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军旗飘扬 > 第十七章 未来十年最好的机遇

第十七章 未来十年最好的机遇

全重型火炮战列舰对旧式战列舰有两倍的优势!

未来十年最好的机遇!

海军部大楼三楼大会议室内再次寂静无声,浸淫海军大半辈子的海军大佬们瞠目结舌,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全重型火炮战列舰以及它的提出者路远。

在大英国力远远不如东露两国,对海军的投入同样不如的前提下,路远利用全重型火炮战列舰实现以一金镑投入达到两金镑产出的壮举。这让被死敌东岸海军庞大的六六舰队计划,不断从本土抽调主力舰增援过来的露国远东舰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大英海军人看到了走捷径实现弯道超越的可能性。

英东战争后,重建起来的帝国海军漫长而艰辛的追赶道路终于有了希望和光明。

海军高层们看着会议桌前年轻自信的路远,心情十分复杂,既庆幸又后怕,心酸的同时还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海军人庆幸路远是属于他们大英海军的,后怕如果没有路远,大英海军还能不能找到并抓住这次机遇。他们心酸自己干海军半辈子,见识还不如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令他们遐想的是路远还很年轻,只要顺利成长起来,海军在路远的统率下能走到哪一步。

天佑海军!天佑大英!

让他们这些对主力舰的直观印象和所有想象力还停留在铁甲舰时代的海军大佬,似懂非懂的跟上主流海军发展进程,作弊似的提前看到海军未来就已经很不思议了,路远似乎做得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好!

提前有了布置……

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发展出能用的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我们现在造不起战列舰,难道几年后就能造的起了?”在大会议室内一片赞誉声中,主计司主官一脸无奈的提到了关键问题。

因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主计处主官比任何人都清楚帝国的财政情况。

一个积贫积弱的没落帝国很难供养出一支集工业精华的钢铁舰队,现在一艘一万五千吨级的战列舰造价普遍在500万金镑以上,全重型火炮战列舰造价只高不低。主计处主官并不觉得仅凭每年区区400万金镑的海军军费加上帝国祖传的造舰经费大师级微操技术就能造出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所以我向皇帝陛下提议发行海军债券,然后拿到南海地区对那些小国和殖民地进行销售。”

“发行海军债券……这不就是借钱么?”

“咱们拿什么还钱啊?”

“皇帝能同意?中堂大人能同意?财政大臣会同意?”

在场的高级军官们纷纷摇头。

其实穷疯了的海军部想过发动民间和海外势力捐款造舰,毕竟东岸国有过先例,不过海军部没有多少把握得到威敏宫和旗舰街的的支持。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海军想发动捐款造舰,陆军同样也可以发动捐款扩军,就连铁道大臣和船政大臣也可以发动捐款修造铁路和轮船。

海军毕竟是国家公器不是海军部的私器,不能为了那一点蝇头小利打破潜规则引得小皇帝和内阁巨头们的反感,进而影响海军重建——海军固然很重要,但是没了海军也不影响他们的统治基础。

这些年帝国之所以一直投钱支持海军建设,除了列强们步步紧逼,国内无数海军人、《海镜报》和海军协会不断鼓吹造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帝国朝野不甘心放弃祖辈的荣光,想要恢复日不落帝国的盛况。

参加会议的海军高层没想到路远的解决方案比他们还要激进。

借钱造海军,帝国拿什么做抵押,到时间了又怎么还钱?这种操作皇帝和财政大臣会同意?真的同意了帝国上下会怎么看海军,说句败家都算是好话了。

路远并不答话,而是扭头去看若有所思的海军大臣郑诗涛。

向来沉默寡言的郑诗涛坐在会议室正中间的位置,淡淡的说道:“威敏宫这几日就会找我商议此事。”

“啊,陛下居然同意了?”

已经是黄昏时分,开了一下午会议的海军高层们再次震惊了。

不算太宽敞的会议室里沉寂了片刻,然后还是主管钱财的海军部主计处主官站出面问道:

“咱们拿什么抵押,南海地区那些小国和殖民地那边凭什么买我们的债券,又怎么还?”

“拿咱们海军的信誉做抵押,开着咱们巡洋舰队的主力舰去销售,用咱们海军的203毫米和150毫米主炮和洋枪队的步枪来还债!”

“明白了,你这是在收南海英侨的保护费,接近无本的买卖,怪不得威敏宫会同意。”主计处主官赞叹了一句。

世界岛东南方向南海地区有与大英接壤的安南国、缅甸国,不接壤的暹罗王国,马来联邦,有在海岛上立国的爪哇、吕宋,另有小土邦不计其数。

这些小国和小土邦曾经是大英帝国海外直属领和殖民地,在大英国力衰退后相继独立成为属国,后来被利国、高西帝国、荷兰侯国、比利时侯国慢慢蚕食逐渐瓜分。

帝国留在这里的英侨和部分英人英裔因为祖辈们世代积累的财富,成为西方列强殖民地官员觊觎的对象。这些西方侵略者和吸血鬼在外强中干的大英帝国眼皮子底下,很少直接出面针对英侨,他们经常借助当地土人之手挑起和煽动民族矛盾,制造血腥的排华动乱,削弱英侨实力劫掠财富,给南海英侨留下无数的血泪史。

在柳郡农乱和东南之乱之前,帝国也曾努力支援南海英侨。不过在南海水师覆灭后,帝国自顾不暇,南海英侨的生存状况因此变的更加恶劣。

路远提出在南海地区发行海军债券可操作性很强,那些受够了欺凌缺乏安全感的南海英侨,甚至部分英人英裔应该会踊跃购买,而海军所要付出的代价几乎微不足道。

海军部每年都有主力舰南海巡视的惯例,训练舰也经常带着海军学员到这一海域周历洋面,他们只需要略微调整训练计划,在这些区域稍微炫耀武力形成震慑效果即可。

大英海军在南海地区除了利国和高西大英不敢招惹,荷兰侯国和比利时侯国那些土鸡瓦狗一般的殖民地舰队他们还没放在眼里。

就算是利国的殖民地,大不了让路远通过利国海军部和利国远东舰队给殖民地官员们间接施压,保全侨民的利益做不到,保证人身安全应该还是不难的。

至于高西的殖民地,因为与大英帝国本土接壤,需要直面柳郡十数万郡兵和边军的弹压,其殖民地政府素来对大英侨民态度温和。而且帝国第二任船政大人就位后,大英与高西帝国的外交关系迅速转暖,高西虽强却没有得罪大英帝国的必要。

主计处主官赞同路远的计划,只是有些疑惑:“既然陛下都同意了,还需要咱们郑大人过去商讨什么?”

郑诗涛同样在等路远的答案。

路远看了看守在门外的持枪卫兵,有些尴尬的支吾道:“威敏宫那位说他很缺钱……恐怕是想趁机分一笔。”

郑诗涛“无耻”二字差点就骂出口了,又强行忍住,无奈的说了句“陛下圣明”。

“如此大规模的海军扩充建设会不会引来列强对我们的猜忌,引发外交纠纷?”军政司主管问道。

“有东岸顶在前面,我们扩军的动作在利国、高西这些老牌海军强国面前并不显眼。最大的阻力可能来自于东岸、露国,所以东露战争爆发的时间点就是我们开工建造全重型火炮战列舰的时间。”

路远敲了敲可以拖动的黑板,继续道:

“海军债券是一锤子买卖,所以我们还得想办法找钱维持扩军后的巡洋舰队。除了争取增加海军军费,这几年我们还要重视海军系统的军港船舶修造厂、物资库以及配套军工厂建设,顺便联合船政系统投资创办一些轻工厂。等东岸和露国打起来了,咱们两头卖军火物资捞钱!”

造舰的时机、经费都有了,军学司主官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就算我们倾全国之力造出一两艘这种全重型火炮战列舰又有什么用?那时候东岸海军或者露国海军远东舰队战列舰数量恐怕都不低于六艘,质量优势未必就能压倒数量劣势。”

“我再强调一遍,我们的对手不是完整的东岸联合舰队,或者露国远东舰队,而是东露战争结束后胜利的那一方。”

“如果说英东海战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海战,那么东岸联合舰队与露国远东舰队即将爆发的将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蒸汽装甲战列舰编队之间的海战。我不相信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捉对厮杀后,胜利的那一方会完好无损。”

“就算是料敌从宽,胜利方能拿到战败方残存的战列舰、大型装甲巡洋舰进行补充,战争期间追加购买的主力舰也会陆续回国,难道我们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路远冷哼了一声,反驳道。

在场的海军大佬们可能眼界不够开阔,可能思想观念陈腐,但是没有智商不在线的。路远只是稍微起了个头,他们就已经搞懂了路远话里话外的意思。

目前来看,除非露国人发疯将本土舰队全部抽调过来增援他们的远东舰队,否则露国远东舰队和东岸联合舰队实力差距并不大。虽然上个位面的日俄战争中,有过俄国人不远万里跑到东北亚送人头的案例,但毕竟这是俄国叫露国,日本叫东岸的位面,路远不相信露国人会干出“疯狗舰队”这傻事!

这场强盗战争无论谁输谁赢,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战胜方残余的实力未必就是拥有一两艘全重型火炮战列舰的大英帝国海军对手。就算是战胜方以微不足道的代价取得大胜,大英帝国也不是没有机会暗中动手脚,利用捡漏壮大自身,或者下黑手削弱战胜方。

因为战争主要在大英帝国本土进行,交战国一旦出现失利或者军舰有损伤,在无法返回己方港口的前提下,大概率会就近逃往大英帝国港口。

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双方的军舰可以进入中立国港口,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停留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如果超出时限,中立国有权采取它认为必要的措施,比如扣留军舰、拘留船上的军官和船员。

战后中立国对交战国军舰的处理并没有明确说法,通常是中立国根据交战国的谈判结果归还军舰,释放军官和船员,或者单独与交战国谈判归还军舰。

不过也不是没有动手脚的可能性,比如借口战争期间中立国利益受损继续扣押军舰索赔,然后……据为己有。

东露两国在大英的国土上开战,想找点利益受损的证据简直不要太简单。虽然此举不太符合国际惯例,具体操作起来难度不小,但是在场的海军大佬还是动心了。

更何况如果大英实在得不到还可以直接毁掉。

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国军舰被中立国扣押期间可以留下必要的人员以便照料船上事务。帝国可以怂恿战败方海军官兵自行凿沉本国的军舰,避免资敌。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抗住战胜国的压力。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