无类”这一道,文理俱平,只能评个上下等;至于《阿房宫赋》,不用多说,文理俱高,当仁不让的被评为上上等,其魅力,不消多说。

李世民心中打定主意,一会差人去吏部将薛光裕所写的《阿房宫赋》取来,若是字写的不错,就私人收藏。若是不堪入目……,想到这里,李世民在脑海中转了一圈人名。就将它丢给丽质。

不过薛光裕的字注定是要让李世民失望的了,作为一个长年累月沉浸在书圣王羲之飞白体的帝王,薛光裕的字自然上不得台面。

几年后,薛光裕无意翻出了他当年所写的《阿房宫赋》,拿着它向李丽质询问时,还被嘲笑了一番。谁能想到,在文坛中有着极高声望的薛麒麟,早年的字是如此的不堪。

而在现在,夫妻二人也放下了试卷,准确说来,是放下了《阿房宫赋》。回过神来,讨论起薛光裕的答案,却没有一言一语是在讨论这篇能够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

“观音婢,你认为薛光裕所说御敌安置之策可好。”

“妾身认为不错,毕竟这孩子只是个十岁少年,能想到这些已经是不易。但他安置之策中所说的那一条,二郎真的打算去做?”

“若是真能使草原诸部从此一蹶不振,某定然是会差人安排的。当年的恩情某也偿还的差不多,更何况我李氏乃老子后人,理应崇尚道教,旁人也不会多嘴说些什么。”

末了,两眼微眯,寒光阵阵,接着说道:“几日之后,某在召集诸位大臣商量此事,若是可行,便要安排此事。他们要是胆敢拒绝,某就做做那宇文邕!”

“二郎莫急。”长孙皇后抱住李世民的手,轻声劝道:“二郎让佛门北上草原,是为他们好,若是严禁道教插手,再许点好处,自然是不愁佛门中人……”

二人依偎着,继续说了一会话。没多久,李世民就被长孙皇后赶去了紫兰殿。临走前,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长孙皇后向李世民讨要《阿房宫赋》,被他直言拒绝,说是这字写的不好,晚些时候他亲自抄录一份,差人给长孙皇后送来。这莫名的醋意,让长孙氏窃喜不已。

酉时六刻,参加科举试的士人们,大都回到了各自的住所,享用午膳。而一些自认为考得不错的人,则是拉上三五好友,准备在平康坊内一醉方休。

与平康坊隔了一个务实坊的兴道坊,就建在皇城脚下,朱雀门正前方。坊内只有两户人家,一户住的是齐国公长孙无忌;一户住的是任城王李道宗,两人的长子:长孙冲、李景桓都参加了此次科举试。

齐国公府内,用过午膳后,长孙无忌将长孙冲叫到了书房,询问科举试的相关事宜。若是有长孙冲回答不对的,还一一指出,让他改正,记住。

等所有问题都说完了,便打发长孙冲离开。但长孙冲却一直坐在席上,一副想说什么却开不了口的样子。

“想说什么就说,别扭扭捏捏,像个女子一般。”长孙无忌翻阅着手中的书籍,头也不抬,严厉的说道。

“父亲,孩儿在考场时遇见一位士人,言谈举止皆是不凡,还先于孩儿答完试题。只是……”听到父亲呵斥,长孙冲赶忙开口。

“只是那人出身贫寒?”长孙无忌抬起头,看着他,接着说道。

长孙冲楞了一下,马上点了点头。

“你想为父帮帮他?”长孙无忌接着问道,心中并不排斥长孙冲的做法。

长孙冲又点点头。

“若是真如你说的那样,有真凭实学,为父自然愿意帮他。那孩子叫什么名字?”长孙无忌继续低头看书,一边问道。

“王。”

“王,这名字好生耳熟,像是在那里见过。”长孙无忌心想,一时半会也想不起来。

“行了,为父明日会去尚书省看看,有了结果再告诉你,你就先回去歇息吧。”

“孩儿告退。”长孙冲起身,随后施礼离开。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