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青琴咏叹 > (二十)

(二十)

开展传统文化讨论一个来月的这段时间,不仅是葛碧潭来三江大学最快乐的一段经历,而且是有生以来未曾有过的。她借这样的机会吐露了心声,也赢得了声誉,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点成绩的满足上,则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她不是谋求一已之名利的那种人,而是立志贡献于社会的一类,信奉的是儒家积极用世的精神,崇尚的是义士的节操,不把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只图为社会做点事情,创办古风诗社正是她人生观的一次实践。一个月来,她觉得很幸运,不仅是她一个人的幸运,更是传统文化的幸运,校报的讨论给了传统文化一次很好的传播机会,如果能持久地继续下去,才是传统文化之大幸,然而,在这一点上她做不了主,但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守护与捍卫传统文化,未来的古风诗社将尽其所能地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一想到即将创立的古风诗社会成为宣扬传统文化的阵地,她就有一种热血直涌头顶的亢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诗社担负的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与她积聚了一定的人脉为创办诗社打下了基础相关。从一个月前的一筹莫展到今天的被同学们认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间的收获她始料未及,她在兴奋中不是把成绩的取得归于自己的才华,而是更多地归于古代文化的魅力,自己只不过是比别人热爱罢了,如果别人都能像自己一样地投入时间与精力,也会取得同样大的成绩,甚至远远超过自己。可悲的是,这样的人就目前来看太少了,她身边的人就少之又少,她的成绩就没有感动身边的程纹玺、刘嘉露,甚至董茜茜也未有被感动的迹象,这三个人的表现多少令她有种不快的遗憾!尽管文化史讲堂上有数百人听课,就现场来看,似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景象,但这样的人数与三江大学学生的总数比起来却是微不足道的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是任重而道远的前途令人迷茫,而且是现实的冷遇更令人担忧。每当想到这些不利的因素时她表现出的不是泄气,而是要使出迎难而上的劲头。她身上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对这一点她心中很是明白,基于此她更有了传播古代文化的迫切愿望。古代文化在国民中的境遇仿佛处在一种恶性循环当中,越是不接触越是抵触。如何才能使之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才是她应承担的责任。一旦进入良性的格局,传统文化一定会蓬勃发展起来的,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文化的繁荣一定能造就社会的繁荣与国家的强大,还有民族的复兴。这样的愿景常常令她欢欣鼓舞,也会激励她付诸行动。过去想到行动难免有畏难的情绪笼罩心头,现在想起来多有亢奋,这不仅与自己的因素有关,还有了周浩的大力支持,但仅凭她与他的力量还不足以顺利地打开局面,他们想到了争取教授文化史老师的支持,以及许竹筠这朵校花的帮助,主意拿定以后,他们要抓紧放假前不多的这段时间完成创建古风诗社创办的筹备工作,以便春节过后的新学期之初使理想中的古风诗社诞生在春天里!

一个冬日的下午,阳光普照,虽没有散发出多少暖意,但在感触上却有不冷的舒适!这里的冬天本来就没有关中地区的剧烈寒冷,冬天的寒冷比较温柔,不过多了几分潮湿,这是葛碧潭来三江大学经历第一个冬天的感受。这日下午葛碧潭与周浩一起来到了文化史教师的办公室,由于没有提前的预约,老师开始表现出了惊异,随之又转为热情地招呼,看出他们微微的拘谨后,一边让他们坐下,一边询问来有什么事情。葛碧潭知道老师的时间很珍贵,开门见山地谈了创办古风诗社的想法,老师在听的过程中愈来愈显得严肃。葛碧潭也随着老师情绪的变化表情也显得有些沉重,她虽不知道老师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但从表情的变化中多少可以感觉出不妙的气息,尤其是老师的眼神,欣赏之余却少有赞许的成分,老师虽有越来越多的严肃,但未有终止谈话的意图。

她在沉静中结束讲述后,眼巴巴等待着老师的指点。老师平缓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尽管外表一副严肃的样子,但内心激情澎湃得难以自抑!老师所表现的严肃是葛碧潭与周浩的印象中从未有过的表情,因为他们在讲堂上看到的都是热情洋溢的脸孔,在讲到高兴时狂傲不羁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形象才是他们的记忆。

稍稍停顿后,老师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大体意思是:创办诗社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充分体现了以已之力担负民族之重任的勇气与胆识,但现实却是复杂的,不能过于理想化,一切行动都要面对现实,这不是泼冷水,是提示要有克服困难的的思想准备,不然,一旦接触实际难免灰心丧气。如果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则不至于受挫后而停滞不前。具体可能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审批程度很复杂,有相当大的难度。二是成立后加入的成员十分有限,不要说创作律诗,古诗都很难写出,甚至能读懂的人也在很少的数量。就世界范围看,对于本民族文化如此脱节的现象为数不多,这与诗的艺术性之高超有关,但也有继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大众可以遗忘,但学术界又怎样呢?诗歌可以称之为华夏文化的瑰宝,如果在无人继承中只有历代诗歌的保存,而没有了后来者的补充,究竟是错还是没有错,这样的问题应该由学术界讨论,不是一时半会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老师的主张是能创作则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律诗的创作谈何容易,无人欣赏,没有现实的用处,写出来也只能处在尴尬的境地。这样高雅的文学在如今没有了社会地位,老师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语气里流露出了无限的悲哀,对古诗律诗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葛碧潭与周浩也被老师的情绪感染得有如老师一样。在这种情感互动中,最容易激发谈话者的情感,所以老师在再次稍稍停顿后,由传统文化的不被社会重视而谈到了中国当前影视的怪象,老师谈得很多,其中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有不少没有文化的人从事文化事业,可以想象文化的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了;一味的市场化,低俗的娱乐,说得好点是娱乐无止境,而实际是处在一种娱乐至死的悲哀当中,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传统文化的传播显得是那样的无奈。至此老师之前的惋惜完全被这时的悲愤所取代。看得出来,这样的激愤虽是一时感动的触发,更是长期思考而不得其解的质疑。可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但谁能扭转这样的局面呢?这或许是市场化的一种必然现象,外国也经历过这样的境遇,但似乎没有中国目前表现得这么的低俗,市场不仅不等于低俗,更应该等于精品,然而中国的现实是市场在作祟呢?还是不良资本在捣乱呢?时下是难以说出张道李胡子的,但历史终究会有公允评判的。但历史无论怎样的公允,都是将来的事情,这样的现实是令有责任心者揪心至死的。一小部分的有责任者面对绝大多数无是非观念的娱乐者又能怎么样呢?只能是无奈中的悲哀罢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